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遏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手段进一步升级和多样化,由此导致冷战加速向第三世界、边缘地区和中立国家扩散。艾森豪威尔政府芬兰政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5403文件标志着艾森豪威尔政府芬兰政策的确立。5914系列文件和6024文件则是对这一政策的调整,同时也体现了该政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承认苏芬关系特殊性的前提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力图以适当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促进芬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增强芬兰对内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对外抵制苏联政治和经济压力的能力。这些政策的推行,加强了芬兰的亲西方倾向,稳定和增强了北约的北翼战线,并对芬兰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美国外层空间政策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在冷战背景下 ,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带来的冲击和人类对一个全新领域的初次涉入使艾政府的外空政策经历了几次反复 ,最终确立了具备一定指导意义、较为普遍适用的美国国家外层空间政策 相似文献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John Anthony Maltese 《Perspectives on Political Science》2013,42(2):77-83
Abstract Leo Strauss, often considered a critic of modernity, is famous for his claim that Machiavelli, in turning away from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is its originator. Yet his “Restatement on Xenophon's Hiero” presents a concise indictment of that tradition and a remarkably sympathetic account of the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 motives that led to the rupture. In light of this tension, Strauss's interest in Xenophon appears as a useful counterweight to both. 相似文献
15.
16.
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美国的国际收支陷入困境,黄金大量外流.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维护美元垄断地位,巩固美国的全球霸权,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增加国际收入、降低国际支出的措施,其中最关键的是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60年11月16日颁布的总统指令,该指令提出了撤回驻外军事人员家属等改善美国国际收支的措施.但是,由于现实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束缚,艾森豪威尔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努力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研究“核威慑”这一军事理念正式形成的50年代美国核战略的决策史,有助于认识今天再度得到强化的美国核战略态势。有关档案献显示,在军事战略领域首次正式将威慑理论付诸实践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新面貌”战略特别是其中的“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具体实施问题上,一直存在严重分歧并为此展开了持久的争论。这既是出于对美苏核军备竞赛所加剧的全面战争危险和美苏可能最终形成战略均势的深切担忧,也是因为该战略在扼阻地区冲突方面的明显局限性。但由于对外部威胁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加上现行战略的内在矛盾,艾森豪威尔政府始终无法彻底改弦更张,只能作一些局部的修补,因而未能摆脱战略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