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点摘编     
"帝师"名号在西藏的使用和含义变化之探析才让在《中国藏学》202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帝师" 一词最早在西夏时有了藏文的音译词,并逐渐传入西藏,为藏传佛教界所熟悉。元朝历代皇帝册封萨迦派昆氏人物为帝师,帝师这一位高权重的职位给西藏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清两代中央同样对藏传佛教界领袖人物实行册封,但皆无帝师之名号,而"帝师" 一词在西藏的使用却延续到了清代。文章认为,明清时期藏文中的"帝师" 一词,含义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的是将一些地方势力所供奉的宗教上师尊称为"帝师"。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一般认为俺答汗赠与三世达赖喇嘛的名号是"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但事实上这个名号中是不包含"圣识一切"的。作者通过对明清时代的蒙古文、藏文、汉文史料的检索,认为其中并没有"圣识一切"一词。"圣识一切"是蒙藏两个民族对高僧较为通用的一个称呼,它并不限用于三世达赖或者达赖系统。"圣识一切"之所以衍入俺答汗赠与三世达赖的汉文名号中,与清代汉译本《蒙古源流》在三世达赖喇嘛名号的表述上隐含着两种解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的藏文文献资料中.有一件藏历大蛇年(明英宗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由明朝廷册封的西藏闻化王发给属下的一道命令,对研究明朝通过册封西藏宗教上层治理西藏地方,颇有价值。原件为手书草体藏文,未署大蛇年,并盖有灌顶国师阐化王印。原执照全文译文为:颁与吾等之僧俗执事、大小疑卡管家、庶民们:已故强佐(管家)对达顿寺的宗教事业做了许多工作,对彼之侄德吉康萨娃聂拉布家,盖有两尊长印信的证件仍然有效_碾场、水渠用水等按强住在世时颁给的执照一样,这里也颁与了照前规定办理之有效执照_上还差类不得无故借口征派_而…  相似文献   

4.
加洋加 《中国西藏》2013,(4):F0002-F0002
6月8日,西藏萨迦寺流失海外经书捐赠仪式在北京西藏文化博物馆举行。藏文《大藏经》是重要的中国佛教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藏文《大藏经》不仅对研究藏传佛教,而且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此次捐赠的经书,由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从海外辗转得到并无偿捐赠给西藏萨迦寺,经专家鉴定是十五世纪初明代永乐时期的珍贵古籍,是明朝册封的萨迦派大乘法王时期捐造的《大藏经·甘珠尔》泥金写本中的一函。这函经书重归祖国,补齐了该部《大藏经》的缺失,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宗教价值、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藏学学者陈庆英对"西藏"一词的来历进行研究考证说,今天汉文中的"西藏"(藏文为"bodljong")一词,是指西藏自治区(藏文为"bod-ra ngsk yong-ljong"),简称为西藏。对于这一名词的来历,则可追述到1300年前。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兴起,统一青藏高原大部,所以唐代汉文典籍用"吐蕃"来称呼吐蕃王朝,同时  相似文献   

6.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所独创的,以佛教的缘起学说和"化身再现"等理论与藏传佛教寺院集团的实际利益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除宗教理论外,历史上,西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封建属性,诸教派之间的互相斗争,宗教与世俗统治势力之间的关系都为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种独特的宗教制度形成之后,伴随着活佛转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宗教仪轨和严谨的历史定制,被藏传佛教界所普遍遵守和使用,保证了这一制度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元朝的帝师之家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之始,吐蕃王朝不复一统,处于许多大小不一的世俗政治势力割据而治的局面。刚刚复兴的西藏佛教,也难以齐心协力,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派别。萨迦巴就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萨迦巴创立于阿底峡入藏后噶当派的兴盛时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黑水城出土药师佛唐卡黑帽上师身份的辨别入手,利用近年在宁夏、甘肃等地发现的图像材料,结合藏文史籍如《洛绒教法史》、《贤者喜宴》、《青史》等,重点分析黑帽与中原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王统正朔的渊源,以及西夏官帽对宋辽官帽形制的继承,进而讨论西夏后期帝师制度的出现及与僧官体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梳理了噶举派藏巴帝师与热巴帝师在西夏长达数十年活动的史实,指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的黑帽来源于西夏帝师制度,代表正朔地位的黑帽的把持与传承引导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系统的建立,为蒙元至明代噶玛噶举教派用黑帽传承和延续西藏地方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为汉地将大宝法王封号作为教派活佛转世体系,为清代达赖、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的奠定,以及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民族势力的交往等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黑水城出土《药师佛》唐卡黑帽上师身份的辨别入手,利用近年在宁夏、甘肃等地发现的图像材料,结合藏文史籍如《洛绒教法史》、《贤者喜宴》、《青史》等,重点分析黑帽与中原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王统正朔的渊源、西夏官帽对宋辽官帽形制的继承,进而讨论西夏后期帝师制度的出现及与僧官体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梳理了噶举派藏巴帝师与热巴帝师在西夏长达数十年活动的史实,指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的黑帽来源于西夏帝师制度,代表正朔地位的黑帽的把持与传承引导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系统的建立,为蒙元至明代噶玛噶举教派用黑帽传承延续西藏地方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为汉地将大宝法王封号作为教派活佛转世体系,为清代达赖、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的奠定,以及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民族势力的交往等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正在阿里,内心会不由自主地被某种苍茫和厚重感所撼动而若是生活在古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似乎只有借助"夏琼"那样的翅膀,那广袤苍凉之地上的深沟险壑,才会尽是通途。在藏文古籍中,"阿里"一词出现在9世纪中叶,其特定含义为,吐蕃赞普的政权灭亡后,其后裔来到了藏西这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的统治区域,享有了其管辖权,故此才有了"阿里"这一称谓。  相似文献   

11.
刘伟 《中国西藏》2008,(6):6-13
达赖这个称谓不是达赖喇嘛自封的,不是藏传佛教自己创造的,也不是旧西藏统治阶层封予的,更不是外国人封赠的。"达赖"称谓最早是中央王朝册封的,称谓表达了多民族的语言特色。明末时期,藏传佛教众多教派中以萨迦、噶举、噶当为最,但许多僧人胡作非为,忘却佛祖教诲,追逐名利,不守戒律,不遵守寺规,不敬师傅,吃喝  相似文献   

12.
张晓艳 《文博》2012,(2):76-79
藏传佛教造像伴随着中古、近古中华民族发展的里程,几近千年岁月,一路走来。它见证了西藏民族的审美观,同时也融入了域外文化的精髓。在广阔的地域和漫长的时间交织中,能寄托藏族人们的深厚情怀之物,恐非藏传佛教造像莫属。从佛教传入西藏,藏传佛教的大盛,至以后的明清两代藏式金铜佛像流行,一度成为主流。这对藏传佛教造像的文化艺术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皇帝"这一政治名号,是中国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持续使用了两千多年。而在名号不变的背后,"皇帝"名号的含义却非一成不变。中古时期人们对"皇帝"名号以及皇帝形象的理解,并非秦汉之际"皇帝"号成立的初始含义,而是来源于后来学者和政治人物在谶纬思想和"三皇五帝"史统下对"皇帝"名号含义进行的重构,此外,也与汉代由旁支入奉大统的皇帝"尊父为皇"的历史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14.
坚决维护教法教规的尊严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5月14日,达赖喇嘛突然宣布西藏境内的一名儿童为“班禅转世灵童”。对这一涉及藏传佛教的重大事件,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在5月22日郑重发表如下声明:一、藏传佛教格鲁派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名号,是清朝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5.
忽必烈在六盘山皈依佛门与此后实行大元帝师制度,是蒙元史上、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忽必烈借路吐蕃、皈依佛门,忽必烈主持佛道大辩论、八思巴在此次辩论的重大作用,忽必烈颁布珍珠诏书、八思巴开通万里驿路,以及八思巴建立萨迦政权,忽必烈实行大元帝师制度等,全面分析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与意义。从此,藏传佛教得到蒙元帝王的崇信和支持,其自身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使藏传佛教的思想文化,逐渐与蒙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蒙元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八思巴辅佐元世祖辅治西藏,为元朝实现对西藏地区的有效政治统治、在西藏地区贯彻实施元朝中央的行政区域制度,奠定了藏族统一于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徐汝聪 《东南文化》2016,(5):98-105
元代以来,藏传佛教广泛在西藏以外地区传播,带来了独特的宗教理念和宗教艺术。江南地区寺塔林立,在上海佛塔"天宫"、"地宫"出土的佛教文物中,诸多藏传佛教文化元素,从较早的元代一直延续到清代。这些文物是藏传佛教在江南地区传播的实证,对其性质的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元明清时期汉藏文化的融合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元代回鹘佛教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吸收了藏密的成份。回鹘僧徒修习喇嘛教者甚众,翻译了一些藏文密宗经典。元朝帝师八思巴的弟子回鹘喇嘛僧本雅失里据藏文本翻译了《转轮王曼陀罗》。这部回鹘文文献是一部重要的卷册本藏传密宗经典。对于研究元代回鹘佛教的发展及其与西藏佛教的联系,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该残卷原本有78页。现仅存49页。第20-30页是文献的核心部分。它不仅记录了曼陀罗仪轨的流传上师、作者的题记。还描叙了密宗中男女双修的修炼方法。这为探讨藏传密宗的历史渊源、发展传播及其独特的修炼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8.
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的阿尔巴斯苏木境内一座孤立的圆形红砂岩小山上,俗称“百眼窑”[图一]。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山体四周岩壁上现存石窟67座,浮雕22座,山顶上有建筑遗址6座,许多石窟内保存有壁画以及回鹘式蒙古文、梵文、藏文佛教尊神名号及佛赞榜题,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深处草原的藏传佛教石窟。2003年,阿尔寨石窟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9.
故宫现存的两座六品佛楼——梵华楼、宝相楼所供的唐卡和铜造像中尊神的汉、藏文名号十分丰富,本文重点分析了尊神名号的汉藏文题刻错误、汉译名的不准确性以及东西方学者在复原其梵文名号时的一些错误,并作了修正,为拓展乾隆时期清宫六品佛楼的研究方向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乾隆裕陵棺椁藏文经咒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对乾隆裕陵内所存棺椁上的藏文经咒进行了释读,作者试图通过此项研究,找到清代皇帝棺椁上所刻藏文经咒的基本内容及其宗教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清帝对于藏传佛教信仰的真实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