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代甲骨文中有关于"州臣"的记载。对于"州臣"的身份,历来说法不一。其实,"州"应当是地名,从文献和西周金文的记载来看,其地应当在今河南沁阳附近。卜辞"管"地的确认,也证明州地存在的可信。"州"、"管"二地的发现,说明以往学者对"州臣"身份的理解都是错误的。甲骨文中的"州臣"就是州地之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二十世纪有关殷卜辞月食资料的研究背景、资料整理及所取得的成果做了认真分析,尤其注重鉴别研究方法的得失。  相似文献   

3.
一在甲骨文发现110周年之际,王宇信先生的新著——《中国甲骨学》问世了。该书是阐述110年来甲骨学发展历程与成就的煌煌巨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28章,总计90余万字。王宇信先生长期关注甲骨学的历史发展状况。他曾先后出版过两本专著———《建  相似文献   

4.
商代的师     
正殷墟卜辞中的地名有时与"师"相联,称为"某师"或"师某"。祖庚、祖甲时代的行组卜辞有以下几例。……酉卜,王……夕。在师卯卜。《合》24264~([1])壬辰卜。在师(?)。《合》24249壬申卜。在师潭。《合》24251贞亡尤。在师荣。《合》24307在师澍卜。在师商卜。《文》682~([2])贞亡尤。在师丙卜。《文》718……在师~([1])卜。《文》677廪辛、康丁时代的无名组卜辞有以下三例。于惠师。《合》33100  相似文献   

5.
河南安阳殷墟所出商代甲骨刻辞中有一些关于"齿"的记录。"齿"应指争讼,齿、牙同义,今语犹言"以牙还牙"。甲骨文中有"蛊",蛊为祸患之一。甲骨刻辞中还有关于"鼓"的记载,鼓是一种用击鼓的方式去除灾祸的巫术。  相似文献   

6.
殷墟甲骨文中所见殷商时期的军礼主要包括有:将敌情告之先祖并于庙堂谋议的告庙与谋伐礼;反复占卜慎重选择领军大将以及隆重的册命礼;为得到神祖护佑而将宗庙里的神主迁出随军的迁庙主和立军社礼;立旗集众和请求人力与物资支援的立中和乞师礼;以田猎形式进行演兵习武和军事检阅的蒐狩和振旅礼;战后向神祖报告征伐所获以及杀俘祭祖的献捷与献俘礼。当时的军事礼仪中充满了崇祖信鬼色彩,占卜贯穿于全程,某些事情如选将等殷人极为慎重,战后的杀俘献祭则严重地保留了原始遗风。后世文献以及周代金文所见的军礼大项,殷商时期多已存在,只是具体仪节因甲骨文的简练而无法详知。  相似文献   

7.
商代葉族考     
商代甲金文中的字为之本字 ,在当时为族地之名 ,后世的姓可以溯源于此。地贵族首领在铜器铭文中沿袭使用亚这一徽号 ,其中“亚”为商王所封官名 ,“”为其族名。有关地的卜辞多出现于商王武丁时期。历组卜辞中的是在商王朝支持下在地营建的一个聚落群。在宾组类卜辞中 ,族之女妇为武丁的王妇之一 ,还有商王祈告母的贞辞 ,由此可推知武丁的父辈亦可能配娶有族之女  相似文献   

8.
左勇  辛悦 《文献》2024,(1):4-18
殷墟甲骨文倒书现象可归纳为笔画倒书、偏旁倒书、单字倒书、多字倒书与单例刻辞倒书、多例刻辞倒书、整版刻辞倒书等多种情况。在习刻刻辞与记事刻辞中,倒书现象相对比较常见。甲骨文倒书属于特殊形态,它既体现了甲骨文字的“原始性”,也展示出刻手的契刻习惯、技巧与态度对于文字刻写的巨大影响,而部分倒书现象则可能与内容区分、刻手习刻、龟骨登记等有关。倒书现象生动展现了甲骨文契刻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9.
瓷方罍考     
高阿申 《收藏家》2014,(6):10-18
被誉为“方罍之王”的青铜“皿方罍”(图1),在海外颠沛流离了近一个世纪,再有几个月,就要回到母国怀抱。  相似文献   

10.
商代殷都考     
殷地曾是商代的都城,根据文献记载和现代考古发现,它并不是位于安阳的小屯,而是位于郑州的小双桥.  相似文献   

11.
说“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玄鸟、帝、商、汤四名是相通的,“商”是成汤灭夏后建国才有的国号,“商”音由“汤、唐”来,字形由帝(玄乌)来。商族自建国后一直自称“商”,武王克商后,周人才改称“商”为“衣”、“殷”。  相似文献   

12.
殷墟出土青铜器铭文的制作方法,可分为铸铭和刻铭两大类。铸铭占绝大多数,刻铭极少。铸铭的制作方法有模作铭、芯作铭和范作铭等三种形式,以模作铭为主。刻铭出现于殷墟四期,目前虽然只发现4件刻铭铜器,但其意义重大,不仅把中国青铜器刻铭的历史追溯到商代晚期,而且为研究青铜器铭文的制作技术,尤其是刻铭技术,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商代监察制度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王朝对封国方国初步形成了一套监察制度。其办法是商王设立“监”官,对外出巡守时的祭祀进行监督;在封国方国内建立“史”官和总领四方的“四方之史”及临时派遣的使者,掌握了对地方军队的统帅监控;王还通过出“省”诸侯,出“循”封国方国的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古代早已存在的巡守制度。  相似文献   

14.
商王朝疆域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 《史学月刊》2004,(12):16-19
商王朝的疆域 ,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增多 ,可以与文献相互参照并结合甲骨文资料 ,逐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从目前掌握的文献与考古资料 ,可以明确看到 ,对商王朝的疆域可以分三个层次来探讨 :一是商王朝的直接辖区即王畿 ;二是商王朝行政、信息所达 ,基本上能够管理的地区 ;三是商王朝影响所及的地域。在三个层次中 ,惟有第二个层次才是商王朝的疆域。据此 ,《汉书·贾捐之传》所言之“东不过江黄 ,西不过氐羌 ,南不过蛮荆 ,北不过朔方” ,正是商王朝的疆域所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商文化在南方的分布变化探讨商王朝的南土.近年,随着一批新材料的公布,我们认识到在二里岗上层至殷墟一期阶段,商文化在南方已经越过霍山,势力发展到安庆一带,并在强盛时突破石门皂市——岳阳铜鼓山一线,推进到了江西樟树市附近.而在西南方要远至商洛的东龙山,东南方达盐城龙岗.殷墟二至四期阶段荥阳小胡村和正阳傅寨两处族墓地的发现,填补了安阳至罗山一直鲜有晚商时期商文化遗存发现的空白,对殷墟二至四期商文化的南界在罗山一带提供了支持.此外,本文还总结出了南方地区商周分界的三项标准.  相似文献   

16.
杜金鹏 《考古》2012,(5):92-96
春花飘香,得挚友王震中先生相赠新著《商代都邑》,不胜欣喜!细细掂量,篇幅宏大,分量不轻;匆匆翻过,满目珠玑,心旷神怡。遂每日抽暇读上几页,写下几笔,整理后聊充读书心得,愿与同好分享。一《商代都邑》的研究方法,值得赞赏。该书把历史学与考古学有机结合起来,是迄今所见把考古资料加以充分运用的史学著作之一。作者具有考古学专业背景,了解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熟悉考古学的学术动态,甚至  相似文献   

17.
王晖 《史学月刊》2004,(2):14-18
战国秦汉时的文献中常言商王纣脯醢俎杀诸侯方伯,并认为这是周武王兴兵讨伐、商纣亡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古今不少学者对此多有怀疑。今地下出土的晚商金文及殷墟甲骨文资料可证商纣俎醢酋长侯伯并祭祀先王完全是历史事实。从殷墟卜辞看,商代从武丁起以人为牲的情况呈递减趋势。商纣俎醢酋长侯伯不是个人品质性格问题,而是殷人文化习俗观念使然。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商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光华 《中原文物》2012,(2):35-41,47
目前学者一般将中商文化分为三期,但其中尚有一定的年代缺环。据郑州、河北、安阳三地的中商期典型遗址,我们研究提出了新的四期分法,同时对中商分期与都邑、王年的对应关系开展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商代王都人口众多,对盐的需求量甚大,在当时生产和交通条件都不发达的情况下,单靠从商都之外运入,恐怕难以满足。今天的豫北地区在商代虽然比现在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但仍然存在某些盐碱性土壤。因此,殷都食盐除了从山东、山西以及四川等地区输入外,普通百姓也可能就地取材,制造土盐,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商王朝东征与商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昭峰 《考古》2012,(2):61-75,109
商王朝东征始自中商仲丁时期,此后直至商末,商王朝持续对东方夷族用兵。商王朝东征对商代的历史和商夷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推动夷族商化,二是商夷之间长期对峙,并导致夷族内部的分化。中商时期商王朝东征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并掠夺资源,晚商时期几次大规模的东征是征伐不服于商王朝的以人方为代表的东夷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