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剧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与之紧密相关的戏台楹联又源远流长,其中妙联趣对数不胜数。从内容讲,或就戏说戏,或借古喻今、饱含哲理、警言醒世、蕴意深邃,起到了移风易俗、寓教于乐的作用。在形式上,其中佳作可称对仗精巧、天衣无缝,令人称绝。楹联作上白帝王公卿,  相似文献   

2.
楹联,是世界文化艺苑中我国所独有的一种传统文艺形式,从古至今普及到社会各个角落:昔日的宫廷廊庙,今朝的农家棚舍;文人雅士的厅堂书斋,三教九流的门面招牌;风景胜地的亭台楼阁,婚丧寿生的节日礼俗;兀立千古的摩崖石壁间,流动不定的舟车乘舆上,等等,无不闪现着它那千姿百态的身影和诱人观赏的魅力。在浩若烟海的楹联作品中,采撷部分寺庙联,以增同好者情趣。 一般说来,寺庙楹联多蒙有宗教色彩,间系迷信内容。但纷繁世间,芸芸众生,反其道而行之者大有人在,故有悖于宗教迷信的妙联亦不乏其例。现择要索集于后: 此间是天竺…  相似文献   

3.
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毛泽东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加上博才多艺,使他一生中写过的不少佳联妙对,脍炙入口,传颂四方。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常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那么应该说,联匾是名胜古迹的眼睛。名胜古迹的楹联和匾额,可以统称为“风光联匾”。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悬挂着灿若繁星的风光联匾。它们大多出自名家高手的笔下,是千锤百炼的文化瑰宝。观赏者通过它们,不仅可以领略书法佳作的风彩神韵,得到赏心悦目的艺术享  相似文献   

5.
许筱言 《神州》2011,(2):56-61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也称楹贴,俗称对联、对子、联语等。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艺术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宝贵的明珠。它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充分地展示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规律,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得到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春联是楹联中的一种,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习俗。一年又一年,本文值此新春佳节之际,重温楹联习俗,以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6.
联语选登     
最近中国楹联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百家联稿》第十一卷选有赵西林同志联语210联,今予选载,以飨楹联爱好者。  相似文献   

7.
潘凯 《收藏家》2013,(9):57-59
所谓“巨联”,古已有之,而其称谓,却始于当代。巨联者,乃巨幅楹联之谓。题联语于楹柱故称楹联,悬于厅堂亦称楹联,乃是泛指。楹联是文学与(书法)艺术的综合体,它们如此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是其他任何文学、艺术不能比拟的。惠永东收藏的巨联,正所谓“联之王者,书之极致”,辑为《中国巨联书法集》一巨册,由中华书局出版。  相似文献   

8.
编读之窗     
《文史天地》2012,(6):89-89
征联欣赏 亲爱的读者: 本刊2012年第4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9,(12)
<正>楹联亦称对联、对子、楹帖、联语,讲究平仄对偶,与文学、金石学、文字学及书法艺术的关系非常密切。清梁章钜在《楹联丛话》自序中谈及楹联历史:"楹联之兴,肇始于五代之桃符……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而见于载籍者寥寥……元明以后,作者渐夥,而传者甚稀。"①由此可见,早期的楹联,即是张贴于门柱之上的桃符。后经历代演变,常见书写或镌刻于名胜古迹、寺庙殿堂,或亭台楼阁,成为精英文化与普世文化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到了清代,这种具有独特风貌,综合了音韵,诗意,书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盛行一时,成为了文人、书画家、以至帝王将相日常酬应的风雅之物。无论楹联的数量或质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昔日被视为“蛮荒之地”,因而黔省文化艺术往往被忽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收录全国各地楹联的专书,录载贵州的联语寥寥无几,一些论联赏联专著,“名联”中没有贵州的份,撰联大家中亦无一人是贵州人。最近,贵阳市志办编辑出版的《金筑丛书·贵州联语两种》,录载有关贵州的联语数千联,其中一些联语堪与全国“名联”相媲美,《壶隐斋联语类编》系首次刊印,其作者刘韫良亦堪称撰联大家。  相似文献   

11.
编读之窗     
《文史天地》2011,(9):87
征联欣赏亲爱的读者:本刊2011年第7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出句(上):诚信为先,事无不利  相似文献   

12.
编读之窗     
《文史天地》2012,(7):88
征联欣赏亲爱的读者:本刊2012年第5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出句(上):无用师图联剩山,陆台同喜对句(下):有为策卷维  相似文献   

13.
征联欣赏     
《文史天地》2012,(10):89-89
亲爱的读者:本刊2012年第8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4.
诗词联句     
《文史天地》2013,(9):88-88
亲爱的读者:本刊2013年第7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5.
征联欣赏     
《文史天地》2012,(4):89-89
亲爱的读者:本刊2012年第2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6.
征联欣赏     
《文史天地》2012,(3):87-87
亲爱的读者: 本刊2012年第1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7.
征联欣赏     
, 《文史天地》2012,(12):89-89
亲爱的读者:本刊2012年第10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8.
征联欣赏     
《文史天地》2012,(1):88-88
亲爱的读者:本刊2011年第11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9.
编读之窗     
亲爱的读者: 本刊2012年第11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20.
在泰山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在遍及泰山上下、洋洋洒洒的碑碣石刻里,被郭沫若先生描述为"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开"的泰山经石峪石刻,可谓耀目璀璨,值得一游。 从泰山著名道观--斗母宫向北,沿斜向石阶甬道进深行,跨溪涧,穿密林,在峰尽头、谷口边、山崖旁,傲然挺立着一座造型古朴典雅,额为"高山流水"的石亭,亭呈四柱式,亭柱上镌刻着楹联,道尽了此处风光绝色、闻之可餐的自然景观,也隐隐藏透出了此地藏玄卧妙的诱人神秘。楹联是这样写的:"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横披是:源头活水。这是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兵部侍郎万恭登泰山、游岱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