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重点探讨了社会主义与人类长期创造的文化遗产的关系。作者在分析了对文化遗产只讲批判、不讲继承的种种错误认识之后指出,继承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不继承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新事物也就失去了发生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在充分掌握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加以改造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为了早日把我国建成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应拋弃一切否认文化遗产的偏见。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思想也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道家的思想对他的影响是双面的,他对于道家思想的反应也是双面的,既有接受也有批判,二者相结合才产生了鲁迅作品中的复杂性,而我们在看待传统文化时,这种批判继承的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1,(10)
正鲁迅先生对祖国文化遗产无比热爱,同时,由于文学研究的需要,他在紧张工作和写作之余,也曾注意搜集自己喜爱的金石拓本、石刻、陶俑、古钱、铜镜、中外版画以及古本书籍等。至今保存下来的鲁迅藏金石拓本6000余张,陶俑60余件,古钱百余枚,  相似文献   

4.
我们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有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典籍。整理研究我国古籍,批判地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和丰富我们的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有深刻的批判力度,这种理性的批判饱含着对他人及自我的审视,而审视与批判则反映了鲁迅内心的原罪意识,本文通过对<狂人日记>的分析来阐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据鲁迅的挚友和学生冯雪峰回忆,1933年底,他因身份暴露不便留在上海,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与毛泽东有了交往。对鲁迅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了解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在一次交谈中对冯雪峰说:今晚不谈别的,只谈鲁迅好不好?冯雪峰告诉毛泽东,鲁迅在读了毛泽东作于井冈山时期的几首诗词以后,认为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冯雪峰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作品,但可以推测是流传甚广的《西江月·井冈山》充满“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管锡华 《古籍研究》2000,(1):109-114,61
近数十年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出现了几次否定、肯定的反覆,但每次都是以肯定告终。特别是近十数年来在国家政府对大力整理古籍以利于批判继承,用以繁荣当代文化的指示精神指引下,对于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中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21,(8)
正毛泽东最早谈及鲁迅的《阿Q正传》,是在中央苏区与冯雪峰的一次谈话中。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对阿Q的评价,既有着与鲁迅相似的共性,也有同鲁迅看法不尽相同的地方。毛泽东这样评价道:"阿Q是个落后的农民,缺点很多,但他要求革命。看不到或者不理会这个要求是错误的。鲁迅对群众力量有估计不足的地方,但他看到了农民的要求,毫不留情地批评阿Q身上的弱点,  相似文献   

9.
张勇 《丝绸之路》2011,(20):75-76
对遗产地管理者而言,不只是单纯地对有形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而应同时在继承和构建遗产地精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对管理者在遗产地管理中的行为有更加清醒和批判的态度。主要方法有:针对无形文化遗产制定切合实际和实施有效的保护政策与措施;发挥教育的手段,主动担当传播者;在对文化遗产合理的利用中,让社区感受传统精神在现实利益的重要作用;积极保护维继遗产地精神的当地社区,对社区的精神诉求做出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文学与政治关系问题似乎成了一个难题,本文通过鲁迅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说明鲁迅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在现代文学与思想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中外诗学史上则成就了立法诗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胡风事件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学常 《百年潮》2004,(11):36-41
重庆的胡风给了延安 一个含混的身影 最早,是鲁迅将胡风与毛泽东联系起来.胡风是鲁迅的学生,一直以传承鲁迅精神为己任;而毛泽东,也始终认定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当时商定的治丧委员会名单里,就有胡风和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古籍整理在我国有深厚的基础。当代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遗产,使古籍整理研究这门学科——文献学获得新的生机。面对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到对古文献的整理研究方法、手段、内容和人才培养办法都急待于革新。  相似文献   

13.
传统孝德的内涵主要包括养亲、敬亲、谏亲、无违、全体贵生、慎终追远等几个方面。在继承传统孝德的过程中,必须先对传统孝德中的严父道、重后嗣、父子相隐、厚祭葬等糟粕进行必要的批判。当前,要通过德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道德教育中,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关于南阳汉画的九封书信杨士俊选注鲁迅先生对祖国文化遗产非常重视。南阳是文化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有不少稀世珍宝。南阳汉画像即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鲁迅非常重视南阳汉画像的收集工作,为拯救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他不顾病魔缠身,曾多次写...  相似文献   

15.
余广人 《百年潮》2001,(9):44-50
如果要问,中国近代历史上毛泽东最推崇的人是谁,人们可能都会回答:鲁迅。毛泽东曾充满感情地说过:“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毛泽东与鲁迅——两位时代的巨擘,如两座交山巨峰,终生相望却无缘相逢。幸而两“山”之间曾有一“峰”,为他俩架设过一座精神桥梁。他就是冯雪峰。今年,适逢鲁迅诞辰120周年,同时是毛泽东忌辰25周年,也是冯雪峰逝世的25周年。本期发表《冯雪峰:为毛泽东和鲁迅相知架桥》一文,将鲁迅与冯雪峰的交往以及毛泽东与鲁迅心灵的相通的史实告诉读者,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40年代中期,毛泽东曾对南斯拉夫和铁托成功的经验十分赞赏,并在某些方面欲以借鉴。很快斯大林就对毛泽东戒心十足,认为毛泽东是"半个铁托"。在风云变幻复杂的国际共运中,毛泽东对铁托从欣赏逐渐变为批判,至60年代初,毛泽东4次批判铁托,最终认为铁托在南斯拉夫复辟了"资本主义"。请看《"半个铁托"毛泽东对铁托的批判》一文。  相似文献   

17.
李群山 《攀登》2013,(5):24-28
毛泽东文化思想比较科学地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诸多矛盾问题,在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张力系统中开辟了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新道路。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体现了文化的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统一,体现了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世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责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路径选择,是一项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路径有:批判继承中外责任教育资源;凸现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协调、与教育规律相符的内容;探索增强责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建立专门的责任教育网站。  相似文献   

19.
陶懋炳《中国古代史学史略》分五编,分别论述中国古代史学的童年期、成长期、发展期,繁荣期、晚年期。著者在“前言”中说:“要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不但要鉴取近代中外史学的经验教训,还必须从我国古代史学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史学遗产,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寻求规律,推陈出新,这就是中国古代史学史的任务。”又认为要达成此艰巨任务,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考察,即:考察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斗争;考察史学技术,即编纂学方面的发展;考察史著中文学手法与恶劣文风的斗争。通观全书,可见本书对这三个方面的考察以前二项为重点,后一项论述得比较少些。“前言”又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分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把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文化遗产在城市中地位的探讨,以及中外在此方面不同态度的比较分析,同时借助有关文化遗产在城市规划中作用的研究,以期获得对于文化遗产在城市中地位的正确认识,即文化遗产的标志化和文化遗产的"平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