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是中国原生的本土宗教,在山西保留了大量的道教建筑,是研究道教文化及道教发展的重要实物。在山西,道教建筑分布广泛,类型丰富,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山西道教建筑全国之最较多,道教诸神的信仰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2.
道教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中较有特色的一个旅游品牌,山丘型的道教名山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以及养生休闲功能越来越受到游客的热捧。对道教名山--武当山与青城山道教旅游开发进行对比,并着重分析青城山道教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青城山道教旅游胜地的发展步伐。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与道教有关的旅游资源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广泛。山岳型道教名山的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涵盖宫观、古遗址、古建筑等物质形态的旅游资源,也承载着道教音乐、武功、法式、民  相似文献   

3.
汉代画像中有为数不少表现道教主神、升仙、驱鬼逐疫、炼丹、秘戏等与民间道教有关系的图像,道教在东汉民间有很大的传播,道教汉画像表现了汉代先民对早期道教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敦煌历日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历注中拥有丰富的道教内容;而在900年以后,道教内容又有大幅度的增加。本文在整理、统计、归纳敦煌具注历日中宗教方术内容和辨析其是否属于道教范围的基础上,考察认为,道教对具注历日的渗透反映了吐蕃占领时期和归义军时期敦煌道教的世俗化发展;敦煌具注历日是道教走向民众的桥梁;道教向历日的渗透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敦煌道教历史、敦煌民俗文化,认识道教作为本民族文化的根本特征及诸多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经作为传播道教的典籍和道教文化的载体,可以说历史久远,根深叶茂。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原始道教从民间兴起,并逐步演变发展为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时期,与之同步发展,道教典籍也与日俱增。道教的宫观藏书,开始于晋宋之际,并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臻完善,成为我国古代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东汉的道教与道经中国道教的前史特别长,其创教活动分散而缓慢,道教的产生过程是多源的和  相似文献   

6.
明王朝道教管理制度由三大部分构成:其一,道教管理机构——管理道教的组织措施;其二,道士管理制度——"度牒"制;其三,宫观管理制度。明王朝道教管理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看是合理的,然而明王朝道教管理制度的施行实践却不尽然。除了太祖和成祖严格执行外,其后诸帝皆有制不依,管理制度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是道教的鼎盛时期,巴蜀地区又是道教的发源地,李珣的弟弟李玹笃信道教.时代风习、巴蜀地域文化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道教文化在李珣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追求“自在逍遥”的人生境界,作品中常出现与道教有关的词牌、意象.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道教创立,追求长生不老和修仙之术,引起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推崇。随着道教的兴盛,道教的神仙思想、阴阳学说、道教四神及仙鹤等有道教色彩的元素都出现在人们的墓葬中。本文重点从三方面论述:一,道教对墓葬中汉画像石艺术的影响,汉画像石中西王母及东王公形象的多次出现;二,丧葬活动中道教的参与,道教文书或道符文字在陪葬品中的出现;三,富有道教色彩的用于镇墓或代表祥瑞的神兽仙禽的出现。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述,阐明道教对人们墓葬活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考察道教与辽朝政治的关系,揭示出在辽朝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道教如何阐释和构建政权的合法性将契丹开国君后及皇太子神化为道门尊神;采用谶纬与道教融合的方式来诠释契丹开国史;运用道教术语命名政治空间;把皇帝的行帐想象、神化为“洞天福地”;借用道教词汇命名帝王陵寝建筑;堆砌道教辞藻修饰帝后的哀册。一言以蔽之,契丹统治者利用道教塑造君主和国家权力的神圣性,以此构筑其政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道教的核心是成仙,是讲究个人的得道飞升。在后来人眼中的道教人物,似乎都远离尘嚣、与世隔绝,过着出世的生活。然而,考究道教的产生发现其实道教是入世,在后来的发展中才逐渐产生"入世"、"出世"之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走上"俗"与"圣"不同道路的道教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张麟凡 《神州》2013,(17):44-45
道教对于佛教的中国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佛教也对道教的完善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佛教与道教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佛教与道教之间相互斗争,另一方面是佛教与道教两者相互借鉴融合。佛道两教就是在这两种关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各自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足道教石刻人物历来关注极少。本文对大足南山道教石刻中宋代昌州军州事何格非的生平事迹进行了梳理,可见其为道教文化的崇尚者,对道教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是大足道教石刻在南宋绍兴年间兴盛不可忽视的人物。研究其生平,对于地方志研究、宋代诗歌等研究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道教对于佛教的中国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佛教也对道教的完善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佛教与道教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佛教与道教之间相互斗争,另一方面是佛教与道教两者相互借鉴融合。佛道两教就是在这两种关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各自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东汉张角创立道教后不久,天台山就成为江南道教圣地.三国时葛元“初在赤城,后入括苍、盖竹等处.”东晋时,孙恩江南五斗米道农民起义,主要活动在浙东台州地区,对天台山道教发展起到重大影响.但是,真正在天台山建树道教教义,使天台山名列中国道教圣地之林的,是南朝著名道教学者陶弘景和唐代司马承祯、宋代张伯端等.  相似文献   

15.
北宋王朝对于道教的推崇使得道教的发展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的时期。尤其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既继承了宋代前期统治者的各项宗教政策,同时又实施了许多新的宗教政策,使得道教在神宗朝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推动道教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为以后宋徽宗时期道教达到顶峰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政策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为法国著名的汉学家和道教研究专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EcolePratiquedesHautesEtudes,简称EPHE)。他有关道教研究的著作有:《无上秘要一六世纪道教全书》(1981年),本书对汉魏六朝时期道教的研究有很重要的贡献。他的《中国社会争历史中的道教仪式》(TaoistRitualinChineseSocietyandHistory)(1987年),则是第一本关于道教仪式的英文专著。该书首次将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结合起来,全面地阐释了道教的仪式。劳格文先生治学严谨,成果丰硕,被公认为是法国道教研究很重要的学者。  相似文献   

17.
道教音乐滥觞于南北朝时期。道教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与民间音乐息息相关。道教音乐既是宗教音乐,又具有多样化、地区化和世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赵洋 《沧桑》2010,(6):111-112
道教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本土宗教一直流传至今,然而道教的发展却一波三折。从西汉时期盛传的谶纬之学流变出的早期道教发展一直受到当时政权的抵制,然而自西晋开始,道教的地位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笔者拟从上层社会的玄学盛行与在战乱和瘟疫横行的条件下道教对下层民众进行的帮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道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后,就与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等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道教文化。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实地考察为依据,对道教在河湟土族地区的传播历史进行梳理,并对道教对土族地区的民间信仰、风俗民情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较为客观系统的分析,提出道教与土族传统风俗之间互溶互进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刘安荣 《沧桑》2011,(1):226-227
2010年报纸、电视等媒体曾把"李一道长事件"炒作得沸沸扬扬,论起真、假者各执一词。本文就李一道长的真与假以及媒体对之的评论提出自己看法。文章认为用宗教市场经济学论述李一以教敛财不甚恰当;李一利用其道教知识与才能宣扬自己、敛财不仅不仅不会促进道教的发展,反而会使渐趋式微的道教发展雪上加霜,研究道教的学者没有必要为其行为辩解;道教人士应该对道教的发展与人员管理进行深刻反思,媒体应该实事求是地宣传道教,而学者应该剖析"李一事件"的社会、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