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所论限于国际法中国家对国家的赔偿,不包括民间赔偿。二战后日本对有关各受害国在战争赔偿问题上持不同的立场,对战争的最大受害国中国的立场是设法逃避赔偿的责任,对亚洲其他国家的立场则是虽无赎罪意识,但能承认有赔偿责任。日本在战争赔偿问题上对亚洲国家采取不同的立场既与各受害国的对日政策有关,也与战后的国际形势有关,此外它也是日本错误的战争史观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2001年12月3至4日,在东京日本性奴隶制度国际战犯模拟法庭初审一年之后,该法庭的终审判决在国际法院所在地——荷兰海牙举行。法庭的目的是:第一,受理日军在亚洲各国实施军队性奴隶制度的各类起诉,明确日本政府及其军队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第二,依照战时国际法,检证日本性奴隶制度是否犯有战争罪、反人道罪;第三,明确对于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慰安妇问题,日本政府必须采取何种措置;第四,创立反对在战争中对女性施行暴力的国际运动;第五,终结过去战时对女性暴力不受处罚的历史,并防止此类犯罪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0年东京女性国际战犯法庭纪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国际社会在东京举行了旨在追究日本在二战中推行军事性奴隶制度的审判。具有民间性质的东京女性国际战犯法庭最终判定.昭和天皇和日本政府在制定、实施“慰安妇”制度、纵容日军凌辱和残害各国妇女等方面犯有战争罪和反人道罪;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判决裕仁有罪,法庭为受害讨回了正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与德国战后国家赔偿及个人受害赔偿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与德国战后国家赔偿及个人受害赔偿比较研究姜维久日本和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曾把世界人民拖入一场火海炼狱之中。由战败国向被侵略国家及受害的民间个人提供损害赔偿,是国际法公认的重要原则。欠债还帐,这也是国际社会交往中起码的道德,否则,即是发动侵略...  相似文献   

5.
林雯  王一行  安然 《神州》2012,(33):174-174
海盗罪作为一项传统的、公认的国际犯罪,严重破坏公海秩序,危害海上运输事业的安全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海盗罪及其国际法有关规定,拟以海盗罪的犯罪构成为角度,对我国应如何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惩治海盗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增设海盗罪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月29日至30日。中日友好协会、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和日本民主法律家协会、中国战争受害请求赔偿事件辩护律师团、中国战争受害请求赔偿事件后援会。联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召开了“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2001年中日学研讨会”。中方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白介夫、中日友协副会长迟、中华律师协会副会长于宁、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述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陈启刚、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张承钧、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  相似文献   

7.
慰安妇问题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战中日本军队强征亚洲国家妇女作为“慰安妇”的战争犯罪逃避了战后的审判,从80年代起开始了对这一战争犯罪的追究.并在日本进步学者和律师的积极参与下开始了向日本政府要求赔偿的诉讼。由于“慰安妇问题”典型反映了日本军队的残暴和战争的侵略性质,所以日本保守的右派势力竭力否认在这一问题上的战争责任。文章认为国内的“慰安妇”问题研究需要考虑到上述国际背景.了解国际社会对慰安妇问题的关注以及联合国有关组织以这一问题的决议,把“慰安妇”问题的研究放到促进21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特别是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8.
日德两国虽然同是二战的侵略国、战败国,共同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教育,一个处心积虑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这主要是由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9.
日德两国虽然同是二战的侵略国、战败国,共同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教育,一个处心积虑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这主要是由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2006年11月出版了陈丽菲著《日军慰安妇制度批判》,25万字。全书分8章,介绍了日本慰安妇制度的起源、实施、扩大及中国妇女的受害情况。书中还有专门章节介绍了战后对慰安妇的调查与赔偿,并提出了日本在此问题上的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11.
1885年洛士丙冷虐杀华工案发生后,中方一直坚持惩凶、赔偿和保护三个处理原则,其后又根据事态发展,将交涉重点集中到了赔款上。在赔偿交涉中,清政府始终坚持在国际公法下以外交手段解决中外纠纷的原则,驻美两公使苦心竭虑,不避繁难,有礼有节,不懈努力,终于获得美方14万元美金的赔偿,并藉此清理了其它虐杀华工的旧案,这是中国近代中外交涉中第一起通过外交努力获得外国赔偿的案例。但是,洛案的赔偿没有形成对受害华工损失的制度化赔偿,没有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角度形成对华工更好的保护,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排华的社会舆论与社会意识,排华运动最终成为中美关系上一段极不愉快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本文着重探讨如何理解国家主权原则层面上的民族问题,指出依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法,民族自决权的实现主要限于非殖民化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而不是支持已经建立的多民族国家内的少数民族分离运动。文章指出,虽然中国等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实际上与国际惯例和国际法是一致的,但西方国家与中国等国有关民族问题的争议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性质的国家(后现代国家、现代国家、后殖民国家)在与国家主权相关的一系列观念认识上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3.
王国富 《沧桑》2008,(4):38-39
联合国是二战后最重要、最有权威、最有影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它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的发展、在全球实现非殖民化、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促进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扶贫救灾及人道主义援助、防止艾滋病蔓延和传播及反对恐怖主义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二战结束后的70多年间,中日两国的战争记忆、战争认识存在不少分歧。一般来讲,日本民众的战争记忆往往与东京轰炸、冲绳战役、原子弹爆炸等"受害"经历有关,"美英同罪史观""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等认识长期存在。【注文1】中国民众的战争记忆和战争认识,基本围绕"侵略—反抗—胜利"的逻辑链条展开。遭受侵略是该链条的起点,否认或美化侵略都是难以接受的挑战。很明显,围绕着同一场战争,中日有着不同的战争记忆和战争认识。引发两国产生分歧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于1999年9月22日对一起“中国人战争受害对日索赔案”作出判决,首次以司法文书的形式认定日本军队的加害暴行和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明确判定日本“应该真挚地向中国国民谢罪”。尽管如此,该判决仍然驳回原告的合理索赔要求。本文认为:判决书做出“承认战争犯罪”的判定是被迫的,列举“拒绝索赔要求”的理由是荒谬的;日本法院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倾向,就是不违反政府、执政党关于对战争受害者不予赔偿的基本政策;目前,日本政府在战争受害者赔偿问题上,正面临来自各国战争受害者、国际社会以及主持正义的本国人民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要想促使日本政府改弦易辙和日本法院作出公正判决,需要各方面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宣称战争因某种道德理想而展开是一次大战的显特征,国际法、平民权益特别是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就成了区分和衡量战争正义合法与否的标尺。英德关于非人道作战方式的合法性争执凸显出国际法存在的严重缺失及其在宣传战中作用的有限性,而侵害最易成为战争受难的妇女儿童权利便成了宣传战中最能调动舆论情绪、最易产生宣传效果的主题,这也是英国适时将宣传战主题从德国违反国际法切换到德军大规模强暴妇女儿童上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卷入人口最多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欧洲作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成为受害最深的地区之一。然而,这些互相敌对的欧洲国家在战争结束仅仅几年之后却不计前嫌,联合起来,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走上持续至今的联合之路。那么,二战与欧洲联合的兴起有什么关联?战争对欧洲联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吗?  相似文献   

18.
吉田内阁的对外政策与战后初期中日关系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郑毅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日本在1951年以《旧金山和约》为契机,同美英等国实现媾和,重返国际社会。而进行了人年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未被邀请参加对日媾和,因而也就未能在国际法的意义上结束两国之间的战争...  相似文献   

19.
外国列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晚清中国推行了一种“绝对责任”制度,用“炮舰外交”迫使清政府对外国人在“排外”争端中所遭受的损失和伤害进行赔偿并严惩涉事中国人和案发地区的官员,而并非照国际法惯例或中外法规来判定中方人员是否应被如此惩处。这种政策和西方国家在殖民地实施军事管制法和现代国家实施“紧急权力法”等现象在法理和政治哲学上有紧密联系,其理论核心就是将中国作为一个法治和程序正义的“例外之地”。列强最终借1901年《辛丑条约》将这种政策变成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本文通过考察这个此前极少被学界关注的重要现象及其历史成因和国际背景,来剖析相关的霸权政治和殖民实践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20.
二战中,日本"国民皆兵"、"举国一致"疯狂对外扩张侵略,国民也是战争参与者和责任主体。对于中国等被侵略民族而言,日本国民是战争加害者;在日本国内,国民则是战争受害者。日本国民的战争加害者角色及受害者境遇,一定程度上是由强调"忠君爱国"、以培养对天皇等权威绝对顺服的"忠良臣民"为目标的近代教育灌输所致。教育及教育工作者沦为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势力的工具和帮凶,对对外侵略战争负有间接而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