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是伴随着城市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的。据权威估计,目前我国城市农民工人数已超过112亿。而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有近1500万,其中绝大多数处在学龄期。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在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农民工数量也将越来越大。农民工子女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适应社会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日益增长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已经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是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难以回避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立新 《神州》2011,(7S):126-12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读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时说:“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无限关怀。党和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政策,使农民工子女同城市少年儿童享受同等的尊重,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令人痛心的是,城市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目前普遍处在中下等程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的失学率达9.3%。初中毕业有许多学生由于成绩不佳而流向社会。能够考上国家重点大学的农民工子女的比率更是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3.
郝迪婧 《黑龙江史志》2014,(16):113-114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工投身于社会经济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别,在旧的体制框架中,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愈显突出。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入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于流动性大、生活不安定、活动空间有限等原因,农民工子女很少有或几乎没有"第二课堂"。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的课余生活问题,已成为社会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育人优势,给农民工子女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也为全社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空间行为有助于表征主体的社会融入状况。基于移民融入城市的一般机理,并结合对上海市某小学学生的活动日志调查,探讨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课余空间行为特征及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随迁子女的课余活动主要局限于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空间和交际圈,明显地以居住地和学校为中心,空间范围较小,与城市儿童行为空间的交叠度较小,内群体交往倾向明显,从而在文化、心理和身份偏好上难以产生对所寄居城市的认同感,不利于他们的城市融入,为此,建议相关学校为随迁子女利用课余时间融入所在城市创造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6.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11,(45):20-21
希望通过供子女上大学改变未来命运的农民,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当子女终于大学毕业,却吃惊地发现,他们的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学费,孩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一边还债,一边还要为孩子的住房、婚姻发愁,这就是中国式父亲。这种尴尬的经历浓缩了整整一个群体的命运。然而,尽管出路渺茫,上升通道有限,读大学依旧是农家子弟改变命运最常规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正"农民工返乡子女"是不同于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的一个特殊群体。研究"农民工返乡子女"在返回家乡之后的求学、生活状况,进而在政策层面和学校教学活动层面进一步关注这一群体,是精准化帮助这一群体的需要。对留守儿童和返乡农民工子女的精准帮扶,当前有两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是在政策设计上,减少留守儿童,尤其是因城市入学、升学障碍而产生的"新型留守儿童"(返乡农民  相似文献   

8.
江红  彩云 《神州》2005,(11)
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他们与众不同。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他们与众不同。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多姿多彩的梦想;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们的代表。实现梦想的那天,也许还会很遥远。但心中有梦,才会快乐;农民工快乐,所以中国快乐。  相似文献   

9.
张立新 《神州》2011,(8S):165-165
新课程的关键词是“发展”,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对农民工子女的英语教学中,实施快乐英语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市进程中,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城市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同龄儿童相比较,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等问题严重影响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质量。应该采取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采取多元的入学体制;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的平等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