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霖 《环球人物》2020,(3):77-79
近几年,赵联强来中国的次数不断增加。他是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医疗工程院院士,两个多月前刚受邀到河南信阳市的医院,为医生进行手术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他也常到广东的复大医院等地做医学交流。不过,他来中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看望父亲。赵联强算是半个中国人,父亲是著名数学地质学家、矿产勘探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前校长赵鹏大。赵鹏大是第一位获得国际数学地质最高奖--克伦宾奖章的亚洲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2.
2002年,我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办事,特别想借此机会拜访赵梓森院士,并为在电信科研领域创造了奇迹的老师们写点什么。幸运的是我头天到武汉,赵院士就答应第二天上午与我见面。和赵院士谈下来。我不仅记住了他创业经过,光纤发展的趋势,还有他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钱伟长,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1931年至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并被授予波兰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多伦多赖尔逊学院院士等。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7月24日,郑守仁院士因病去世的消息传到三峡坝区,坝区广大工程建设者无不感到震惊和悲痛。郑院士的病情我一直都是了解的,他已经和病魔顽强抗争了很长的时间,但我总是期待奇迹能够继续在他的身上发生。郑院士一生经历了很多的挑战、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而这一次他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泪眼模糊之际,和郑院士在一起工作的往事,特别是他重病期间坚持工作的感人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初见郑守仁院士是在1987年,当时我刚从大学毕业进入长江水利  相似文献   

5.
秦品端 《江淮文史》2003,(1):97-109
2002年5月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我见到了我国著名的创伤外科学家王正国院士,他热情接受了我的采访,题词、拍照合影,他平易近人、开朗自然的性格,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更加深了我对他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6.
<正>佛山市南海区档案局收到我捐赠的《区大原太史翰墨集》后,回赠给我《南海院士风采录》。这是南海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所编,它详细介绍了南海藉院士的风采。以前只知道南海是历史上文人雅士读书讲学的风水宝地,看过这本书,才知道现代的院士,也有不少出身于这片南粤沃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院士都是最杰出的精英。据统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南海出生和南海籍院士共有17人,在全国县级区域中位居前列。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1位,他们是:电子学家张恩虬,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7.
江泽涵院士(1902~1994)在北京大学执教60多年,桃李满天下,享誉海内外。2002年10月6日是江先生百年诞辰,笔者久想写一点东西纪念这位数学泰斗,于是请教了江先生的朋友、学生、亲人,如吴文俊、姜伯驹、尤承业、章学诚、王诗成、江丕权、江丕栋等院士、教授,并读了有关江先生的著作、文章,写成此文,以缅怀这位不寻常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21,(6)
正2021年3月22日12时36分,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哀思如潮。我曾经在2012年3月23日为摄制《军工记忆》第一集《水下长征》赴深圳,后多次采访彭士禄,此刻眼前不断浮现出当年采访彭老的一幕幕难忘的镜头。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彭士禄院士后,我又将当年的《采访手记》找了出来,将几个珍贵的片段摘录出来,以表达对彭士禄院士的哀思与缅怀。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教授薛禹群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学专家。1999年11月,经中国科学院近100名资深院士严格评审,薛禹群以其在地下水研究领域的杰出科研成果,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正式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9年12月,我专程采访了这位新当选的江苏籍院士。  相似文献   

10.
丁天顺 《文史月刊》2006,(12):34-36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这皇冠上的明珠。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前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王元,就是长期致力于数论研究,并最早摘取了数论皇冠明珠的一位蜚声海内外的数学家。本刊发表的丁天顺的《忆数学家王元采访记》,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这位数学家成长的曲折经历和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1.
龙飞 《世界》2004,(1):16-18
今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专程来到南开大学一幢悬挂着“几何之家”四个金光闪闪大字的寓所,给寓所的主人——国际数学大师、中科院外籍院士陈省身先生拜年。  相似文献   

12.
王忆 《湖南文史》2014,(2):23-23
华罗庚(1910-1985)是国际数学大师,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可谁会想到,如此著名的华罗庚竟是个没有高等学府文凭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逝世,享年91岁。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痛失巨星,我和许多在武汉市政府参事室工作过的同仁,对他充满不舍之情。1998年11月,赵梓森院士聘任为武汉市政府参事,聘期5年,因其参政咨询业绩突出和工作需要,又获连续聘任,在这一岗位上无私奉献了15年。2013年4月,赵梓森院士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参事”称号。  相似文献   

14.
正周毓麟(1923—2021),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我国核武器设计数学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组织者和开拓者,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是我国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早期的主要开拓者。基于科学计算实践,他建立了离散泛函分析的方法和理论。从小显露数学才华1923年2月12日,周毓麟出生在上海市大沽路一条普通的弄堂里。他的父母勤俭朴实,古板守旧,  相似文献   

15.
魏红梅 《南京史志》2011,(10):51-52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丰富形象的语言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言活动的魅力,为数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一、化静为动,以动激趣语言游戏《拍手歌》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在教幼儿数数1-10时,我将儿歌与语句用在数学活动中,我请十名幼儿站成一排,我和每位幼儿从前到后互动,每人按次序一人说一句儿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95年春天在哈佛登门拜访以后,我一直有心提笔写一写张先生,不光是因为多少年来夜灯细读张先生的大作所获得的点滴启示,不光是因为张先生作为人文学界唯一荣膺全美科学院院士与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的华裔学者,为弘扬古老的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的...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五一”过后 ,余偕曙光到郑州看望老学子杨君廷 宀贞 。见面寒喧之后 ,他就把由周光召先生题写《中州院士风采》一书赠我阅存。这本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印发 ,由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南阳南召人许成祥先生主编 ,以报告文学和人物通讯文体 ,真实地再现了 5 2位在豫工作及豫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成长经历及贡献成就 ,是一部描绘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的壮丽画卷。在本书的 4 12页 ,刊载了赵大磊先生撰写的《中州院士人才群体概析》一文。赵文说道 :“新中国成立后 ,自 195 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 (199…  相似文献   

18.
1962年2月24日,台北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在蔡元培馆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下午5时,胡适主持欢迎新院士酒会。客人到齐了。胡适登上主席台,兴高采烈地向与会的客人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常向人说,我是一个对物理学一窍不通的人,但我却有两个学生是物理学家:一个是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饶毓泰,一个是曾与李政道、杨振宁合作试验“对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吴健雄女士。而吴大猷却是饶毓泰的学生。排行起来,饶毓泰、吴健雄是第二代,吴大猷是第三代,杨振宁、李政道是第四代了。中午聚餐时,吴健雄还对吴大猷说:“我高一辈,你该叫我师叔呢!”这一件事,  相似文献   

19.
父亲、女儿、女婿,一门出了三位院士,这是我国科学界独一无二的院士之家。这个家庭.为祖国的尖端科技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现在,他们都相继离世。除了对他们深深的景仰.我还怀着难以消弭的私人怀念。因为,说起来.李四光一家和我家是世交。  相似文献   

20.
叶培建 《铁军》2022,(4):15-16
<正>又快到清明节了,这是个祭奠先人、怀念先烈的日子,我不禁想起去年去浙东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祭扫的往事。2021年4月2日,正值清明前夕,我和一个青年创作团队去浙江台州参加院士科普丛书首册发布会暨院士巡讲活动,这次活动发布了我们创作的科普书《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得到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