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问题的提起  在我国的日本研究中 ,旅日外国人问题从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而言 ,关于旅日中国人即日本华侨华人的认识是相当贫乏的 1。关于旅日朝鲜人 2的研究更为罕见。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正确认识海外华侨华人的多样性 ,而且不利于从民族角度 (ethnicperspective)认识日本社会的复杂性。由于日本在东北亚区域的特殊重要性3和中、日、朝·韩的特殊关系 4 ,对旅日中国人和朝鲜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无疑是有意义的。本文旨在分析旅日中国人和朝鲜人的族群状况和经济状况 ,但并不是因袭一般的现象描述 5,而是尝试根据…  相似文献   

2.
由沈殿忠、沈殿成、赵玲、何平等编著的《中日交流史中的华侨》一书已于1991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学者首次从中日关系史角度对我国旅日华侨的历史进行较全面、系统地叙述的第一部专著。旅日华侨研究是介于中国学和日本学之间的边缘性课题。该书作者充分利用了多领域的相当浩繁的文献,使该书具有相当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同时作者在对旅日华侨的探讨中,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从整体上把握旅日华侨的特征。所谓整体,正如统稿人及作者之一的沈殿忠在前言中所说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浙南华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日本官方档案的解读,对20世纪初旅日浙南华工群体的兴衰史进行了研究。旅日浙南华工群体形成于一战之后,鼎盛于1922年,衰退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屠杀事件。虽然浙南华工群体的出现在日本悠久的华侨华人史上存续时间短暂,但是从其人数规模和社团组织等方面来看,应该是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证明了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并不仅仅是由华商组成,华工也曾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日本政府历来排斥从事非熟练劳动的华工,因此华工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3,(2)
1973年11月25日,对于旅居日本的华侨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座落在日本东京都中央区银座八丁目的东京华侨会馆里,洋溢着隆重而热烈的气氛。旅日华侨文化工作者联谊会在这里宣告成立了!来自各地的华侨文化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抱着“通过文化媒介,推动中日友好”的宗旨,推心置腹,共商大计。大会选出了15名理事,并推举山西籍的梁延武先生为旅日华侨文化工作者联谊会会长。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代表们对自己社团成立的祝贺,也表达了代表们对理事和会长的信任。提起梁延武的名字,大家都感到熟悉。阎锡山的堂妹夫,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日本华侨、华人的历史遗传后代,“日本华侨、华人史研究会”于1990年12月1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成立大会。该会的发起人是东京华侨总会会长陈昆旺等东京、横滨地区侨胞30人。在成立大会上,陈昆旺作了该会成立筹备情况说明报告,通过了会章,选出了理事。该会宗旨是:研究旅日华侨、华人历史,出版有关著作,以利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回国五十年——建国初期回国旅日华侨留学生文集》一书为中心,结合其他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20世纪后期从日本归国的华侨留学生在国内工作与生活的情况,希望能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国华侨历史与日本华侨华人历史的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已经超过了50万人。改革开放以后赴日的新华侨,因其知识水平高、思想观念新、活动能力强而备受人们关注。其中,日本山西同乡会首任理事长李扩建就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在促进中日友好交往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尤为突出,曾多次被国务院侨办邀请回国参加国庆观礼,也曾多次作为旅日华侨代表在东京会见访问日本的中国领导人。李扩建先生1956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太  相似文献   

8.
许金顶 《史学集刊》2012,(3):24-30,98
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和不同的区域,华侨与侨乡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状况。基于普通华侨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考察了近代旅日闽侨与侨乡的多元联系及其演变形态,认为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华侨,与侨乡社会保持了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逐渐成为侨乡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拓展了侨乡社会的外部发展空间,倡导今后运用历史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探寻其联系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以期拓展日本华侨史研究的学术视野,深化对侨乡社会文化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本“强掳中国人思考会”和“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主办的《花冈悲歌》展览于1993年6月29日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日本参议院议员田英夫先生和竹村泰子女士,日本“强掳中国人思考会”代表田中宏教授、内田雅敏律师、新美隆律师、福田昭典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孙中山应冯玉祥、段祺瑞等的电邀北上共商国是,宋庆龄陪同孙中山乘日本邮船“上海丸”,取道日本赴天津,于二十四日下午到达神户,受到日本有关人士、中国留学生以及旅日华侨共数百人的热烈欢迎。二十八日下午,宋庆龄应邀  相似文献   

11.
由“纪念南京大屠杀中国人遇难60周年”大阪实行委员会、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等20多个日本民间团体发起的“99国际市民研讨会”,于1999年12月11日至12日,在日本大阪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各国战争受害者、学者、社会活动家、律师,以及因参加过侵华战争痛感加害责任的原日本老兵和关心战争遗留问题解决的日本民众约500人。  相似文献   

12.
论文对学界关于日本华侨社会形成时期的既有观点进行梳理,结合社会学和华侨史的研究成果,明晰华侨社会的构成要素,并以此为指标,考辨学界关注的日本华侨社会各个时期。研究认为,日本华侨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断续和更新的特点,其萌芽于两宋时期,形成于日本江户初期,焕新于日本幕末开国时期。江户初期作为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期,在日本华侨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正是历史上各个阶段赴日移民的陆续侨居,为江户时代华侨在长崎汇集埋下了暗线,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人脉网络、精神寄托、经济活动和政治管理的华侨社会结构,而这样的华侨社会不断更新再造,在日本开国时期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明治时代,即中国的晚清时期,旅日华侨主要从事外贸活动和在日本国内的一般商业活动。其一般商业活动,基本上集中在餐馆、裁缝、理发三种行业,即俗称的菜刀、刮浆刀、剃刀“三把刀”。但是,“三把刀”这三种职业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明治初期,或说是直至中日两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前后的19世纪70年代,它并不是大多数华侨从事的主要职业。  相似文献   

14.
鸿山俊雄     
鸿山俊雄——日本研究华侨、华人问题学者。1907年6月出生于日本兵库县,1931年毕业于关西大学法学部。曾留学北京,回国后任教于县立第二商业学校。战后任职于神户税关,神户地方裁判所,县总务部外务课等。鸿山氏出身书香门第,与旅日华侨素有往来,关心华侨问题,1966年创办“华侨问题研究所”,主编《日华月报》,并曾亲往东南亚及欧美等国考察华侨问题。主要著述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华侨华人群体是一种特殊的中国移民类型,历史上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遇到重重困难。唐朝时期,日本的华侨华人移民群体虽然已初步形成,但始终处于松散状态。宋朝时期,日本的华侨华人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内部具有一定社会化联系的群体,然而元朝时跌入了低谷。日本华侨华人的社会化进程至迟到明后期已经完成。17世纪中叶中国—东南亚—日本的三角贸易关系对华人赴日产生重大影响。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全面锁国,日本的华侨华人群体呈现萎缩。隋唐时期形成的中日文化传承关系,贯穿于整个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过程,从而使赴日中国移民的文化使命显得特别醒目。  相似文献   

16.
1927年底,抱着灭亡中国野心的日本政府秘密制订了全盘侵华计划,由首相田中义一上奏天皇。这是当时日本的最高核心机密,被密藏于戒备森严的日本皇宫。由于一位旅日华侨的爱国壮举与机智行动,方使日本这份见不得天日的阴谋计划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一、东京华侨蔡智...  相似文献   

17.
横滨中华街原是单一的华侨聚居之处,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沧桑,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己变成多元的饮食观光街,并与横滨地方经济相揉合,在日本社会中日益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与此同时,华侨的经济活动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从以技术性的手工劳动和贸易商为主体逐渐向“三刀”行业和杂货铺演变,战后40余年来更是“中华料理”(中国餐馆)独占鳌头。华侨经济活动这一递嬗更替的过程,不仅反映了百余年来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贯串这一过程始终的是旅日华侨经济活动的时代适应性,可以说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乃是这百余年来中华街华侨经济活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人民是兄弟,极少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曾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企图用血在两国人民中间制造鸿沟;但是,英雄的日本人民,却同中国人民一起,用鲜血冲垮了这道鸿沟。无数捐躯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日本朋友的鲜血洒在中国的大地上,浇灌了中日人民经古不谢的友谊之花。在两国人民友谊的壮丽画卷上,增添了一幅奇伟的画图。让我们怀着深深悼念的感情,说一段故事吧。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青田人赴日谋生、20世纪2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及排华政策对青田移民的限制、日本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和中日交战对青田侨民的影响等方面,对民国时期赴日及旅日的青田华侨移民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青田移民路径转移问题进行研究。论文认为,日本一度是青田人最为重要的聚居区,20世纪20年代以来,日本驱逐华侨的政策及其侵略行径使得青田赴日人数逐渐减少,转赴欧州谋生。但是移民先驱们已经形成了的"连锁移民"通道与人际关系网络所提供的便利,使得青田人赴日谋生这一移民惯性一直延续到了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在日本经济环境的恶化和中日交战的影响之下,青田民众仍连续移民日本,已经很难简单用"推拉理论"的市场导向和经济理性选择来解释。连锁移民一旦启动,不会因推拉因素的改变而戛然停止。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贡献较为重视,但却较少深入而全面地研究辛亥革命对于海外华侨社会的影响。本文仅以新加坡华侨社会为例,探讨辛亥革命对新加坡华侨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认真探讨这种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加深理解辛亥革命的海外意义,另一方面也可深入把握新加坡华侨社会变迁的中国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