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史天地》2012,(2):F0004-F0004
贵州镇宁石头寨 石头寨距天下闻名的黄果树六瀑布6公里,不仅全寨房屋由条石砌墙,用石片盖顶,磨、臼等用石头做成,就连灶具、桌椅、水缸等也全是石头做的。有人说,走进石头寨,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石头的迷宫”。这个寨子,体现了布依人对石的偏爱和石工技艺的高超。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0,(7):36-36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所谓布依八音.是指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  相似文献   

3.
王新同 《旅游纵览》2017,(3):96-101
距离贵州黄果树瀑布6公里处,有一个布依族世居的“石头寨”,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石屋,被600多年沧桑风雨磨得如铜镜般光滑明亮的石板路,以及用石头打造成的寨墙拱桥、桌凳盆钵……形成了一个童话般的石头世界。村寨山水秀丽,竹林、果树、飘香美食和成功申遗的民族乐器“勒尤”发出的天籁之音,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4.
章深 《岭南文史》2001,(3):11-14
最近,由广东省历史学会、广州地方史学会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与会者包括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历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考古研究所、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参加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座谈会,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会议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界定;如何评价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以及市舶司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5.
吕成龙 《收藏家》2005,(7):55-58
2005年3月2日至7日,本人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物馆林业强馆长之邀,赴港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物馆举办的“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展览”开幕典礼,并在文物馆举办的学术讨论上作了题为“颜色釉瓷器的呈色机理及其鉴赏”的学术演讲。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向认为,我国产棉区在华北,而对于贵州产棉、特别是布依族地区产棉,人们有所质疑。笔者翻阅20多年来所作的调查笔记,特整理此文,以述原委。布依族种棉花,可追溯到原始阶段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布依族古歌(造万物·造棉广g道:远古那时候,世上没有棉,“人人挂树叶,个个裹树皮”。后来,布依族先民在采集劳动中,发现“山上有种花,叶子张张大,叶片圆又滑,真象大巴掌”;她们把花摘下来,“拿花慢慢捻,丝丝细又长,结实不易断,好比蜘蛛网。大家快去拣,拣来野花花,姑娘就捻线,线子挽成团,就把布来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说,老早的时候,碧罗雪山上的杜鹃花只有黄的和白的,只因后来有个名叫腊姆的怒族姑娘,才使杜鹃花生出了红彤彤的花瓣。在碧罗雪山脚下的怒族山寨里,有一家富翁,养了个天仙般美丽的姑娘,她象征吉祥的名字叫腊姆。腊姆姑娘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手脚勤快,心地善良,只可惜投错了胎,生在这一户可恶的富人家。富翁夫妇见她一副花容月貌,一直想把她嫁个大富翁。可是事与愿违,腊姆姑娘偏偏看上了一个名叫阿松的穷孤儿。一个穷孤儿要想娶富翁家的闺女,那可是比摘天上的星星还要难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我去一位老同学家做客。二十年前我们曾是一对摸爬滚打的伙伴,如今都已两鬓染霜。“现在孩子们都已远走高飞,难得有这么好的休闲时光,真是人生的幸事啊!”我感慨地说。老同学叹了口气:“还是早点要孩子好啊!哪像我,如今还是操不完的心啊!”正说话间,旁边的一间房门打开,走出一位亭亭玉立的年轻姑娘。老同学正欲说话,那姑娘先开了腔:“哎,老张,给我买瓶红牛去!”我同学说:“冰箱里不是还有两瓶吗?”姑娘杏眼一瞪,红唇白齿间又蹦出几句话来:“都快过期了你还让我喝,你想毒死我啊!”老同学指了指我,和声细语地对姑娘说:“我这里刚来了同…  相似文献   

9.
1989年夏.应“四国艺术节”的邀请。我率领以苗族青年为主组成的“中国贵州民族文化代表团”赴美步加华盛顿州建州100周年庆祝活动。应邀参加的还有日本、苏联和联邦德国。我与这个艺术节负责人唐·汉米尔顿认识是头一年的事。1988年夏天,我们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贵州酒文化展览”和“贵州蜡染文化展览”。一天,曾多次到过贵州的中国对外文物展览公司摄影师樊申炎女士。带汉米尔顿前来参观。看完展览,他口头邀请找去美国考察,筹备在美国举办贵州民族文化展览。我告诉他,过几天、配有民族歌舞表演的“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览”’将…  相似文献   

10.
书画缘     
朋友们看到我近来常有书画作品参加展览,得知我加入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感到很惊讶,不知我是何时玩起书画来的。有人还打电话来问,说北京、上海、广州的报刊上发表有“孟济元”的书画作品,那人与您同名同姓,您可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张学良将军百岁华诞,沈阳百吉古钱币文化有限公司制作了百套“张学良将军铸币存珍” (由沈阳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监制,沈阳市文物美术品鉴定中心鉴定 )。此“存珍”系采用 1929年张学良下令铸造的“民国十八年东三省一分”铜币。该币造型简洁清新,制作精美,表现了当时张学良将军励精图治、稳定金融、恢复东北经济的思想。此币现已存世不多。 沈阳制作“张学良将军铸币存珍”  相似文献   

12.
增城市新塘镇位于广州市东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城市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科学城、黄埔区。是广州通往深圳、香港和粤东各地的交通咽喉。目前已划入广州市都会区规划范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该镇主动配合广州市“东进”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广州东部板块的建设与发展。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和城市的功能.确定新塘镇“十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广州东部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3.
李雁  刘斌  梁建忠 《文物世界》2013,(1):14-18,47
在山西省文水县西部山区苍儿会乡的三道川地区,沿河谷两侧的山顶上分布着大小十余座用石块和石片垒筑而成的石头寨堡,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当地人将这些石头寨堡称作“寨峁”。这些寨峁形状不一,或圆或方,均依山势地形而建,面积从四五百平方米到两三千平方米不等。  相似文献   

14.
简讯七则     
《收藏家》2005,(9)
广州举办“神奇的楚文化”展览“神奇的楚文化”展览于8月18日至10月15日在广州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从荆州博物馆12万件馆藏文物中精选了118件(套)漆器、青铜器精品,其中包括越王勾践的重孙州勾所用的“越王州勾剑”,与越王勾践剑并称为“越剑双绝”的“越王鹿郢剑”以及  相似文献   

15.
台湾六记     
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我应中国文化大学金荣华教授之邀,出席台北“海峡两岸民间文学研讨会”和屏东“鲁凯族口传文学研讨会”,现将我首次到台湾所见所闻,作《台湾六记》,以飨读者。一、夜访寿堂10月28日我马不停蹄,早上8时从广州赶往深圳而达香港再飞到台北,已晚上7时5分。由于路上堵车,文化大学接我的车子晚到近两个小时,未接着我。我则担心他们未看到下午4时在香港所发电传而不来接,等了1个多小时后我雇出租车到朱介凡(即寿堂先生)家。台北市区大约如同南宁、广州、汉口、上海的老市区。马路不算宽,楼房不算高,灯光却明耀…  相似文献   

16.
2005年3月2日至7日,本人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物馆林业强馆长之邀,赴港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物馆举办的“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展览”开幕典礼,并在文物馆举办的学术讲座上作了题为“颜色釉瓷器的呈色机理及其鉴赏”的学术演讲。该展览构思独特,形式新颖,特别是那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精美展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返京后,其中几件非同一般的展品,常常萦绕脑际,挥之不去。现特予以介绍,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2009,(3):23-23
2009年1月26日,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参加了由广州市文化局和花都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09年公益文化春风行”活动。参加这次活动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市志办与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合作,在花都广场展出了“纪念广州建城2222年——广州之最”图片展。这对广大市民进一步认识广州、热爱广州,不断提高对这座城市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形成同爱一方热土、共建文明家园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向群众赠送了广州史志丛书及刊物《羊城今古》。所赠书籍和刊物深受广大市民、农村群众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缘起于一个特定的展览从“文化大革命”经历过来的四五十岁以上的北京人也许还会有印象,1967年到1969年,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一直开放着一个展览,门口广告牌子写着展览的名称:“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以下简称“安展”)。每天成群结队的观众,胸别毛主席像章,手持“红宝书”,有的还戴着红袖章,不断地从博物馆的大门涌进涌出,成为“文革”初期天安门前一处引人注目的景观。那时我是这个展览的负责人。这个展览的筹备过程大致是这样的:“文革”开始时,我是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2月20日、21日广州市侨办、中山大学、广州市社联和广州华侨研究会,联合主办美国华人现状研究讲习会。美国华人问题学者王灵智、成露西、麦礼谦、邝治中、邓道明等,在参加中山大学主办的“华侨华人历史研讨会”之后,应邀到会作专题演讲。现把讲演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女儿茶从前,哀牢山的密林里,有一家母女俩,每天起早贪黑,耕田种地,日子十分艰苦。女儿到了十七岁时,象山茶花一样好看,美名传遍了整个哀牢山,人人都喜爱。有一天,母女俩到山上砍柴回来,老远老远就看见家门前站着一伙人,走近一看,天呀,为首的是山官执莫!执莫对美丽的姑娘早已垂涎三尺,一看见母女俩,便笑嘻嘻迎上去说:“姑娘,我走了上千里路来寻你,跟我享福去吧!”姑娘不理他,他又厚着脸皮说:“莫憨了,姑娘,你在这里,脸朝黄土背朝天,多苦呀!到了我家,绫罗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