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温济泽同志相识是1980年的事。那时,我正协助李维汉整理回忆录。为协助李老弄清楚王实味问题,我们先后访问过许多延安时期的老同志。温济泽同志也是王实味所在的延安中央研究院的,原为文化思想研究室的研究员兼学术秘书。整风运动开始后,临时调院党委搞宣教工作,直接参与处理过王实味问题,并在当年就写过反映王实味问题的《斗争日记》一文,是我们必须访问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读《文史春秋))1997年第6期所刊刘邦琨作《抗日少年刘剑与伍修仅将军》一文后,发现文中所写的“伍修仅将军”与原中顾委常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同志的个人经历及史实明显不符。由于我曾多年为伍老整理回忆录,现正写作《伍修仅传》,对他老的历史进行过全面了解与认真查考,在贵刊所发此文中写到的1940年到1943年间,他于1941年以前在甘肃兰州任八路军办事处处长,1941年以后在延安任军委一局《即作战局)局长,在此期从末到过山西,也从未作过地方秘密上作,更从末在山西岭县直接指挥过游击队。无论是伍老的历史档案还是他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1944年6月“中外记者西北观察团”的延安之行,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人和各国记者的一次重要接触,也是中国共产党战时对外关系的一项重要活动。但目前有关的著述对这一问题的记载尚有不确之处,如金城的《延安交际处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  相似文献   

4.
佟颜 《钟山风雨》2008,(6):45-47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姊妹篇《续西行漫记》(韦尔斯著)中,记述了一桩中国文化史、话剧运动史上可纪念的盛事:鲁迅先生的不朽名著《阿Q正传》于1937年春由抗日剧社首次搬上舞台,轰动了延安全城。书中"苏区之夏·流动剧社"  相似文献   

5.
李伟 《文史春秋》2003,(8):34-36
蒋碧微是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夫人,她和悲鸿先生同是江苏宜兴人。我叨为他俩的同乡,并和蒋碧微有过几次交往。近读蒋碧微《我与悲鸿》和《我与道藩》两本回忆录,不禁泛起数点往事涟漪。  相似文献   

6.
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离开了我们,这使像我这类搞文史编辑工作的人,除了有普通人那份巨大的悲痛之外,还加上一份特殊的沉痛。因为我的编辑工作曾经直接得到过小平同志亲笔手书的教诲,又在小平同志战斗过的百色工作多年,受到过小平同志革命实践精神的鼓舞……1962年冬,我原来所在的广西军区回忆录小组已编完《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的稿子,正在进行油印校核。想到这件大事就要完成,书将不日面世,心中不免乐滋滋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广西革命回忆录》首卷是张云逸同志题词,现在这本续集如果能请得邓小平同志题个词不是更好吗!这…  相似文献   

7.
多年前外传张学良在幽禁期间曾有写《回忆录》的意愿,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动笔。另有消息说张氏到了晚年,公开表示他今生从没有再写《回忆录》的打算等等。事实上张学良在幽禁期间不但有写回忆录的欲望,而且还亲自动笔写过《回忆录》。199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口述部的采访小组  相似文献   

8.
一 我出生在1945年2月,未出百天,还是热血青年的父母带着我投奔陕北延安,结果在晋西南被日军扣押,关进运城监狱。我在一篇回忆录里曾经说过,抗战八年,我大概是坐过侵略者大牢的年龄最小的囚犯了。  相似文献   

9.
贱民的样本     
张鸣 《炎黄春秋》2010,(5):76-78
在我的案头,摆着一套厚厚的书,上下两册。这本书是由一群已经被遗忘的人写的回忆,名字叫《无声的群落——文革前上山下乡老知青回忆录》(以下简称《无声的群落》)。写书的人,是一群文革前就上山下乡的老知青。提到这些人,人们能够想起的,顶多是几个被誉为上山下乡运动前驱的人物,比如邢燕子、侯隽,即使这些曾经有过光环的人物,也已经在历史上被人忘却。  相似文献   

10.
何洛  孟金 《百年潮》2011,(1):57-63
聂元梓有过不少对记者访问的谈话,如《前哨》登载钟淙写的《北大灾星聂元梓的晚年》,涂光群写的《我认识的聂元梓》及《聂元梓——从造反到炼狱》,还有《当年风光换来晚景凄凉》的采访报道等。比较系统的“自述”我们看到的有两个:一是1980年12月聂元梓写的《总结》,一是2003年的部分回忆章节和2005年1月在海外出版的《聂元梓回忆录》。  相似文献   

11.
一到太原,我就问当地人:山西 有什么好玩的?他们自豪地跟 我说:山西地上的文物要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随口他反问道:去过壶口和平遥吗?我说:没有。但是早就听说过。太原人像老师似的向我介绍道:壶口是动的,平遥是静的,一动一静值得一看。于是,我开始坐不住了.一天当中,总是好几次游说同伴想办法去壶口和平遥看看。因为壶口在陕西与山西交界处,实在太远,路又不好走,我们只好在太原市郊讨价还价地包了一辆面的,直奔平遥。 去的那天,天高云淡,路铺在黄土高原很平坦。这也是我第一次在黄土高原上享受着这段静美的时光。车子…  相似文献   

12.
贺绿汀同志病中的题辞手迹,是贺老对革命圣地延安———对三秦父老的鼓励与鞭策。读了新华社发出贺老病故的消息,笔者心灵为之一怔。今年1月,我托上影导演杜生华君,诣贺老家,为拙编《延安音乐回忆录》题辞,时公病笃,拟入华东医院,闻杜言我编此书,高兴异常,当即...  相似文献   

13.
唐中眷裴氏墓志丛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唐一代,裴氏出任宰相17人,故《新唐书》卷七十一上、表第十一上《宰相世系》一上(以下简称《表》)列裴氏世系.《表》序称:“裴氏定著五房:一日西眷裴,二日洗马裴,三日南来吴裴,四日中眷裴,……  相似文献   

14.
杨奇,报业元老,少年时执笔参加革命,到老年时仍战斗在报纸一线,办过油印小报,也办过彩印大报。《明报》创始人金庸是他结交的一位党外朋友,而金庸与邓小平的会晤就是他一手策划的一出好戏。  相似文献   

15.
正马识途是一个革命家,又是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的文学作品《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经过改编被姜文拍成电影《让子弹飞》后,更多的人知道了马识途这个名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马识途和南京有一段很深的渊源,就是网上搜索,马识途的这段经历也鲜有提及。多年以前,我曾经在其成都家中,和他就当年在南京的学习生活、参加革命以及遇见爱情,有过长时间的交谈。现在回忆起当年他侃侃而谈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把当年的口述记录在笔记本中,现在整理成如下文字。  相似文献   

16.
夏衍主持艺术剧社演出《西线无战事》──兼忆石凌鹤同志赵铭彝口述施学茂整理编者按:石凌鹤(1906年6月20日──1995年3月8日)江西乐平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29年回上海投身左翼戏剧与电影工作...  相似文献   

17.
《北营村志》今天终于和世人见面了。她以省级重点村志的品牌和形象出版,填补了晋中市史志界的此项空白,也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继《平遥县志》出版后史志界的又一喜事,为全省万紫千红的志苑又添植了一束璀璨的奇葩。回顾和总结《北营村志》编写、总纂过程及锻造特色,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启动村志编纂组建编写骨干编写《北营村志》也是得之偶然。2003年7月初,《梁官村志》主编安令闻给我送来一本由北营村冀志文老先生写作的《家史》手稿,看完后我认为内容有很多写得精彩的地方,如能认真加以修改,必能出版为一本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纪实长篇…  相似文献   

18.
杜超 《文史精华》2007,(8):32-39
许建国,1923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曾长期担任党的保卫工作负责人。由于在延安及解放后的工作中与江青结怨,在文革中受到惨酷的迫害,并在文革后含冤去世。内中详情见《调查江青的人——许建国的悲剧》一文。  相似文献   

19.
周七月 《炎黄春秋》2011,(12):67-70
当下,"唱红歌"几乎成为专业词汇。对此,我倒有资格说点往事。我是唱着红歌长大的一代,因为自打我会唱歌,普天之下就没有不红的歌了。我母亲王昆是以唱红歌为职业的歌唱演员,她从唱《秋收》《翻身道情》,歌剧《白毛女》……再到《农友歌》,虽然她当过几乎十年的"黑帮分子",但她这辈子没有唱过任何一首不红的歌。我父亲周巍峙从上世纪30年代就参加革命,先是在上海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以何立山的笔名写过《上起刺刀来》等一系列抗日歌曲;后  相似文献   

20.
来函照登     
来函照登《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贵刊1994年第3期我的“评王真著《动荡中的同盟──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一文,有一个注说到:彼得·佛拉第米洛夫《延安日记》载,1942年5月22日,毛泽东等人在同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佛拉第米洛夫谈话时曾提出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