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伯特·胡佛与富兰克林·罗斯福一样,是美国现代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人物。对他们的历史评价,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者说美国现代史的体系问题。一般来说,人们在论及胡佛时仍然把他视为自由放任主义的典  相似文献   

2.
抗战后期,国共关系急剧恶化。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曾派总统特使赫尔利来中国调处国共两党关系。国共关系是如何恶化的?美国为什么要直接插手国共问题?赫尔利是如何调处国共关系的?最终结果如何?《抗战后期美国调处国共关系始末》一文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李剑鸣 《史学月刊》2001,1(4):75-80,90
国内美国史学界对殖民地时期研究相对薄弱,而美国学者的研究则至为丰富。在研究中通常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难题:如何确定殖民地时期在美国历史中的地位?如何看待不同种族和族裔群体的历史作用?如何理解英格兰文化与北美文化的关系?如何解释北美13个殖民地从分到合的变化过程?如何借鉴和利用美国学者整理的历史文献和发表的研究成果?这都是研究殖民地时期美国史所必须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983年美国发动格林纳达战争,美国总统里根和他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他们做出干涉格林纳达的决定是出于保护在格林纳达的美国公民的需要。美国公民在格林纳达的安全真的受到威胁吗?格林纳达政府对于美国公民的态度又是怎样?这都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学江 《环球人物》2012,(27):80-81
对大多数人来说,北美印第安是个颇为神秘、传奇的民族。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美国西部片中,头顶羽冠,胯下烈马,手执长矛,只要酋长振臂一呼,全部族便会呼喊着旋风般横扫敌营。在加拿大,印第安被称为"第一民族",因为他们在土著民族中人口最多,有633个部落70多万人。现代社会中,印第安人的真实面貌和生活情况到底如何?他们的领袖——加拿大印第安族的全国大酋长又是怎样的人?近期,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深入印第安保留地,先后两次采访了全国大酋长萧·阿特利奥。  相似文献   

6.
朝鲜10月9日进行核试验,引起举世震惊。在联合国决定对朝鲜实施制裁之后,有关各方决定重启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但是,各种疑问和猜测仍然牵动着人们的神经:朝核问题将向何处发展?即将举行的六方会谈能否解决当前的危机?美国有没有可能承认朝鲜的“核国家”身份?如果新一轮六方会谈失败,美国会不会对朝鲜实施军事打击?……此外,美国民主党掌控参众两院后,布什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是否会受到影响?中美关系真的将再次面临考验?在美国对华决策上,谁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是国务院还是五角大楼,抑或是国会?美国如何看待当前陷入混乱的台湾局势?谁会接替辞职的前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主管对华事务?……这些疑问,只有参与处理以上问题的核心人物才能给出权威答案。为此,本刊专访了克里斯托弗·希尔——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六方会谈美国方面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7.
与其追问美国媒体为什么老挑中国的毛病,我们不如问问自己:为什么美国媒体老要挑他们自己国内的毛病?来到国内,经常会被同仁和记者问一个相似的问题:美国怎么看待中国的这个或那个问题?美国的学术圈怎么看待这个或那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年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又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自然对有关中国抗战的著作极为关注。在最近读过的新书中,孙艳魁著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苦难的人流——抗战时期的难民》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谓难民,就是指那些由于战争、灾害等个体无法抗拒的原因,被迫背井离乡的人们。有战争就会有难民,这是几千年来一直在无情地重复着的苦难事实,抗日战争自然也不例外。这是本来应该得到人们高度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难民的产生?难民们是如何流浪的,流浪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否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帮助?作为人  相似文献   

9.
一个年轻气盛的香港人,踯躅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街头,时不时摁一下快门,拍下了这一组沧桑老人的照片,他们与他一样,都是身处异乡的人们。然而,他们来自何方?谁是他们在故乡挂念的人?包括这位年轻人。一个香港人意味着什么?年幼时他随父母定居香港。他形容海南文昌县的外婆家,如同《红色娘子军》中的椰林一样美丽。后来我去过这个地方,觉得不像他说的那么神奇。  相似文献   

10.
挖洞     
正我是一个在美国底特律出生,现住在波士顿的中国孩子,但我还没有去过中国。我常想:中国是什么样子呢?面积有多大?比波士顿大多少?离美国有多远?比波士顿到底特律还要远吗?从我懂事起,就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在中国时的故事。他们还告诉我,美国的晚上正好是中国的白天,中国的晚上是美国的白天。我非常想到中国去。  相似文献   

11.
正一提到"县衙"一词,几乎人人都知道它是指古代基层政府机构。然而古代的县衙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它的布局、建筑式样如何?出入其间的有些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各自有些什么样的职责,以及他们一般是如何来履行其职责的?县衙的主要事务有哪些?县衙是如何运转的?它有着哪些办事规则惯例?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回答的了。事实上,即使翻阅一厚本一  相似文献   

12.
梅兰芳是闻名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昌本法西斯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之时,他蓄须明志,令世人敬仰。然而。他和夫人究竟是怎样度过艰难的抗日岁月的?他们又是如何和日伪斗智斗勇的?人们并不太熟悉,本文对此作了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李剑鸣同志对小文《如何评价美国内战前的几次妥协?》提出了不同看法,有些意见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于促进我们更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是有益的,看后颇受启发。但有些提法使人感到迷惑,有必要进一步讨论,下面谈几点看法与李剑鸣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王庚武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学者。去年7月,由姚楠先生组织编译的,并经王教授本人核定的《东南亚与华人——王赓武教授论文选集》一书,已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海外华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至这一时期已成为海外华人的历史转折。在这一转折过程中,海外华人所在国当局如何看待他们?他们又是如何去适应变化了的生存环境?他们选择了何等的前途?他们有些什么想法?他们是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15.
伊朗再次面临考验,哈梅内伊将如何应对?专家认为,从他过去两年间就核问题发表的讲话,以及其外交决策方面的特点,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一个特别的“规律”追踪研究伊朗“核问题”的西方观察家,曾对哈梅内伊两年来在这一问题上的表态作过一些梳理:“我们不是像美国领导人那样的好战者。他们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世博会上,遍布各国展馆的志愿者,他们曾是人们担心的温室里的花朵,但世博会上人们惊喜地发现"小白菜"长大了,过去是没有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事实告诉我们:从小就播下爱劳动的种子,才能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在小班幼儿心中播下爱劳动的种子呢?一、劳动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始终1.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劳  相似文献   

17.
从19世纪90年代起的美国政治文化通常被看作是处于此消彼长的两维冲突之中.冲突的一端是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思潮;另一端则是由庞大的公司、官僚机构,以及日益扩展的政府所带来的组织生活.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很富代表性地写道:美国人试图"既保有方兴未艾的组织生活所带来的益处,同时又保留这些组织生活正在破坏的个人主义价值体系"①.然而,认为这样的内在矛盾贯穿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看法确实夸大其辞.它使人们难以看清美国自由主义的本质和理解其现代政治生活的演变.至少可以提几个问题:如果美国人真的只是沉溺于既往的个人主义,组织这一生活现象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面对这一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左、中、右三类政治派别都处于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中,它们的差异又该如何加以表述和认识?诸如此类,均难以索解.  相似文献   

18.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和杰弗逊早年就提出“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历史”,强调“历史可以使人们了解过去、展望未来;历史可以为他们提供异国的经验;历史还会教人们如何评价人和事、如何揭露伪装、认清本质、击败阴谋。”自此至今,在美国的学校里一直开设历史课。尽管其间发展很不平衡,但总的来说较受重视、不断深化、并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美国的历史教学反映了其教育的要求和本质。在本世纪交替之际,美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呼吁人们警惕唯科学主义给社会带来精神生活贫乏、道德沦丧的危害,要求从历史的过去寻找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失去的东西,以促进美国教育的重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死辩思     
中国人自古谈死色变,忌讳谈死,另一方面,人们从未放弃过对生、对永恒的追求。生与死,这一对矛盾,既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但同时又是相互对立的。如何正确看待死亡?如何正确看待生死?本文试着从哲学的角度入手,一分为二地对生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独驾美国     
陈小枚 《世界》2009,(10):132-139
简单来说,这个国家的特点就是宽大:公路、房子、衣服、人,以及车。每年NBA总决赛结束,还沉漫在兴奋或沮丧情绪里的人们,走出赛场便全然顾不上这些,他们马上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趴着8万辆车的停车场把车开回家。2.6亿人口拥有2亿部汽车,这就是美国,活脱脱车轮上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