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川 《中国西藏》2014,(3):28-31
因明是佛教五明之一,起初为佛家论义之方便法,用于与其他各派、甚至是大小乘之间的辩论。“因明”这一词语首先出现于玄奘法师翻译的《瑜伽师地论》中,玄奘在印度那烂陀寺求法时,曾运用因明多次破斥外来论师的邪见,名震天竺。他回国后,创立了唯识宗,大大推动了中国因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这句蜚声中国历史的“名言”出自东晋权臣桓温之口。其实,大权在握的桓温说这话的时候,代晋自立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他原本计划通过太和三年(368年)的第三次北伐,建立“不朽”军功,得胜归朝时顺理成章地夺取司马氏的皇位。但人算不如天算,结果落了个枋头之败,灰头土脸而归。  相似文献   

3.
上林三官考     
上林三官考究之学源远流长,自魏时张晏以上林钟官、均输、辨铜为上林铸钱三官之考后,历千数百年,史界未有异歧之说。迄至近现代,学术界方据出土有铭钱范与西汉“钱丞”封泥,核查史料,重新作考,形成数种考说。王献唐、郭沫若仍持同张晏之三官考;陈直、钱剑夫等作钟官、技巧、辨铜三官说;近年,党顺民、吴镇烽又作钟官、技巧、大厩之新考。而80年代发表之拙考——《上林三官核考》(以下简祢《核考》),则持钟官、技巧、均输说。故上林三官考,成为秦汉学界,尤其是秦汉钱币学界关心颇多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扇子为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一种器物。我国的扇子起源甚早,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说:“五明扇,舜作也。”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而作五明扇。其所以称“五明”,《史记·项羽本纪》称舜为重瞳,是有四明,得贤如得目,“五明”之意大概取于此。其说虽不足信,但可知早在传说时代扇子已经出现了。商周之世,扇子形制已备。西周时已有天子用的“仪仗扇”,并且已有“画扇画”的艺术创作。魏晋以后,当时的著名书画家多喜为扇泼墨挥毫,使扇子成了一种艺术品。《晋书·王羲之传》有羲之为卖扇老妪题字于扇,遂竞卖一空的故事。唐代以后在制扇子扇面的质地方面重视  相似文献   

5.
陶寺晚期龙山文化与夏文化——论华夏文明的形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六大明古国之一,但有关中国明的起源问题,迄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或尚无较为一致的意见。对此,过去一些学认为我国明起源较晚,大约是在商代。例如日本贝冢茂树曾说,中国古代明形成的时代,应在商代前期。也有人说:“小屯殷墟化便是中国最早的明,或说便是中国明的诞生”。为此夏鼐先生曾作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小屯殷墟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明,如果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6.
范敬宜 《炎黄春秋》2001,(12):25-25
一卷风行走海涯纵横信史自成家扬清激浊论兴废去伪存真辨鹊鸦坦荡直书须仗胆,蓁芜文体耻生花十年风雨寻常过淡墨荧荧照华作者注:第一句:一卷风行走海涯,是说《炎黄春秋》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程度,第三句:纵横信史自成家,纵指历史的,横指现实的《炎黄春秋》既不粉饰,又不加油添醋,可谓信史,在这方面自成一家,扬清激浊论兴废,讲的是杂志的特点,扬清激浊是发扬正气,批评黑暗,论兴废指总结经验教训,去伪存真辨鹊鸦,是指辨别真伪,区分好坏,坦荡直书须仗胆,蓁芜文体耻生花,这两句是讲杂志的风格,坦荡直书是要靠胆识的,没有…  相似文献   

7.
论德皇威廉二世在义和团时期的对华政策姜德昌周小粒德皇威廉二世在我国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对华政策,集中体现在1900年7月27日他在不来梅检阅派往中国的德国陆军时发表的演说里。在这篇演说中,他自比匈奴王阿提拉,因此历史上称之为“匈奴演说”。现择译如下:“新...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称他是“大自由主义者”聂绀弩落拓不羁,我行我素,不拘小节,周恩来说他是“大自由主义者”。有人说,若论武略,聂绀弩可以为将;如论文才,他可以为相。单看一看他青年时代的传奇生涯,这一判断就不为过了。聂绀弩出生于湖北京山县城关镇,在读  相似文献   

9.
赏月佳联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留下了不少佳联,而今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四川巫峡瑶台有一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万山山秀秀非常。”此联不但描写每月特别是八月的月色,勾画每个山和千万个山的景致,而且“月”字和“山”字重叠出现五次,“明”字和“秀”字也重现三次,用此叠字描写景观,工整自然,别具景观,工整自然,别具特色。相传粤东才子宋湘,中秋之夜,仰望天上明月,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月到十五便团圆的特点。但他冥思苦想,拟不出相…  相似文献   

10.
明亡于神宗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亡后,清人首论明“不亡于崇祯”而“实亡于神宗”。今人具体论证,一说万历十五年为明亡之始,一说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年为明亡的“关键时期”。本文详论神宗“播乱机”,自万历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陷入全面危机,但未必亡国。神宗之后,又历(泰昌)天启、崇祯二朝,尚有24年补救机会,以举措失当而成溃烂之势。故明之亡,天启、崇祯不能辞其咎  相似文献   

11.
“人不可貌相”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语,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那么,“不可貌相”的人最早说的谁呢? 这个人复姓澹台,名灭明,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澹台灭明天生异相,面貌丑陋,比孔子小三四岁的样子.他去拜孔子为师,孔子见他相貌丑陋,勉强收为弟子,却爱答不理.  相似文献   

12.
戚伟良 《神州》2011,(9X):286-286
“被”字在现代汉语被动句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被”字的词性,学者们观点很不一致,目前主要有介词说、动词说、双重词性说。本文综述了各家之说,对现代汉语被动旬中“被”字的词性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威海,别称威海卫,因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析文登县辛汪都三里立威海卫”而得名,寓意威震东海。其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是南北海运、海防军事的重要门户。自元代始,威海地区经常受到倭寇侵扰,为加强海防、抵御倭寇,洪武元年(1368)五月,明政府整饬海防,  相似文献   

14.
王小波在一部自选杂文集序言里讲到,年轻时读萧伯纳剧本《巴巴拉少校》,有场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工业巨头见到多年不见的儿子,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儿子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自己的儿子暴损了一通,说:“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萧伯纳从这个故事,引申出一句警言:“人人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论是非。”王小波对此加了两句点睛之笔云:“实际上,人只要争得了论是非的权力,他已经不战而胜了。”这是含意十分深刻的伤心悟道、愤世疾俗之语。有些涉世不深的读者也…  相似文献   

15.
《庄子》之文,有“三言”之说。对“三言”的理解,分歧最大、众说纷纭的当属“卮言”。影响较大的如“酒器说”“酒语说”“漏卮说”“危语说”“祝酒辞与优语说”“支离说”等等。但每一种说法,都有其无法自圆的内容。在考查了“卮言日出”“卮言为曼衍”等命题的重要内涵后,论证了“卮言”的文学特质,得出“三言”中“卮言”的比重最小,但“卮言”对庄子的文学意义却是最强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华夏”臆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文字记载来看,自春秋时代起称古代中国为“华夏”,但对“华夏”一名的起源和它的含义,历来史家和注释家却各异其说,丛脞纷纭,迄无定论。去年读顾颉刚师和王树良先生合写的  相似文献   

17.
汉代“盛唐”地望 ,古今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南郡 ,与汉代枞阳相隔甚远 ;一说在汉庐江郡 ,在枞阳附近。自南北朝特别是唐代中期以还 ,后一说渐渐占据了上风 ,主导着地域区划的命名。与之相应的“盛唐枞阳之歌”也被视为一首歌诗的篇名。但从最早有关盛唐的论说、《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和行文方式以及后世盛唐在汉庐江说的立论根基等方面综合考察 ,汉代盛唐在南郡之说比较正确合理 ,而在庐江之说难以成立 ,“盛唐枞阳之歌”应是《盛唐之歌》与《枞阳之歌》的合称。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的《稽古录》共三十六条“臣光曰” ,论历史兴亡 ,概括出“人君之道有一 ,其德有三 ,其才有五”。历代帝王 ,根据才能的高下 ,可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和乱亡五类。五才论重点在于论述如何守成。帝王守成的主要方面是“仁、明、武”修心三德与用人治国之道。司马光史论和政论相通。他的历史兴亡论是他政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形成走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1929年郭沫若写作《中国古代社会》这部巨著时,在《自序》中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片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他还说自己所写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其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随着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研究的日益发展,时至今日,学者们所见到的  相似文献   

20.
伴随唐宋文化转型而兴起的“正统”论,扬弃了天人感应、五德终始之说.以法则性、道德性“天理”取代主宰性、意志性“天命”,经宋儒精心阐发的文化价值理想、社会政治理想“天理一王道”再次构成统合历史兴盛衰亡之变的“贞一之理”。而北宋时代的正统之辨呈现出儒家历史哲学、政治哲学在因应时代变化之际曾具有的复杂、深刻的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