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砸开杨口     
佚名 《神州》2009,(1):79-81
1944年夏初,亲日派韩得勤,以沭阳为中心向四面伪化,建立起了密密麻麻的伪军据点,用十万兵力向我华中敌后根据地采取"步步为营"的碉堡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蚕食",我新四军3师7旅20团奉命进入淮海,担负阻击敌人增援  相似文献   

2.
钱霞 《黑龙江史志》2013,(19):295-296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汤原中心县委创建与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队伍,这支抗日武装经过三年的游击战争,开辟了汤萝绥反日游击区,建立了太平川抗日游击根据地、汤西抗日根据地等,创造了许多辉煌战绩:如夜袭汤原、三打鹤岗、亮子河缴械、三甲伏击战等战役,并屡次冲破敌人的大举讨伐,令敌人胆战心惊。  相似文献   

3.
徐艳 《炎黄春秋》2022,(7):55-58
1938年春,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东北抗联部队中素有“神枪手队”之称的一连在向预定地转移途中,遭到日、伪军400多名步骑兵突袭。连长李海峰等16人迅速占领附近的小孤山,依托“雪垒”与敌人展开殊死拚杀,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经过一天的激战,歼敌100余人,指导员班路遗等11名官兵英勇牺牲。连长李海峰为了掩护伤员突围,独自留在阵地抗击凶残的日寇,最终也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4.
刘志渝 《文史春秋》2022,(11):50-53
<正>1946年10月19日,蒋介石调动10万大军对我南满根据地大举进犯,企图实现独霸东北的梦想。在危机时刻,陈云主动请缨到南满主持工作。当时,对退到北满还是坚守南满,分歧很大。陈云经过对敌我形势的深入分析和反复比较,决定坚守南满。形势的发展证明陈云坚守南满的决策是正确的,经过108天的四保临江战役,陈云领导和指挥南满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先后歼敌4.3万多人,收复城镇11座,彻底粉碎了敌人“先南后北”的作战计划,扭转了东北战局,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辽沈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宣布新四军为“叛军”,一方面调集30万大军附百余辆坦克在飞机的掩护下分四个“清剿区”向我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大举进攻;一方面又与日寇伪军秘密勾结,在策动其向我淮北根据地疯狂“扫荡”的同时,指使土顽和封建道会门势力在我后方进行武装暴乱。在这急剧恶化的局势下,坚持战斗在津浦铁路以西地区的彭雪枫将军所率领的新四军四师,不得不暂时放弃豫、皖、苏边界地带,遵奉军部命令,向皖东北地区转移。彭雪枫师长指挥四师主力部队,在敌人大兵压境,我军粮少弹缺的情况下,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6.
闽浙皖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非常重要的一块根据地,它创建于1927年,经历了一个由弋阳、横峰两县到信江流域,再由信江流域到赣东北,最后到闽浙皖赣四省边的发展过程。“根据地苏区时期先后由赣东北、闽北、(开)化婺(源)德(兴)、信(江)抚(河)、皖赣、皖南等大小六块苏区组成,纵横约50个县,人口数百万,建立过58个中共县级组织和32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党的组织遍布闽浙皖赣边区80多个县,游击区人口近千万”①。根据地的斗争长达十年:1927年8月至1930年7月的前期斗争阶段,根据地以磨盘山为中心,同时形成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根据地,但是与赣北的小块根据地、浙南、浙西及皖南的革命斗争尚未形成统一领导;1930年7月至1933年10月。  相似文献   

7.
刘志军 《文史精华》2012,(Z1):36-38
1942年5月1日,日军集中数万兵力,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大"扫荡"。我冀中主力部队,主动跳出日军的合击圈,留下少量部队和地方武装,进行游击战争。6月8日,我22团副团长左叶率领1连和警备旅的百余人,22团总支书记贺明率2连,晋(县)深(泽)无(极)县大队政委赵涛率一个中队转移到定县七级村。根据我内线的情报和许多征象判断,敌人大有向七级一带举行大合击的趋势。我军于6月9日午夜转移到深泽城东北15里的宋家庄(亦称宋庄)。此时,宋家庄周围情况紧急,四处的敌据点都驻有相当大的兵力,而且有出动的象征。团长左叶、书记贺明立即决定,不管敌人来不来,立即  相似文献   

8.
正赵尚志将军殉难经过1939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总指挥赵尚志从苏联返回东北,决心恢复下江(指松花江下游地区)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重新打开一个新局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1941年10月,苏方同意他率领一支精悍的5人小部队回国执行特殊任务。回国后,赵尚志和小分队一直活动在汤原、鹤立、萝北一带。这一消息被敌人获得后,引起了极大注意。关于敌人如何获得赵尚志回国的情报,伪《三江省警务厅关于射杀前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南方八省共存有13块根据地,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遭到强敌反复“清剿”,生存条件异常艰苦等十分险恶的情况下,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皖浙赣边区游击根据地是其中之一,鼎盛时期,包括了皖南、浙西、赣东北43个县,横亘3省边区7万余平方公里,临近国民党统治中心宁沪杭地区,是我党领导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在这块根据地,活跃着数支红军游击队,其主力是红军皖浙赣独立团,刘毓标作为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部长并兼任独立团政委。  相似文献   

10.
皖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党领导的十九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从皖中几个县的游击区开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发展到地跨安徽长江南北,活动范围达三十三个县的皖江抗日根据地。皖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创建、发展、巩固这块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皖中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这一地区的党组织就  相似文献   

11.
1933年9月18日,东北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在盘石县石虎沟宣告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在杨靖宇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不到半年的时间队伍扩大到4000人,抗日游击区扩大到通化、柳河、东风等20多个县。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八分区是晋绥军区的南大门,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相当重要.除了太原至平遥段铁路以西晋中平川纯属敌占区外,在太原、汾阳、离石、岚县、静乐、忻县、阳曲这个圈子上和圈子内,就有敌伪据点上百个,其中深入根据地山区,对我威胁较大的有信义、协和堡、赵庄、牛家垣、王家庄、东社、草庄头、河口、古交、娄烦及离岚路上之大武、峪口、圪洞、方山各据点.敌人每年都要进山“扫荡”两三次,推行“三光政策”,敌我斗争异常激烈.1942年秋,分区形势突然恶化,9月,敌军“扫荡”结束时,在中西川岔口、西冶川芝兰、青沿三处扎下据点,交城山地被分为东西两部.敌人建维持会,四出骚扰,杀人抢劫,十分猖狂.使分区领导机关活动范围缩小到只有关帝山周围直径百十里地区,经常处于四面敌军威胁之下.冬季敌人“扫荡”时,分区机关在长树山之毛树沟遭敌追击,干部战士20余人被俘,第一次蒙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从1941年开始,敌人以所谓“总力战”,连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对我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动大规模“扫荡”的同时,亦实施了步步紧逼的“蚕食”进攻和“封锁”政策。于是,我根据地面积缩小了,人口减少了,整个形势出现了严重的退缩局面。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不利局势,打破敌人的“封锁”,斩断敌人  相似文献   

14.
正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敌人在冀中进行"五一大扫荡"之后,又对冀西进行"扫荡"。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惨绝人寰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由于敌人不断"蚕食",根据地日益缩小,使我军的补给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当时没有粮食吃,只能吃马料(黑豆)和野菜充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我们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5.
《历史研究》2021,(1):128-147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进入浙江后经历了由运动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型,并与闽东和闽北游击区实现配合。然而,挺进师所主张的"大游击"战略,与南方八省大多数游击区的"小游击"战略存在较大不同,三大游击区为此产生争持。1936年9月"两广事变"结束后,革命形势的变化促使挺进师向"小游击"战略聚合。在"小游击"战略推进下,挺进师深入浙南、浙西南,依据地方实际打通与民众的联系,建立起较为巩固的游击根据地,并实现自身力量的不断发展。浙南、浙西南游击区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协同联动,并与闽东、闽北游击区形成呼应。挺进师及闽浙赣边区对革命的探索实践与根据地的稳步发展,使闽浙赣地区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八年冬,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联结华北与华中,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在罗荣桓同志带领下,由山西挺进山东,于一九三九年三月进入鲁西平原。为迅速打开鲁西北的抗战局面,杨勇同志指挥六八六团夜袭郓城北部的伪军据点樊坝,经一夜激战,全歼伪军一个团。战斗结束以后,杨勇同志奉命带六八六团三营及师直两个连留在鲁西发动群众,扩大部队,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经四个月工作,部队扩编为独立旅,杨勇同志任旅长,根据地的工作也大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东北抗日联军在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英勇战斗,曾被人们广泛赞颂,并已光荣地载入史册。解放后,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以下简称三军)指战员屡次回顾这一段艰苦斗争历史。一九五九年吉林大学历史系在尚志县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更为勾划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概貌,提供了具体生动的史实。黑龙江省珠河县(现已与苇河县合并成为尚志县),位于哈尔滨东南方;滨绥铁路  相似文献   

18.
三炸蒋村桥     
正1941年3月到1943年,是定襄抗日斗争最困难的时期。在定襄纵横五十里的平川及边坡地带,日伪据点多达19处,把守着全县的山口要道。1943年秋,日军开始了第三次大"扫荡",敌人从同蒲路北段和忻窑铁路通过火车昼夜疯狂地运输军用物资,进攻我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1943年9月的一天,我接到定襄县武委会樊书喜同志专程送来的县武委会给我的一道手令:"为配合我晋西北军区一二零师及晋西北人民反‘扫荡’斗争,  相似文献   

19.
挺进东北     
1945年,历经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为配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我山东、绥远、山西的八路军迅速集结进入东北,接受日满伪军投降,在党申央的领导下,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随着和谈破裂,国共两军在东北拉开了辽沈大战的序幕……吕正操的《挺进东北》再现了那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1941年 4月 ,日寇发动宁绍战役 ,仅半月时间 ,就占领了杭州湾及其以南整个地区。在这关键时刻 ,党中央及时指示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及一师师部 ,从1 941年 5月至 9月 ,连续派遣共 90 0人的武装 ,从上海浦东南渡杭州湾到达浙东的“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的总称 )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先后建立了浙东、浙西抗日根据地和浙南抗日游击区。在那艰苦斗争的岁月里 ,浙东根据地的戏剧、曲艺、歌咏、美术、教育、出版等 ,曾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其中浙东的越剧改革 ,在当时东南艺坛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浙东是越剧和越剧改革的摇篮相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