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本作为中国古典诗学一种最为重要批评样式,为研究中国诗学的重要文献资料来源.陆诗自清代受到学界的关注以来,选本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陆诗选本收藏极为复杂,搜讨不易,其中部分选本如杨大鹤《剑南诗钞》、朱陖《陆放翁剑南诗选》、王复礼《放翁诗选》、顾佛影《剑南诗抄》等,学界少有关注.本文首次为历代陆游诗歌选本作一归总...  相似文献   

2.
清代柳宗元诗的批点本明显增多,除了柳集专集的评点之外,还有不少选本评点,其中包括一些手批本,如汪森所评《韩柳诗选》等;还有以同一选本为底本的不同评点者的手批本,如以汪立名所辑的《唐四家诗》为底本,就有王庆麟、黄二梧与张鸣珂等人的评本。他们的批点注重对柳诗的风格、诗法等的评点,其中不乏精到的见解;尤其是,在手批本中的一些序跋、题识中包含着批点者、刊刻者的诸多批评,且有的批本还录有许多诗话中的批语,它们为我们今天解读、研究柳诗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一问世,立即引起学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本试图从钱先生“源”与“流”的诗学观出发,既能标举出选本中最基本的诗学思想,又能从整体上把握其中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4.
今文三家《诗》与古文《毛诗》的融合是清代《诗经》研究所呈现出的新趋势,伴随着清代三家《诗》研究的全面复兴,这种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它既是清代三家《诗》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走向,也是三家《诗》深层次研究的表现,在清代三家《诗》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相似文献   

5.
范家相的《三家诗拾遗》是清代第一部三家《诗》专著。虽然他著述的目的并非在张扬三家《诗》说,而是为了推尊《毛诗》,但它成书后,却是影响了有清一代的三家《诗》辑佚学。它的辑佚体例和辑佚方法,均被后来学者所借鉴,在三家《诗》辑佚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三家《诗》学研究是清代《诗经》学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但是关于清代三家《诗》学研究的专门著作却寥寥无几。通过考察近代以来的清代学术史、经学史、《诗经》学史等相关研究著作,概括其中所包含的三家《诗》学研究成果。并具体分析当今学者在清代三家《诗》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指明清代三家《诗》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7.
《黔诗纪略》是最为学界重视的黔诗选本.展贵州明代诗歌状况、取名能诗家之制和存文献是该书的三个编纂目的.三个编纂目的共存使《黔诗纪略》诗学批评功能和文献功能兼具.贵州文献散佚严重,莫友芝保留文献意识强烈是"存文献"编纂目的产生的主要原因.从《黔诗纪略》编纂目的的认识情况来看,其"存文献"的编纂目的所产生的影响更大,但《黔诗纪略》其他编纂目的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瀛奎律髓》不仅是一部唐宋律诗选本,在其评点中也展示了方回的诗学观,二十世纪以来,关于它的探讨持续进行,目前学者们从对江西诗派评点、方回唐宋律诗观、格高论、诗法论、诗人评点、情景论、选诗观、版本考等多个角度对《瀛奎律髓》进行了比较丰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的三家诗学者魏源的《诗古微》,是一部功力深厚影响较大的诗经专著,它在诗经研究史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诗古微》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本文并不是对该书的全面评价,而是偏重于从诗经研究发展史的角度,对该书进行选择性的重点评价,即比较王先谦与魏源对《毛诗》评价的异同,对魏源如何看待《毛序》与卫宏的关系,对魏源在《诗经》研究方法论方面的突破与贡献,对魏源的精微之见,作一些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苏诗选本乃至宋诗选本,都不收入此诗。在《宋诗钞》这种收录量相当大的本子里,也没有此作身影。与苏轼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相比,此诗声名不彰,但却是他的上乘之作。刘道原即刘恕,以史学擅名,曾到过存开关翁源做县令,在司马光的提拔下,成了《资治通鉴》的“副主编”。  相似文献   

11.
明、清以来,汉魏、六朝古诗选本颇为不少,着名的有锺惺、谭元春合选的《古诗归》,王夫之的《古诗评选》、王士稹的《古诗选》(乾隆时期的闻人佼为之作了笺注,因而又称作《古诗笺》,并以此名称刊行)、沈德潜的《古诗源》等。可是,清初诗人陈祚明选评的《采菽堂古诗选》,由於选评声名不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是一部很具特色的古诗选本。  相似文献   

12.
荀子与《诗》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对于“六经”的传承,有着卓越的贡献。自清代汪中肯定荀子于“六经”之贡献以来,有许多学者对荀子与《诗》学的关系,多持怀疑态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马王堆汉墓帛书、阜阳汉简郭店楚简等以及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等地下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为我们研究荀子与《诗》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我们由荀子与《诗》的传流,地下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关于《诗》的称、引情况,《荀子》一书引《诗》、论《诗》的特点和影响三方面出发,可以知道荀子与《诗》学的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诗》学的传承是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13.
《千家诗选注》是一本影响深远的蒙书,从南宋至清代共有三个不同的版本,数百年间,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刘克庄本繁琐、谢枋得(王相注)本粗陋,以清道光年间,遵义人黎恂的选注本为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14.
赵丹 《沧桑》2010,(3):228-229
梁代诞生了我国中古时期两个最重要的文学选本——《文选》和《玉台新咏》,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文选》和《玉台新咏》在诗歌选录上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本文从曹植的闺怨诗、弃妇诗入手,从两选本差异之处发掘两选家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审美价值观等,进而从各自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中找寻选本沿用千百年来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廷纂修《四库全书》,不仅是一个文化工程,还是一个思想文化整合工程,是清朝推行文化与思想统治,塑造国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忠节观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有必要进行深入阐释.明确清代国家忠节观的内涵,归纳出清廷通过纂修《四库全书》,塑造国家忠节观的途径.借以呈现清廷塑造国家意识形态,推行文化统治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代以来,《汉书》所载元王诗多被人目为《鲁诗》,但其证据存在诸多疑点。因此,考察《元王诗》的归属是进一步地弄清汉代《诗经》传承版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元王诗》被看作《鲁诗》的过程出发,具体分析了《元王诗》非《鲁诗》的原因,并比对了刘向《诗》学观点与楚元王封地附近的汉代《诗》简,从而最终判定《元王诗》是汉代《诗经》传授中的独立一支,刘向所习主要是《元王诗》而非《鲁诗》。所以从刘向《诗》学中辑考的鲁诗也非《鲁诗》。  相似文献   

17.
从康熙十六年(1677)《铁岭县志》问世,到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清代东北地方志修成119种,其中亡佚11种,现存108种。在康熙年间编修《大清一统志》推动下,盛京地区修志事业兴起;乾隆年间成书的两部《钦定盛京通志》,由乾隆皇帝下旨敕修,于军机处方略馆中纂办,体现统治者对发祥重地编修通志的重视,是官方修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东北地区人口剧增,新设一批府厅州县,相应带来规模空前的修志热潮,既对旧有州县志进行了重修,新设州县也开始编修方志,其中乡土志数量尤多。清代东北方志的纂修历程,反映出清代东北边疆内地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严正道 《沧桑》2009,(4):232-232
《和赵王途中五韵》诗,自清倪王番《庾子山集注》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是庾信所作。笔者以《艺文类聚》为主要证据,结合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庾信集》、曹学仆全《蜀中广记·诗话记》等的记载,认为此诗作者应为与庾信同时的王褒。  相似文献   

19.
《筱园诗话》被学术界忽略的一部分,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即其对清代诗坛流变、诗歌流派的论述、评价。朱庭珍站在传统诗学的立场上,也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在时间与空间的经纬交错中描述了清诗坛的流变,对于主导清诗坛的诗歌流派做出了判断、剖析。在儒家诗教的延续中,《筱园诗话》试图超越两极对立,达到中庸的境界,具有鲜明的复古意识,对唐宋之争表明了态度。正因其保守,才得以保留了晚清人对传统诗学探索与总结的文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对抄本《泠斋诗集》及其相关的书籍加以比较,揭示各种版本内容之异同,并藉以反映清乾嘉时代的社会及士人心态。作者认为:《泠斋集》的形成有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燕台再游录》原本应与《滦阳录》一样,一诗一注。《泠斋诗集》中的《热河纪行诗四十九首》,与《滦阳录》、《热河纪行诗注》,三种文本虽同出一源,但文字详略却各有不同。从对它们的相互比勘中,可以看到有关清代史事的一些侧面。通过异域之眼的观照,我们对流连於扬州、北京等城市的一批文入画家活动之生存状态,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