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故事家金庆凯是地道的辽宁满族人,其记忆力好、文化水平高,尤其能讲善写.金庆凯的故事讲述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浓厚且时代感强,其故事传承明显呈现由自发性传承向自觉性传承的转变倾向.  相似文献   

2.
王丹 《民俗研究》2023,(3):104-113+159
中国拥有系统的诗学理论和诗学实践。民间故事饱含诗性语言、诗性思维和诗性精神。在民间故事讲述中,诗学内容、形式及手法提升了民间故事的文学性和审美性,也是民间故事传承人反映生活、表达观点、建构社会关系的途径。刘德方故事诗学是自然生态、社会历史与地域传统交互作用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也是基于地方知识、社会系统和民众生活的文化实践。故事诗学作为民间故事研究的重要方向,既要重视故事的生活意涵,也要强调诗学的文学审美,不仅从故事文本分析入手,而且从故事讲述调查着眼,整体地、动态地理解民间故事的创作、传承和发展,进而发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情感和人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詹娜 《民俗研究》2011,(2):204-213
辽宁满族民间故事自其产生之时起,即以其语言的生动性、传承的活态性、内容的丰富性、内涵的深刻性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并一直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虽然其如今在传承链条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裂,但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依然保留着一定的温度。只有将百姓与故事间的隔离带拆除,民间故事才能真正回归百姓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周舒娟  赵玲勤 《沧桑》2012,(3):136-138
民间故事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口头传承之中,内容丰富多彩,影响深远。同时,我们发现民间故事中的"痞性"行为,这一奇怪的现象,是在民众的认可、学者的默认下大量存在。本文以《田螺姑娘》为例,试图宏观上从社会结构共变理论和功能论视角来探讨"痞性"行为;微观上从"文化贵族"和禁忌母题来探讨,综合宏微观等四个视角来对民间故事中存在的"痞性"行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正民间故事在不同的藏区有不同的名称。西藏地区叫"钟",是故事的本意;安多藏区叫"纳达",意为古时候的传说;青海玉树地区称为"达白",原意为谚语,而在玉树却包括民间故事;在四川藏区,民间故事又叫"纳钟",意为古时候的故事。藏族民间故事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藏族作家文学作品。有关部门及地区先后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多次调查、搜集并编辑出版《泽玛姬》、《康  相似文献   

6.
刘守华 《民俗研究》2017,(1):104-109
60年前,《慎重对待民间故事的整理编写工作》引发一场热烈讨论;60年后,该文作者又指导一位年轻的民间故事爱好者尝试改写民间故事,并就故事"改写"问题潜心思考、专题论述,揭示了阿·托尔斯泰改写俄罗斯民间故事,格林兄弟改写德国民间故事,伊·卡尔维诺改写意大利民间故事以及董均伦、江源改写中国民间故事的成功经验,阐述了改写故事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祝秀丽 《民俗研究》2003,(1):140-147
中国学者对民间故事讲述活动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后故事文本搜集活动。早在二、三十年代,刘大白、钟敬文等前辈就在自己的家乡采录故事文本,开启了中国民间故事搜集记录的先河。那时的调查者关心的主要是故事文本本身的记录和整理,捎带说明讲述人以及讲述情景的简略情况;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则在于挖掘本民族民间故事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一直到当代,这种把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8.
周方圆 《丝绸之路》2009,(14):43-45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东乡族人民创作出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其中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本文试从题材内容、艺术特色、故事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等方面对东乡族民间故事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满族民间故事的不断挖掘、整理和出版,各报刊也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文章,但多就某些方面进行论述,使人不能窥其全豹。本文拟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满族民间故事做一概括介绍,勾画出一个粗线条的轮廓,以便读者有个较完整的了解,并从中寻绎其发展、衍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阎丽杰 《满族研究》2015,(2):99-104
满族民间故事已经成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民间故事的人民性十分鲜明,人民在作品中居于主体地位,作品反映了人民的呼声。由于满族人民的相似的处境和共同的人性,满族民间故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创作模式。这些创作模式具有鲜明的伦理道德观,表现了满族人民感恩报恩、互助互爱、战胜困难、崇尚智慧、勇者获胜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多民族聚居的西南驿道区域,提供了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空间,民间故事作为媒介物得以在各民族间活态流动着,成为联结民族情感、道德传统、生活习尚的载体。文章研究各民族之间民间叙事交流的习惯和路径,将民间故事作为历史记忆并追问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讨论探索其对于各民族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意义,总结民间故事表达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所包含的民族文化集体认同与国家观念,展示西南地区多民族互嵌和融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2.
李红武 《民俗研究》2006,(1):114-128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假想(或虚构)的内容和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采用的民间故事的概念是广义的,即指社会上民间文学散文作品的通称,包括神话、传说、笑话和故事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乃民族瑰宝,其故事中的女主人翁全都流露出民主意识的萌芽,自由意识的觉醒和对未来世界的探寻。她们既是中华女性的楷模,也是人类女性的偶像。无论是情节、主题、人物、手法,四大民间故事都烙有鲜明、深刻、独特的民族印记。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编著的《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集故事文本与研究于一体,是故事学、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其对东干民间文学的介绍与《故事情节比较研究》呈现了移居国外的东干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东干民间故事与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及东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民间文学之间的相似性,并与中国古典小说密切相关。该研究代表了俄罗斯汉学的治学精神,体现了李福清在文化整体观视野下的故事研究对故事类型学、形态学、历史诗学等多种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5.
我是在洱海边长大的,小时候就听过许多白族民间故事。但后来从事一点民间文学工作,接触了更多的民间艺人和歌手,看到了一些有关资料,才知道自己小时候听过的,仅仅是白族民间故事中的很少一部份,好比沧海一粟。我曾经请教我很尊敬的最会讲故事的一位白族民间老艺人:“我们白族的民间故事,究竟有多少?”他笑起来说:“我也说不上来,恐怕有苍山的花朵那么多,有洱海的贝壳那么多,有天上的星星那么多吧?……”老艺人幽默风趣的回答,不仅生动地形容出白族民间故事多到难以数清、无法统  相似文献   

16.
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因素,其含量是丰厚的,其成份是多彩的,就其特色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图腾崇拜、山神崇拜、祖先崇拜等信仰习俗。西藏民间故事如同其它民族的民间故事一样,不仅渊源流长,而且内容丰富,可谓不可多得的研究藏族人民过去生活、习俗的宝贵资料。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西藏就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可想而知,当时  相似文献   

17.
户晓辉 《民俗研究》2007,(3):258-262
在国际民间故事研究界,由芬兰学者阿尔奈(Antti Aarne,1867—1925)和美国学者汤普森(Stith Thompson,1885—1976)共同完成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被称为国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猫与人有关联的民间故事,通过分析可找到三种类型,而产生这三种类型民间故事的原因与家猫的作用、作为食肉野猫的本性和家猫身上残留的野性及“猫又”传说有很大关系。在日本民间故事中,猫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常常与女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民间故事大多倾向个人的情感追求,中国民间故事则常围绕着婚姻关系、家族关系打转。从中国民间故事中傻女婿的傻样出发,可以深入探讨中国的家族关系。首先,傻女婿故事中主要的情节,几乎都围绕着女婿在岳家应对不得体的内容,傻女婿学话或拜寿时出尽洋相,受尽岳父或连襟的奚落。其次,傻女婿对房事的懵懂,表明传统家族对子女的婚姻态度,将传宗接代视为唯一要务。再者,故事中翁婿、连襟、姊妹之间的纠葛或较劲,傻女婿有时也会去捉弄岳家人,隐隐散发出一种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傻女婿故事类型中,有姊妹关系、连襟关系,也有翁婿关系,呈现出一个与西方家族文化不同的家族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东北民间故事在结构模式上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形式,常见的较为典型故事结构模式主要有:单线式、三迭式、递进式、连锁式、复合式等多种结构模式.这不仅传达出包括故事的创作者和接受者在内的东北民众对故事的生动感人、新颖奇巧、起伏波澜的重视,同时也包含着人们对故事节奏、韵律等的审美追求,包含着对故事程式的把握与活用.认识和解读东北民间故事的结构模式,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东北民间故事以至于东北民间文学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视角和切入点,对于我们探讨和研究有关东北民间故事的美学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