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赤城志>载宁海白水庵为东晋高僧昙猷所建.本文考证昙猷的国藉、海飘起点、建造宁海白水庵的目的及携来袖石,以期证实他即古天竺著名的高僧.  相似文献   

2.
敦煌高僧昙猷与天台“佛国”朱悦梅魏晋南北朝时代,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成为我国佛教发展的中心。不断有僧人西行取经,更有不少南下江汉、江浙一带弘传佛教。昙猷就是南下僧人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位。昙猷(?~约396),又名法猷、白道猷,敦煌人。少年时修头陀苦行...  相似文献   

3.
一千六百多年前,高僧昙猷在天台山结庐修道。 有一天,他正端坐在天台山石梁瀑布的石桥之上凝神虔修,忽听空中有声音传来:"知君诚笃,今未得度,却后十年自当来也。"昙猷听到后惆怅不已,循着声音的方向前往,但被一位自称山神的白发老翁劝阻。  相似文献   

4.
马德 《敦煌学辑刊》2005,(2):211-220
东晋时代的敦煌高僧昙猷是浙江佛教的开创者之一,他先后在新昌和天台山从事佛教活动,并留下了大量的活动遗迹;敦煌石窟的创建也与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天台山与杭州西湖,同在“文物之邦”浙江省境内,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风光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上,由于佛教的兴盛,两地之间发生并逐渐形成了紧密的佛教文化联系。这种联系,即本文所要探讨的天台山与杭州西湖的“佛缘”。 天台山驰名海内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里是中国佛教第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山佛教起源甚早,三国吴大帝赤乌年间(238—251)已有佛寺出现。(见项士元《两浙佛教志》)东晋以后,支遁、慧观、竺昙猷等西域高僧相继来到天台  相似文献   

6.
从隋“栖岩道场舍利塔碑”看蒲州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栖岩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府城东南l2公里的中条山巅,为隋太祖武元皇帝“于北魏孝武帝永熙年间(532-535年)建立。初名灵居寺,隋初易名栖岩寺、栖岩道场,为“河东诸寺胜赏之最”。栖岩寺地处历史上的蒲州,相传为舜帝之都蒲坂界,历代物胜迹汇萃,有昙岩洞,仁寿寺、普救寺、万固寺等;这里高僧云集,仅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就记载蒲州高僧15位,其中栖岩寺有昙延、道杰、神素、真慧和智通等五人立传。史载,隋帝常以外国所贡玛瑙施寺为供,唐代人儒士游历于此,现有李益、卢纶、李端等赋诗咏叹传留。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凡研究云冈石窟者,对其营造的北魏僧人,仅涉及沙门或昙曜一人。昙曜之所以被注意,盖因《魏书》有记,《续高僧传》有传,是有据可考者。但云冈有那样丰富多彩的内容,工程又宏伟巨大,历拓跋浚以后七八帝,经约六十多年的不断营造,则绝非昙曜一人可贯穿始终、包罗全部的。那么参与营造云冈石窟的北魏僧尼尚有谁何?本文从散见的文献、文物及遗迹中,寻  相似文献   

8.
隋代佛寺布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隋代佛寺布局●宿白隋代佛寺仍沿前期以佛塔为主要建置的传统布局①。《续高僧传》卷一七《昙崇传》记昙崇于长安兴宁坊清禅寺建塔为皇宣所重:“开皇之初,敕送绢一万四千疋……(崇)建浮图一区,用酬国俸。帝闻大悦,内送舍利六粒,用同宏业。于时,释教初开,图像全阙...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教源于印度。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后。佛教传人中国。凉州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是佛教传人中国较早且发展迅速的地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贾、僧人等驻足其间。推动了凉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佛教的发展。竺法护、昙无谶、鸠摩罗什、玄奘等一批中外高僧曾在这里弘扬佛法、翻译佛经。凉州本土也造就了许多佛教高僧,如竺佛念、释智严、释宝云等,他们东来西去,  相似文献   

10.
瞿昙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经永乐、洪熙、宣德等数朝代,才建成一座宫殿式的佛教寺院,至今有将近七百年的历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元代末期,有个名叫三罗喇嘛的出家人,他原是西藏山南卓隆地方人,为佛教噶举派高僧,曾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后来到乐都南山的古龙洞修炼,他看到乐都瞿昙沟这块地方,前有凤展单翅的漫坡照山,后有罗汉山,东北有如锁的峡关,西南有如屏的巴颜山,中间有逶迤如带的溪水,这里群山环绕,藏风聚气,真是建造寺院地脉风水俱全的好地方.所以三罗喇嘛首先在这里搭起了一座小经堂,这小经堂就是瞿昙寺的前身,三罗喇嘛就是瞿昙寺的奠基人.三罗喇嘛后被尊称为瞿昙寺的第一代活佛.  相似文献   

11.
晋唐时期,以竺法护、昙无谶和竺佛念“三大译经高僧”为代表的河西译经僧侣翻译了众多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佛经,形成了以竺法护为核心的中国早期佛经译场雏形,出现了前秦、北凉“两大译经王朝”.这些都为河西佛教的一度兴盛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汪楷 《陇右文博》2000,(1):54-54,57
1997年夏季,陇西县博物上馆人员在清理原文化馆仓库时,找到了由元代书法家、高僧雪庵大师题写的玄都观匾额,使这件存世已700多年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并填补了陇西馆藏文物匾额类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泉州开元寺僧木庵禅师东渡日本.扶助其师一代高僧隐元禅师开创了日本黄檗宗,并继承隐元禅师的法席,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代祖师.木庵在日本兴隆黄檗事业,弘传黄檗文化,是一位对日本近代佛教史有着重大影响的名僧,为中国佛教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大同云冈石窟是北魏建都平城时期,由皇室、臣僚和高僧经营开凿的石窟大寺,开创了中原地区开凿石窟寺的先河,这在中国石窟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漯水》条中曾描述:北魏皇室在云冈“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缔,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唐道宣“续高僧传·昙曜传》则记载:“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南宋的佛教史上有两名圆悟禅师:肯庵圆悟和枯崖圆悟,而且他们都是多才多艺的高僧。肯庵圆悟善画能诗,与朱熹交往颇深;而枯崖圆悟则被称为"江湖派"诗人且善画,与林希逸交往密切,还编撰了禅宗僧录《枯崖漫录》。《闽书》却把他们二人混同为一人,本文根据史料理清二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灵山开九华     
九华山位於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方圆约百公里,号称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时期,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佛教兴起迟於洛阳白马寺六百多年,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应归功於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李白应邀游山,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来了历代文人雅士,於是"九华名遂闻於天下"。稍后,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  相似文献   

17.
正泰宁有高僧,宝刹在灵隐;法师名却非,俗名萧来德。在阅读完能找到的关于却非法师生平资料后,我"胡诌"了这四句诗。却非法师是泰宁籍的大德高僧,俗名叫萧来德。在百度搜索"巨赞法师"的词条称:巨赞,"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著名佛学家。民国20年(1931年)经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近代著名高僧)介绍,从杭州灵隐寺却非方丈(俗名萧来德,字木旺,清同治癸酉年,即1873年生于泰宁县石辋村,辛亥革命时  相似文献   

18.
《文史春秋》2009,(4):F0002-F0002
桂平西山洗石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黔、郁、浔江三江交汇处的桂平市的西山风景名胜区内,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佛教重点寺院。西山是华南佛教名山,西山的佛教自唐代王山人归隐布山礼至今,一千多年来,素有高僧驻锡,是华南佛教活动重要场所。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香港佛教协会会长觉光法师都曾在此地常驻清修。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天文学家瞿昙譔墓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天文学家中姓瞿昙的有瞿昙罗、瞿昙悉达、瞿昙譔、瞿昙谦及瞿昙晏诸人,他们的生平引起中外不少学者的注意。1977年5月,在陕西省长安县纪阳公社北田村发现了瞿昙譔墓,并有墓志出土。对研究瞿昙氏家族来说,这次提供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梵净山名源于佛教梵语“梵天净土”,隋唐时就被当地人民视为神山,朝拜者络绎不绝,明隆庆年间和万历年间对梵净山进行了两次长达数十年的大规模修建。特别是万历年间明神宗降旨重建梵净山,妙玄禅师带高僧5人,法徒34人主持重建事宜,终使梵净山成为拥有5皇寺48觉庵的佛教圣地、“弥勒道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