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州》2006,(9)
基辛格博士第一次访华在1971年7月,是秘密访华,新华社授权于7月15日发表基辛格访华公告。同年11月30日,新华社授权发表的公告宣布:中美两国政府商定,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2月21日开始对中国的访问。已是耄耋之年的新华社资深记者李琴报道了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1971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访华和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从而打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峙的局面,迎来令人欣喜的和平友好时期。在尼克松访华前,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即来华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为尼克松访华铺平了道路。但在尼克松访华期间,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双方商谈,以期达成一致。这个会谈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周恩来和尼克松之间的会谈是一  相似文献   

3.
张静 《百年潮》2011,(1):64-69
继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华之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尼克松此举震惊了世界,被西方媒体称为“改变世界的七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基辛格伴随尼克松走的这条虽非战战兢兢但极神神秘秘的访华之旅,原本不是完全必要的。当时的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和共和党领袖休·斯科特,  相似文献   

4.
丝晨 《文史博览》2007,(5):34-35
1971年10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抵达北京后,与周恩来总理正式敲定,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21日正式访华。一向主张“外交无小事”的周总理开始为中美谈判殚精竭虑,连客人访华期间的菜谱都要亲自审定。  相似文献   

5.
1972年2月21日,世界人民通过卫星看到了一个历史性的瞬间,它向世界宣布中美关系乃至国际关系新时代的开始。《中美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首次合作》详尽叙述了电信工作者是如何完成首次向世界转播尼克松访华这项艰巨任务的。  相似文献   

6.
自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成功之后,中美之间的信息传递转入双方外交官直接接洽的巴黎渠道。从1971年7月19日至1972年3月5日,美国驻法武官弗农·沃尔特斯先后45次拜访中国驻法大使黄镇,双方的会谈为波罗二号行动、黑格访华、尼克松访华做了大量的信息传递和准备工作。巴黎渠道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史快车     
胜祥 《文史天地》2011,(2):91-95
影像站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一行应我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前来访问。毛泽东、周恩来分别会见了尼克松总统,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8.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发表了第一个联合公报,即著名的《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长期隔绝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上海公报》的谈判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1年10月20~26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期间;第二阶段是1972年2月21~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第一阶段的谈判经过了三个回合,双方先后各自提出了三个版本的草案稿,涉及公报的写法、内容、表述等问题,但核心是台湾问题。经过双方反复讨论,中美各有让步,除台湾问题外,其他问题基本达成共识。这就为4个月后的尼克松成功访华和第二阶段的谈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而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神州》2006,(9)
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总统对中国进行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0,(2):F0002-F0002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1日,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交换了意见。22日,周恩来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2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并于28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有人称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就在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我有关部门得到情报:敌对势力千方百计破坏尼克松访华,可能使用放射性物质对尼克松进行伤害。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由周总理亲自领导。周总理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要求总参防化学部派人执行保卫任务,确保万无一失。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总参防化学部派出防化研究所的朱瑞华、王凤江两位技术专家,在研究室主任刘毅带领下,协助北京卫戍区警卫某师防化连执行保卫任务,负责技术指导。射线对人体的伤害途径,一…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06,(9)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历史性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也因此名留史册。其实在那之前10多年,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曾多次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些尝试终因肯尼迪遇刺身亡而失败,但它们却为尼克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墨非 《文史月刊》2010,(3):48-49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堪称20世纪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时最重要的会谈,是与毛泽东的一小时零五分钟的最高级会晤。但毛泽东对尼克松说,我跟你只谈哲学,其他具体问题要与周恩来谈。  相似文献   

14.
1972年2月21日是令世界震惊的日子。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的土地,对中国进行被后世史学家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今年已经83岁的熊向晖当年以周恩来总理助理的身份参与了尼克松访华前后的中美会谈。最近,熊老应约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翻着精心保存多年、纸色已经泛黄的资料,向我们描述了“破冰之旅”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15.
骆亦粟 《百年潮》2008,(4):23-28
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特别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访问中国,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重大转折。这个转折不是突然发生的。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会谈时曾说:“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二十二年总是谈不拢,现在的来往从打乒乓球算起只有十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有两年多了。”毛主席这里所说的“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  相似文献   

16.
对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可谓众所周知,许多人对其中的些许细节都耳熟能详。它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变了当时中国和美国的外交格局,甚至国际关系格局,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尼克松下台以后于1976的访华内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7.
熊月之 《世纪》2020,(1):68-73
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美国掀起关心中国问题、争先到中国来看看的中国热。从1972年年中到1973年年中,来上海访问的美国人就有近千人。美国华人更是竞相争取回国探亲访问。先是,杨振宁于1971年7月回到上海探亲,1972年6月再次回国;然后,李政道于1972年9月访问上海;吴健雄、袁家骝、顾毓琇、任之恭等很多美籍华裔科学家、学者、教授及各界人士相继至上海访问。  相似文献   

18.
中美《上海公报》谈判的第二阶段是在1972年2月21~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谈判前夕,黑格访华,其名义上是为尼克松访华做技术上的准备,实际上是以苏联的军事威胁来吓唬中方,迫使中方在《上海公报》台湾问题上让步,但中方不为所动。《上海公报》谈判第二阶段共进行了六次谈判,双方在台湾问题、"人民要革命"以及双方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措辞上进行了争论。《上海公报》谈判最终取得了成功,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是:应当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妥善处理台湾问题;认识和尊重差异,寻求和发展共同点。  相似文献   

19.
1971年7月9~11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这是中美两国政府交往中断了20年后的第一次重要高级会晤。这次会晤有两个目的:一是商讨尼克松访华的时间、主题、性质和可能的结果等问题;二是就双方关心的亚洲和世界和平问题进行讨论,为尼克松访华成功奠定基础。具体而言,会晤商谈的问题包括七个方面:台湾、印度支那、与苏联和日本等其他大国的关系、南亚次大陆、建立中美安全的沟通渠道、军控和尼克松访华公告。会谈为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尼克松政府推进美中关系缓和的同时,也在积极调整美国对日政策和美日关系。尼克松政府事前对基辛格访华严格保守秘密,并不意味着淡化美日安保体制的地位和疏远日本。在1971年7月中旬至1972年9月初,美日两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协商对华政策。在夏威夷会议上,美日两国政府首脑最终确定了日中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基调。即在继续维持美日安保体制的前提下,按照《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模式,处理日中邦交正常化问题。日本政府始终按照日美两国协商确定的基调处理日美安保体制和台湾问题,并谋求按照《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模式处理《中日联合声明》的文本。对于美日两国政府坚守的那些底线问题,中国政府有意采取了回避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