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联的经济改革已经实行多年,尽管这一改革过程进行得异常缓慢,但毕竟苏联在经济上进行了时紧时松,断断续续的改革,特别是近一时期苏联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谓苏联近一时期的经济改革,主要指的是由安德罗波夫开始,又由契尔年  相似文献   

2.
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报告时曾提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苏联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论点进行了“简单化的解释”,“阉割了列宁论点的理论深度和意义”,其中包括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理论。本文就苏联关于所有制理论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3.
不断调整工业布局是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战略任务。这不仅因为生产力布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因为苏联工业布局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发达的西部工业区资源贫乏;而东部和北部地区资源虽辛富,但是经济却极其落后。而且,这种状况由来已久,并长期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早在沙皇俄国时期,工业就主要集中在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以彼得堡(列宁格勒)为中心的西北区和乌克兰。苏联建国后,为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在调整生产力布局方面作了艰苦的努力。这项工作是通过各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来实现的。尽管在调整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布局原则,然而,这些原则主要还是在各个时期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而且又是结合各个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加以贯彻执行的。因此,透过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便可看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档案鉴定理论,理论界一致认为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在我国档案鉴定中,有人说我国没有自己的鉴定理论和做法,我国的档案鉴定理论都是舶来品,如年龄鉴定论、双重价值鉴定论、职能鉴定论、苏联鉴定四原则等.其实在我国档案鉴定的实践中,已有自己的鉴定理论,有一系列鉴定标准和规则,有些已被归纳而上升到理论层次的,如和宝荣的相对价值鉴定标准理论就是一例,但是还有一些在我国流行的鉴定方法未作为标准和原则提出而变为所谓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冯玉芝 《日本学论坛》1989,(1):51-53,32
自从苏联推行改革政策以来,当代苏联文学呈现出十分活跃而复杂的局面。1986年6月19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召集有名作家参加的小型会议,提出了“公开性”这一重要原则,他指出,“一定要使公开性原则成为国家生活的准则。”不公开,就没有民主。苏共二十七大确认“公开性”为苏联政治生活、意识形态活动的准则,把  相似文献   

6.
<正>斯托雷平及其改革历来是俄罗斯史学界比较关注的课题,苏联解体后,这一研究在俄罗斯学界出现了新一轮热潮,相关著述累计达千余种,各种观点不断涌现,在本世纪初渐趋于成熟。这些研究对斯托雷平所施行的改革总体偏向于肯定态度,如在斯托雷平个人立场、改革的历史作用、改革失败原因和改革思想遗产的评价上都得出了更为积极的结论,并将研究领域拓展到了法律、个人自由、经济现代化、科学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有力地推进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为了对这些问题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我们对此前学术界如苏联时期和其他国家学者发表的相关看法也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以供研究者对比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友田 《沧桑》2013,(5):40-45
改革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屡次丧失改革机遇,使苏联社会逐步陷入困境;经济改革不成功,使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政治改革走邪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苏联改革失败有复杂原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性,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可能性原因;西方国家的颠覆渗透活动,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外部原因;苏联领导人的素质问题,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关键因素。苏联解体的改革原因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社会主义国家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及时进行调整、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符合实际的改革战略和灵活的改革策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选拔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1953至1964年,赫鲁晓夫在苏联进行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这次改革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在今天来说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引起史学界和理论界对这一研究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这一研究的开展,本刊编辑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史”课题组协助下,组织了这次笔谈。 参加笔谈的16篇文章,分别就反对个人崇拜,工业、建筑业、农业、教育、思想文化和苏联对东欧、美国的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及其成败和意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这些都是作者个人的见解,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有些看法也许会引起不同意见的争论。我们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来稿,把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更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9.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1,(23):12-12
苏联解体真相 每一场革命都令人惊奇。而俄罗斯最近一场革命一定是惊奇之中的惊奇。在1991年之前的岁月中,没有任何西方的专家、学者、官员或政客预见到苏联的解体正在迫近,也没有人预见到解体的发生。当时的苏联虽然有着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结构性原因,但是这些原因显然都不足以致命,  相似文献   

10.
1991年上半年,笔者在苏联作学术访问,这期间,正是苏联学术界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中国十年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社会科学的繁荣,引起了苏联中国学家的浓厚兴趣。中国何以取得这些成就?中国社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中苏关系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其中有哪些历史经验应当总结,如何从学术的角  相似文献   

11.
随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价格改革越来越引起苏联领导机关和社会上的关切,因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苏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价格应当成为推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积极工具。”这就是说,按要求,价格体系不仅应反映现阶段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实际状况。同时还应对国  相似文献   

12.
赵艳红 《神州》2014,(2):216-2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国民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党的工作重心也有所转移,对党校中的经济管理教学也愈加重视起来。只有党校中的各级领导人员在真正的掌握了经济理论和方法后,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更好的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才能更好更全面的为党和人民服务。但是在现实的党校经济管理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的,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阻碍了党校中的经济管理教学的发展。本文将指出党校中关于经济管理教学现存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可行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存在的74年间,苏联共产党带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曾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执政的苏共未能始终坚持列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理论创新精神,在文化建设上发生了重大失误:因背弃马列主义使全党全民失去了精神支柱,文化力转向;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出现,使维系国家统一的文化力散向;社会道德严重恶化,人民不再相信共产党和政府,使文化力弱化。三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导致苏共领导下的改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相似文献   

14.
<正>新经济政策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在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实施的一系列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的总称。一般认为,新经济政策主要实施时间为1922-1928年,其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粮食税、租让制、币制改革等等,其中的币制改革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保证新经济政策得以顺利推行的关键举措。苏联的这次币制改革从1922年开始到1924年结束,发行了各种功能不同的纸币,基本建构了苏联的货币发行体系。币制改革后的1924年到1928年5年间,  相似文献   

15.
1953年初,在不断加剧的危机背景下“高度中央集权”的苏联政治体制达到了顶峰,斯大林葬礼那天登上主席台的赫鲁晓夫等人在接受了一笔沉重遗产的同时,也接受了改革的契机。赫鲁晓夫在其任职期间(1953—1964年),对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虽然,有的改革措施不乏创新之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从改革的目标——建立一个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来看,这次改革则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回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我国改革开放20年的巨大成就,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避免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结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完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即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修正目标、充分考虑改革措施的阶段性和可行性。不少人将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比较,认为我国的改革具有渐进的特点,是由体制外改革和增量改革逐渐向体制内改革和存量改革推进的,即通过传统体制外成长起来的经济发展和增量改革创造的巨大成效支撑原有经济运行、推动经济增长和起到…  相似文献   

17.
张素芳 《炎黄春秋》2009,(10):70-73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从1946年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系起到2004年逝世,从事经济科学研究近六十年。从1959年出版第一部专著《苏联国民收入动态分析》一书之后,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中的现实经济问题,都有深入扎实的研究和独到精辟的见解。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26年中,率先提出了一整套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超前理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犹太人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苏联建立后,列宁的民族平等理论更是给了犹太人以极大的鼓舞。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反犹传统的影响,苏联犹太人并没有完全享受平等,歧视与迫害时有发生。从列宁时代到戈尔巴乔夫时期,随着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苏联政府的对犹政策和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无论是对境内犹太人还是苏联社会都产生了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息息相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才能搞清楚.在八大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有益探索,是因为这个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比其他时期更准确.中国共产党从多方面批评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强调学习苏联经验要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20.
许多苏联史学者有一个印象,即苏联领导干部的腐化行为主要是在苏联巩固强大以后,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发生的。列宁的世的苏维埃政权早期,由于阶级斗争形势严峻和国家经济困难,领导干部比较自律,基本保持着革命的本色。近期由于苏联历史档案解密,发现一些新的历史文献,这些资料展现了令人惊异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