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拓太清楼帖第七卷残帙 榷场初拓本 《大观帖》以杨荫北京卿所藏第六卷、经苏斋老人题识者为最烜赫,纸墨精古,神采映发,确是宣和内府所拓,今已归美洲人福开森矣。此外则有外舅张简庵侍郎所藏第七卷以及临川李氏榷场本二、四、五卷,皆海内有数之物。此《大观帖》六版亦第七卷  相似文献   

2.
陈伟文 《文献》2007,(2):123-126
国家图书馆藏<药洲笔记>一卷(馆藏号7650),著录为佚名清抄本.全书共五十页,不标页码,内容有关金石者最多,其次为诗论.书未署作者,无序跋,除国图藏书章外也无其他印章.  相似文献   

3.
跋两篇敦煌佛教天文学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分藏于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已被编为5万余号,宗教文献占了90%以上,个中又以佛教文献为主。这里我们介绍两篇印度佛教天文学文献,对研究印度天文学史、中印文化交流史和佛教文化,恐不无裨益。这两篇文献是:藏在英国图书馆东方写本部的斯坦因“收集”品S.3374、S.6024、S.1648和藏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的Дх00519号。经查对,S.3374为《摩登伽经》(图一),传世本见日本《大正藏经》第21卷第399至410页。写本首尾均残,现存文字系原经中间部位的一部分,约占全经的28%。S.6024(图  相似文献   

4.
《敦煌变文集》卷五有《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一文,系由向达先生校录。校记云:“原卷编号为伯3803。”按:原卷首题“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末题“仁王般若经抄”,文中有“适来都讲所唱经题,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序品弟一者”之语,并演绎了经文的部分内容,可见这是一篇演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的讲经文,原卷的首题,大概是根据讲经的时间和地点命名的。原卷用章草书,一些字颇难辨识。向达先生在四十年代初就校录过此文,后来发表于《国学季刊》第六卷第四号;收录于《敦煌变文集》卷五的这个校录本,是向氏第二次校录此文。这两个校录本相比,后者的准确性相对  相似文献   

5.
所谓"圣散子方",是古代的一个方剂名称,该方为北宋大文豪苏轼所传,并经他大力提倡,在宋明两代都很流行,还有刊本流传.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就存有一部名为<圣散子方>的医书,已为孤本,一直被认为是北宋刻本,颇受瞩目.如作为该学科的奠基之作的<中医文献学>在介绍现存宋刊本医方书时有"<圣散子方>一卷,北宋本(述古堂旧藏)" ①;<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馆藏中医线装书目>在前言中介绍馆藏珍本时,说有"北宋刻<圣散子方>" ②;中医界的权威目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亦著录该书为"北宋刻本(题述古堂藏)"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一些工具书和专著多据此加以著录或介绍,北宋椠本说已被中医界广泛接受.2005年该书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封面亦题"据述古堂旧藏宋刻本影印" ④.然而,一些版本学家认为该书具有明嘉靖时期版刻风格,定为北宋刻本尚有疑问.笔者近又发现了一些可以说明此本为明刻的资料,现予考述.  相似文献   

6.
本以叙录的形式刊布了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藏卷式写经。本馆藏藏卷式写经244件,全部为《大乘无量寿宗要经》,而且大多尾题抄经人、校经人,19卷还有收藏的印章。刊出其目,有助于了解敦煌写经在河西一带散佚流传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7.
黄人二 《考古学报》2012,(2):163-176
目次一篇题二编联三文本四校读五说明塔姑城家父》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之一篇,存十枚简(实九枚,有两小段可拼接),略有残佚,原编联经沈培调整后,已初步可通读."父"者,甫也,为古时对男子之称"家",以其为卿大夫也:"姑城",苦成也,前字为食邑之名,后字为其溢号;简文"姑(苦)城(成)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能够确认韩国所藏的敦煌写本是岭南大学图书馆藏《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一卷(以下称“岭大敦煌经卷”),其内容为《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中《寿命品第三》和《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卷首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题,卷中有“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题。《寿俦命品第三》共303行,5156字;  相似文献   

9.
李军 《收藏家》2016,(8):11-18
至于传世宋刻佛经,馆藏有宋湖州思溪圆觉禅院刻思溪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存一卷(卷137,图18),经折装,版框尺寸24.4×11.3厘米,半页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边。原册有磁青纸书衣,上墨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七"。卷端天头有"圆觉藏司自纸板",右下钤"三圣寺"朱文圆印,为日本回流之物。宋元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刻《碛砂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存一卷(卷361,  相似文献   

10.
敦煌本《历代法宝记》与蜀地禅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本世纪初发现的敦煌写经中,发现有不少已经失传的佛教禅宗典籍,《历代法宝记》即其中之一种.此籍在敦煌发现有六、七个写本,且有首尾完整者.《大正藏》卷五十一所过录的即当时所能见到的S0516号和P2125号.关于此籍.较早注意者除金九经外,多为日本学者,但当时还谈不上深入研究.近些年来,日本学者柳田圣山、田中良昭、平井俊荣、冲本克已及中国学者黄燕生等都对此籍作过介绍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①.本文所要涉及的主要是《历代法宝记》(下简称《法宝记》)与蜀地禅宗的问题,即通过对《法宝  相似文献   

11.
从《謇斋琐缀录》的序、跋来看,吴献臣批证之稿录本、嘉靖年间刻本以及后世的抄本、丛书收录本,无论各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都使《謇斋琐缀录》版本的复杂化成为了可能。梳理《謇斋琐缀录》成书缘起及明清以来藏书目录的著录,主要分八卷本和一卷本两大系统。上海图书馆著录的清抄本四卷本体系并不存在;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明蓝格钞本在内容体式上是以嘉靖刻本为底本的,且是多人抄撮而成,讹误、脱落之处甚多。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嘉靖七年尹氏家刻本,未受到今人重视,它对《謇斋琐缀录》的抄刻、流传以及后世批评、接受的研究,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值得深挖与诠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叙录的形式刊布了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卷式写经。本馆藏藏文卷式写经244件,全部为《大乘无量寿宗要经》,而且大多尾题抄经人、校经人,19卷还有收藏者的印章。刊出其目,有助于了解敦煌写经在河西一带散佚流传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前后出塞录》二卷,清龚之钥撰,是一部流传甚少的地理书。《中国丛书综录·史部·地理类·纪行》著录:《后出塞录》一卷,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以下简称《补编》)第二帙,此外,未见其它书目著录. 龚之钥,生平不详,只能从书中考见一鳞半爪。据卷端所题。为钱塘(今属杭州)人,字半帆,号半帆主人,曾两次出塞。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7,(5)
《甲骨文合集》和《甲骨文合集补编》等集成性的资料汇编的出版,给学术研究带来很大方便,极大地促进了甲骨学研究的进程。由于巨型资料汇编的材料来源庞杂,编纂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前人对此已多有校订。国家图书馆藏甲骨资料丰富,其中部分甲骨曾被著录过,在全面开展馆藏甲骨整理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甲骨实物对现有著录专著中涉及到的馆藏甲骨做一次全面校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甲骨文合集补编》中的"历藏"实际就是国家图书馆的"善斋"。本文就《甲骨文合集补编》中著录的部分馆藏善斋甲骨,辑有释文、重片的校勘资料百馀条,并对照学界以往相关的校勘成果,供大家参考。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利用甲骨实物校勘以往著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国国家图书馆东方书稿部所藏黑水城文献中,有五纸西夏文刻本残叶,编号分别为or.12380-3084aRV、or.12380-3084bRV和or.12380-2964[1].但编者仅把这三个编号的照片笼统地定名为"佛经",并未进行深入考证,亦未作残片形制介绍.现经查证可知,这五纸残叶都出自<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西夏转译本.从公布的照片看,3084a和3084b属于同一刻本,存四纸,凡二十八行,文字残缺严重,但依内容可以缀合.2964号属于另一刻本,存一纸,七行十四字,字迹清楚.这三个编号的残经首尾皆残,不见经题和刊刻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杨春晓 《收藏家》2013,(12):27-35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古代书法作品《文赋》(图1、2),原是清宫旧藏,清初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和清代《石渠宝笈》等均有著录。原作纵八寸,横一丈一尺一寸,行书,间杂个别草字,共一百四十四行,一千六百六十八字。原作并无书写者的名款,前纸有明代李东阳题写的"二陆文翰"四个字和明代沈度题写的"陆机文赋陆柬之书"八个字,后纸有元代揭傒斯、赵孟、李倜、欧阳玄、危素和明代宋濂、刘基、董琰、谢观、曹仿以及清初孙承泽的题跋,均认为是唐代陆柬之的真迹,各家著录也都以陆柬之真迹予以著录,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博物馆保存有一本杨守敬的手稿《学书邇言》(见图)。原件为红格十行纸墨书。每页书口下方印有"老三益"三字,靠右一行之外印有"年月日第号"等字样,每行上下格式成弧形,乃当时市面书纸文具店出售的普通笔记本。各页所书行数不等,间有涂改之处,共五十页,订为一册。封面无字。高22.7厘米,宽18厘米。虽首尾略有残损,但基本完好,字体苍劲古朴,尤令人喜爱。  相似文献   

18.
《十六国春秋》100卷,附录2卷,北魏崔鸿撰。书创于魏宣武帝至孝明帝年间,为我国首部记载多民族政权的大型私修史著。作者崔鸿晚年在其子子元协助下完成全书,死后子元将书奏上,受到朝野关注,“颇相传阅”,从此流传于世。 书为纪传体,各国为录,凡16录,载人物传记544篇。由于卷帙浩繁,又未经刊刻,历代皆以写本流行。经年既久,传写本与原书在卷数、文字上都有了差异。 《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原书所附《序例》、《年表》各1卷已不见著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则记载此书为“一百二十卷”,与《魏书》《隋书》记载皆大异。 《晋书》修成,其《载记》部分越来越多地被世人视为十六国史研究的基本资料,崔鸿《十六国春秋》遂渐被冷落,至南宋,完整著录已稀见,卷帙、版本情况益加不明。 明万历三十七年,一种首尾完整的百卷本《十六国春秋》刊行问世,成为明、清二代乃至今日流行最广的版本,书首仍题“北魏崔鸿撰”,实际为浙江嘉兴文人屠乔孙、项琳之等据旧本残卷修补而成。这  相似文献   

19.
正吴丽娱主编《礼与中国古代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共有四卷,第一卷为先秦卷,第二卷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第三卷为隋唐五代宋元卷,第四卷为明清卷,每卷按时代分章,如第一卷分为殷代、西周、春秋、战国四章,第二卷分为秦汉上下、魏晋南北朝二章,第三卷分为隋唐五代上下、宋代、元代三章,第四卷分为明代、清代二章。每卷末页,均附参考文献,包含古籍文献、考古资料、研究论著等,方便读者查寻。各卷的时代分期,是依据何种标准来划分,并无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博物馆藏董其昌《山水》册(共十开),为天启四年(1624)元旦所作,实并非董氏真迹。据考,该年四月董其昌才抵京。同时,该册对题均节录自董氏及明清书画著录著作与晚清文学笔记中,其第二开对题,与故宫博物院藏董氏癸酉(1633)夏五所作《董范合参图》轴题跋相同。再考《山水》册笔法,嫩弱飘浮,墨色平淡,与典型的董其昌风格相差甚远,更无其生拙秀逸之气;而《董范合参图》轴,用笔亦尖劲细碎,全幅墨气滞涩,艺术水准远不及故宫博物院藏董氏十二年前所作《仿古山水图》册,亦无法企及董氏卒前一年所作的《关山雪霁图》卷。可见,《山水》册和《董范合参图》轴非董氏本家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