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英国国旗在香港降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高高升起。我在举行交接仪式的大厅前排座位上,看着眼前的一切正按照事先商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为一个曾经为香港回归探路的人,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2.
朱育诚 《百年潮》2007,(7):23-29
当英国米字旗降下来、英国国歌声停止时,距离1997年7月1日零时还差几秒的时间,全场一片寂静。大家眼睛盯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内心里在数着十、九、八、七……仿佛这段时间突然变得很漫长。当时钟敲响7月1日零时的一瞬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亢、嘹亮的国歌响彻整个会场时,我含着热泪,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从这一刻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3.
王光明 《百年潮》2007,(7):30-3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10年转眼即逝。但筹备以及圆满完成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司礼任务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一幕又一幕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马家辉家里,目光所及,最多的东西是书。书架见缝插针地竖立在书房、客厅、卧室甚至过道上,"专业书虫"的绰号果然名不虚传。打开"专业书虫"自己写的书,个人的经历、成长的故事、爱恨情仇的种种分布在文章的各个角落里。  相似文献   

5.
欣闻 《收藏家》2002,(1):68-68
1994年12月19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树立起一块“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一幅巨大的特制红绸,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程思远,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万国权和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等揭开。于是,那时钟准确无误地运行了925天、7988万秒,直到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7年后的同一天,倒计时发起者新华社新闻发展公司假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并当着嘉宾和媒体,在公证员的监督下,将那大红绸子剪了,一共剪了1997块。编号1997的那块红绸子,被置入一只大红的囊匣中,连同一套香港回归纪念邮票、首日封,和上海造币厂特制的一枚成色999、  相似文献   

6.
王硕 《百年潮》2012,(10):36-41
改革开放初,深圳经济特区甫一创办,便融人邓小平倡导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国统一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在香港回归谈判前后,深圳特区政治、经济内涵有明显发展。中国政府在与英国政府谈判中圆满实现了目标,在对深圳特区这个棋子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深圳特区在国家全局战略中的位置由此奠定。深圳与香港回归问题渊源1949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南下解放大军陈兵深圳以北樟木头一线,避免与香港的英国驻军发生接触。英国无意放弃香港。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针对香港问题明确“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针。广东省领导人在看待深圳香港关系问题上并非一以贯之。政治气氛缓和时期,比如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一些人间或提出,香港和深圳属于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梦奎 《百年潮》2007,(7):18-22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本刊特地走访了王梦奎、朱育诚、王光明三位同志。他们都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王梦奎时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是赴香港出席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及庆祝活动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朱育诚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作为中英香港回归接收仪式及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委员和安全保卫小组副组长,做了大量具体准备工作;王光明时任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中方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总领队。他们从各自不同角度,讲述了那永远值得纪念的历史一幕。  相似文献   

8.
王之栋 《百年潮》2008,(12):43-46
我在英国曼彻斯特任总领事时正赶上香港回归盛事,那段在英国本土雪洗国耻的亲历至今铭刻心田。香港问题的始作俑者是英国,在英国本土迎接香港回归、举办庆典,并且邀请当地主流社会人士、广大华侨华人及新闻媒体等共同参与,就其意义、影响而言,深觉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9.
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与大陆分离。1949年初毛泽东就确定,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但在实施步骤上,要按问题的性质和情况区别对待。因此,对香港、澳门这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应留待时机成熟时和平解决。1949年通过的全国政协《共同纲领》确认了这一原则。50年代后期,毛泽东、周恩来进一步提出了对香港“暂不收回、为我所用”的方针。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政策和措。  相似文献   

10.
陈佐洱 《纵横》2012,(7):4-8
1997年7月1日,历史揭开新篇章,“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终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投入祖国怀抱的香港,从此以一浪高过一浪的气派奔腾向前,奔向波澜壮阔的大洋大海。  相似文献   

11.
李家泉 《百年潮》2007,(10):66-67
10年前的7月1日,祖国的东方明珠——香港,终于在全国人民的一片欢呼声中胜利回归了。10年后,2007年6月7日美国《时代》周刊用25页篇幅,分若干部分探讨香港回归十年的变化。它的姊妹杂志《财富》1995年曾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毁灭。”如今《时代》周刊承认:“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6月17日,英国路透社报道说,仅仅“过去三年来,香港就实现了平均7.6%的经济增速,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快的”。香港美国商会会长梅三乐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时也说:“在今天看来,香港的前途一片光明。”这一切都说明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张幼云 《纵横》2012,(7):37-43
今年“两会”后,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施祥鹏、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卢文端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高敬德共同签名致信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对《纵横》杂志给予了充分肯定。信中在表达了港澳台侨界委员对《纵横》杂志认可和期望的同时,也提出在《纵横》杂志上开设专栏和增加港澳台侨内容的建议。为了响应几位委员的提议,同时也为了让广大港澳台民众及海外侨胞更真实、客观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激发港澳台民众及海外侨胞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认同,我刊将借助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之机,开设港澳台侨内容的专栏,以便全方位记录和反映港、澳、台地区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港澳台侨同胞心系祖国、为祖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在安庆登陆,到11月11日岳阳沦陷.武汉会战整整经历5个月。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战线拉得最长、战争规模最大、时间持续最久的一次战役。在武汉抗战的最后一天,即1938年10月24日,国共两党的撤退,武汉居民的疏散,工厂、学校的内迁,与抗战时期其他城市的撤退相比,是更有计划性、组织性,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的一段时间,住在离这家夜总会几步之遥的香港理工留学生公寓。去茶餐厅吃晚饭、去超市都要经过这家夜总会,门脸低凋.鲜见妖娆女子出入,但民间艳传不断。  相似文献   

15.
钟敏  彭景莉 《区域治理》2022,(11):73-76
矿产资源在社会运转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人们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建设发展过程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带动矿山开采量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部分矿山企业对这些废弃物不够重视,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大多是随意堆放于某地,由此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并对周边环境造...  相似文献   

16.
中央警备团,因其特殊性质和使命而备受关注。他们是机智英勇的卫戍队,以忠诚、勇敢著称,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了神圣职责。《建国前夕的中央警备团》一文,真实再现了建国前夕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中央警备团战胜种种困难与考验,圆满完成历史使命的生动史实。今天读之,仍让人充满赞叹与崇敬。  相似文献   

17.
杨辉 《风景名胜》2020,(3):0155-0155
随着经济和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促进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化工生产能耗,对化工工艺节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化工工艺节能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过实现化工节能,可实现化工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其次,阐述了环保理念下化工工艺节能应遵循与生产方案结合、控制材料质量、与具体工艺结合的原则。最后,就如何实现化工工艺节能,提出了加大节能宣传、加强能源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控制动力能耗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自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俄国痛定思痛,开始了一系列的国内改革,在失败中竭力吸取一切由巨大代价换来的深刻教训。在外交上,确立了外交要为俄国的强大服务,并为改革创造有利环境的中心思想。然而在"改正错误"与"重蹈覆辙"之间,往往是如此容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并非那么简单。在日俄战争前夕,由于两国政策的结构性矛盾使得战争终是难以避免,但使得俄国在短期内形势急转直下的众多因素中,外交无疑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悍然发动内战.国人再次陷入内战的深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主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码头工人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国民党专制统治和封建头佬的剥削压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20.
1951年3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井冈山和翠微峰剿匪素材,拍摄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翠岗红旗》。影片中的大恶霸地主、“铲共团”团长“萧镇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其原型之一就是井冈山地区臭名昭著的反共刽子手萧家璧,也是毛泽东早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遇到的拦路恶狗,他不仅疯狂地与红色政权为敌.而且在红军撤离井冈山后又对红军伤病员和当地民众进行缸腥屠杀,成为血债累累的“萧屠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