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莉 《神州》2014,(2):30-31
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及工作制度,全国上下掀起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热潮,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保护和开发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冀东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点,阐述了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应注意的原则,提出了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与创新的思路,旨在推动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付晓华 《神州民俗》2010,(6):16-18,25
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这几年来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是否能够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引入文化旅游的概念,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当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使人们自发主动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盘淼 《黑龙江史志》2014,(5):338-339
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先行保护、再行利用,严格防止只利用不保护,严格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继承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地域文化生态文明,促进地方、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活化传承尤为关键。桂北地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与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分析桂北非遗传承与保护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思考桂北非遗融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措施,促进桂北地区文化传承与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的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显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征。《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办法》实施以来,全省民族地区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各有关部门应通过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其在行政管理、信息智能及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赵锦萱 《风景名胜》2020,(1):0216-0216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化大国,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遇到的困境,本研究基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瓶颈分析,研究了数字化对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数字化对策可以有效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正12月10日上午,第三届文艺复兴高峰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化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研究员仲文主持了论坛。本次论坛研讨主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化与发展——兼谈广西传统音乐的活态传承与创化实践。依据第三届文艺复兴高峰论坛"一带一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的主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化分论坛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关于文化遗产的复兴与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同时,在"一带一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国发生的许多事情我们可以引申为本土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事业发展的积极社会因素:2005年国家减免农业税,免除农村地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国家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发展方向。新世纪初叶悄悄走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短短五年中一路升温,今天作为文化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走到了同一个现实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0.
赵锦萱 《风景名胜》2020,(2):0015-0015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加,为了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研究从新媒体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究通过分析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通过新媒体实现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并提出了有效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五个方面特点: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生动鲜活的传承形态、文化独特的传承土壤、藏量丰厚的传承领域、与时俱进的传承变异。探究这些特点,可以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归纳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其次阐述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最后在详细分析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良性发展对策,从而为我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归纳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其次阐述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最后在详细分析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良性发展对策,从而为我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应该重视和突出对文化精神的保护和传承,要从静态的档案式保护走向活态的档案式保护,即强调档案"承载"和"传播"人文精神的功能,通过"活态档案"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从静态走向动态,主要包括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档案三部分工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精神渗透整个档案式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形势也日益严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程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保护地域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现实参考作用,同时也将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新媒体视角出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为例,探析在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传承与保护的新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李红 《神州民俗》2008,(1):21-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今年6月份,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将在今年内修改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的发展呼唤理论的指引。  相似文献   

17.
王兆峰  陈勤昌 《民俗研究》2023,(2):21-28+157-158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根系和脉络。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范例,探寻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成为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通过阐述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并以湖南桑植红色民歌为研究样本,透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文化基因要素,总结桑植民歌活态化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和传承挑战,最后从人格化传承、空间化保护、数字化再现和产业化利用等方面,系统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长效机制,以期为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民族文化内涵及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既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辽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加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承载着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特别是对传承保护机制创新研究,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具有深入性和持续性的必然要求.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理论建设、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长效机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第二轮志书中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民间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第二轮志书应在篇目设计上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志书里设置历史沿革、非物质文化内涵、遗产保护以及传承入等条目记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采取图片集录、光盘录制、建立地情文献网站等形式多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