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锦 《东方收藏》2022,(5):5-11
<正>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铜镜纹饰丰富多彩,有花鸟纹、动物纹、人物故事纹等。这些纹饰的出现是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集中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可谓中国青铜艺术中的瑰宝。其中,以人物故事为主要题材的纹饰,还表现得十分突出。一、唐代的神仙人物故事纹镜与动物、植物和几何纹饰不同,一些唐代铜镜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题材作为装饰纹饰,这类铜镜称为神仙人物故事镜。从艺术角度看,这类铜镜的许多装饰纹饰就像一幅幅绘画,大大突破了传统铜镜装饰纹饰重复、对称的限制;从画面内容看,这些纹饰图案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文化内涵远大于一般的纹饰。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是唐代铜镜的巅峰之作。而根据装饰题材,其还可分为月宫镜、真子飞霜镜、  相似文献   

2.
赵昕 《文物天地》2023,(1):41-44
兔年到来,生肖兔民俗文化广受关注。通过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兔类标本、兔文物,可以了解与兔相关的动物和文化知识、故事。  相似文献   

3.
笑宾 《神州民俗》2009,(11):46-47
毛野人的故事伴随着我们许多人的童年时光,咀嚼这些故事,其中蕴含了许多文化的味道,有北方少数民族的、也有陕北本地土著的、更有我们人类对远古记忆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胡芳 《中国土族》2006,(2):44-48
蟒古斯故事是中国北方广为流传的吃人精怪故事类型,土族中也盛传蟒古斯故事。本文对土族蟒古斯故事的起源和演变历程进行了尝试性的探寻,并对其中所蕴含的原始文化意蕴进行了挖掘和解析。  相似文献   

5.
毛野人的故事伴随着我们许多人的童年时光,咀嚼这些故事,其中蕴含了许多文化的味道,有北方少数民族的、也有陕北本地土著的、更有我们人类对远古记忆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它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其中它的动物纹艺术始终是鲜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在内蒙古地区出土不少鲜卑墓葬,其中出土的不少鲜卑动物纹牌饰对研究整个鲜卑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略论怪异动物纹样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陆续发现少数民族文化遗存,特别是相当于东周至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有较多发现,为研究古代北方诸族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根据目前发表的资料,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遗存中以丰富多彩的青铜器及金银器最具特色。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装饰各种动物纹样,其中以各种姿态的动物及动物相斗、猫科猛兽捕捉食草动物的题材为大宗,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以往,人们将这类青铜器称  相似文献   

8.
马晓雪  文俊涵  康茜 《神州》2014,(8):23-23
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的反映,包含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解读、赏析民间故事,能够更好的探究蕴藏在其中的民俗文化要素。在日本众多的民间故事传说题材中,最引人入胜、家喻户晓的便是“动物报恩”这一类。通过这个古老的题材和很多类似的情节,我们能够分析出日本人民一以贯之的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从而透视出整个民族的心理特质。而这类故事中所蕴含的“恩义意识”更展现出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下面我将以“动物报恩”故事为例,浅析日本民族的恩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螺女故事在大理剑川石龙村的白族民众中有较广的流传,当地的螺女故事从类型上说有单纯的螺女故事型、螺女故事与龙女故事的复合型、螺女故事与洪水后人类再殖故事的复合型。当地的螺女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螺女故事的两大系统在石龙都有流传,螺女故事与龙女故事的复合体现了白族的崇龙传统和宗教信仰,螺女故事与洪水后人类再殖故事的复合则体现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区域文化特色,石龙的螺女故事还在细节变化中表现了白族的民族特性和白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动物和图腾是岩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远古时期动物与人类朝夕为伴,是人类生存的依靠。图腾是远古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一种认识,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社会、宗教和文化形式,许多图腾来源于动物,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黑山岩画表现的动物种类很多,还有一些与动物和自然界有关的图腾形象。通过对黑山岩画中这些图像的再次审视,可以解读出其中表现最多的动物及图腾崇拜与人类活动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回顾中国世界遗产三十年,鼓浪屿在中国世遗项目中是具有独特性的,是采用新视野和新方法申报的独特的鼓浪屿遗产保护模式。鼓浪屿申遗基于世界遗产促进文化对话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其核心的任务是讲好中国现代的故事,讲好鼓浪屿人的故事,讲好鼓浪屿文化的故事,促进社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加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视角从公共租界到国际社区和共享遗产,纳入了更广阔的时间、空间和文化背景,关注到社区的发展变化和不同文化群体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重在强调对文化交流、对  相似文献   

12.
白银地区是中国北方岩画的重要分布地之一,白银黄河岩画是古代中国北方地区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白银黄河岩画具有明显的北方岩画特征,均为凿刻方法制作,图像内容以动物、人面像居多,风格较写实,多反映狩猎、畜牧、游牧生活,数量较多,种类繁复,凿刻方法、年代各不相同,反映了白银地区先民们的真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在研究与保护中,要讲好黄河故事,讲好岩画故事,不断充实和丰富白银地区的黄河文化内涵,让公众多方位、广视角地了解白银,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讲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故事。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而又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潮汕宗族创祖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从宗族叙事的角度出发,溯源寻根,收集各种潮汕创祖故事,通过归类分析探究其文化意蕴,促进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楼遗址位于鲁西南地区,遗存的年代分别属于新石器时代、汉代及金元时期,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十分丰富,有助于认识和了解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格局的演变。何楼遗址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动物骨骼遗存,其中哺乳动物以猪为主,鹿等野生动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还包括少量的贝类、鱼类、爬行类和鸟类等。通过动物遗存研究,对于认识该地区的古代自然环境、古人对动物资源的利用和当时的生业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齐凤  陈欣妍 《旅游纵览》2022,(16):114-117+121
历史文化名村(镇)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探索体验经济时代下历史故事的创新开发方式,对于树立鲜明的旅游地形象、提升景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法、田野调查法、实地访谈法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完颜村历史故事进行收集和梳理,从英雄人物、重要战争、民俗活动三个方向列举完颜村经典历史故事,最后提出历史故事的创新呈现方式,旨在提高各历史文化名村对历史故事开发应用的重视度,并为其提供历史故事旅游开发的新思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创新演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展示历史文化名村(镇)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游客的审美与娱乐体验。  相似文献   

16.
邬家瑶 《风景名胜》2021,(4):0055-0055
地级市博物馆是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公众了解文化、接触历史提供了场所。地级市博物馆要讲好本地区文化故事,必须因地制宜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文化故事发展体系:第一要充分发掘本地区文物资源;第二要实现本地区文化与文物有机统一;第三要拓展传播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好本地区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17.
说到黄牛,自然与古代的牛耕有关。 在土族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牛和牛耕较为著名的故事就有三则:《黄牛大力士下凡》、《牛耕地的传说》和《布柔游》。其中,前两则属于神话和半神话,后一则却是生活故事。本文以前两则故事为主,重点探讨一下土族原始农业的起源以及牛耕神话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王泽媛 《沧桑》2014,(4):115-117
牛拉桩故事是泽州县下村镇大南庄村农历三月二十日古庙会的重要表演项目,因其独特的将扮装故事放在特制的车上,采用牛拉的形式在泽州县古庙会上独树一帜,并且将牛神信仰以及农耕文化传承都融入其中,牛拉桩庙会故事在村中通过群体传承而不断得到发展。本文主要依托于在实地考察下村镇大南庄区域环境以及牛拉桩传说的历史渊源、流传范围的基础上,对牛拉桩故事传承的濒危现状、传承人传承谱系情况以及牛拉桩未来采取的传承发展保护模式及保障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嘉雯 《收藏家》2022,(5):51-56
<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以绚烂多姿的彩陶最具代表,其纹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几何纹饰和动物纹饰两大类。其中,动物纹饰颇受欢迎,不仅因为图案形象取材于现实,贴近人们的生活,更是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宗教信仰、精神追求和文化观念。特别是彩陶纹饰中的蛙纹,造型多样,文化蕴意深厚。一、蛙纹的产生蛙纹是彩陶上一种常见的纹饰,早期的蛙纹饰较为写实,像儿童的简笔画,比较稚拙,它的形象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蛙。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常出现在有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正>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首次发掘以来,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重大发现,它们共同显示了二里头遗址不同于一般聚落的都邑文化的重要内涵。其中,出土的动植物遗骸是与当时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遗物之一。二里头都邑遗址的动物骨骼的鉴定、分析整合了动物考古学、古DNA研究、碳氮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分析等多学科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对于揭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肉食资源获取方式、家畜饲养经济、狩猎经济及动物的开发利用方式等提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