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瑞峰 《文博》2003,(2):79-80
敦煌市博物馆馆藏一枚“通信校尉”龟纽银印,1986年在敦煌市七里镇乡三号桥村一古墓内出土,古墓葬位于沙州古城西北方向2.5公里。 该印银质方形,通高2厘米,边长2.5厘米,重74.8克。上置一龟形纽,龟作昂首状,四足站立,刚劲有力,造型副真,工艺精湛。其龟甲纹饰錾刻得细腻工整,阴刻篆书“通信校尉”四字,印文字体严谨规整。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宝鸡县阳平镇村民给县博物馆交献铜印一枚。方形龟钮,边长2.3厘米,通高2.2厘米,重50克。印面篆刻阴文:“天帝使者”四字(见图)。据交献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历史悠久,自汉代置县以来沿革代异,越西城几经迁修,至建国后保留下来的越西古城池,是明代嘉靖年间修筑的,其城墙外沿皆用石条砌成,坚固精美,周长约四华里,有石城之称。因形似龟状,又名“龟城”。 近年来,越西县文化馆发现了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越西城记”碑。该碑高大,气势雄伟,圆首方趺,通高380厘米。碑首呈半圆形,底宽140厘米,高78厘米,厚35厘米。碑身长242厘米,宽128厘米,厚31厘米。碑身下有一楔子与碑座相连,碑座呈四方体,座高60厘米,长边178厘米,短边85厘米。碑额正中阳刻二行篆书“重修越  相似文献   

4.
1989年,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在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征集到一枚古代官印。该印铜质,正方形,印边长2.35、高0.8厘米,重55克,白文篆刻“义阳典铁官宰”六字(图一)。印文风格严谨,字体规整,结体瘦长。纽为龟形,高1.6厘米。龟身大致呈正方形,背部拱起,背甲及鳞趾纹理清晰。组与印台间有一圆形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2)
正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它最原始的作用就是将墨色及颜料研磨至细,以利书写。汉代至两晋有圆形三足砚,北朝盛行方形四足砚,隋唐则多龟式、屐式、箕式及山峰多足式等各种式样的砚。济南市博物馆收藏一件唐代龟形四足陶砚(图1),高8.3、长20厘米。其龟引颈回首,四足直立,情态生动。龟背巧作椭圆形砚池,池内残留墨迹。四足之上有阴刻的弦纹装饰,1976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相似文献   

6.
1981年7月桐城县文物管理所从本县土产公司废品收购门市部征得一枚清代桐城张宰相的狮纽官印。今藏安徽桐城县博物馆。该印质地为黄铜,纵5.8、宽3、高5.5厘米。狮纽,纽高4、长3厘米,雕刻精工。印面呈长方形,四角裁圆,四周镌刻有单线印边,印上方横刻“御赐”二字,其下方竖刻“调梅良弼”四字,均为阳文小篆,文字两边各刻有蟠螭,蜿蜒向上,相对  相似文献   

7.
1982年6月,温县人民医院外科大夫董炳乾同志,将自己祖传三代的一方东汉末年金质的“关中侯印”,捐献给河南省博物馆。该印为正方形,龟钮,通高2.5厘米,印面2.5×2.5厘米,印重125克,含金成份在70%左右。印面篆刻阴文“关中侯印”四字。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关中侯”始封年代为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冬,此时,曹操已任丞相要职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朝中大权。他所设置的“关中侯”、“关内侯”等,爵位很高,但是无  相似文献   

8.
盐城市博物馆藏有两张抗币的铜版,各有正、反两面,计四块。除面值分别为“壹角”和“贰角”外,所有字体、图案都一样(见51.52页附图)。正面宽9.5厘米,高4.5厘米,版底钉有2厘米厚的木托。币文“壹角”或“贰角”两字,由右向左排列,分别书写在  相似文献   

9.
任济 《郑和研究》2005,(3):57-57
最近,广东南澳县博物馆在深澳古镇征集到一件重要文物——“三保老爷”石香炉。该炉系花岗岩雕制,外观似斗,高17厘米,上下平行,上面长25.5厘米,宽16厘米,下面长23厘米,宽14厘米。正面雕刻有浅浮花纹图案,图案之上自右至左横排阴刻“三保老爷”四字,字径4至5厘米。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浙江义乌市发现东晋六面印一枚,现为义乌市博物馆征收。该印铜质,印体呈凸字形,各面边长1.9厘米,纽高1.1厘米,通高3厘米,纽各面边长1.1厘米,纽左右侧有圆形绶带穿孔。出土时,该印表面已部分锈蚀,致印章字迹模糊(图一)。该印六面,四周印文分别为“朱赞白(片戋)”、“朱少韦”、“臣贇”、“朱贇白  相似文献   

11.
1981年6月,三原县高渠乡西秦砖厂在掘土时发现一方古印,现为三原县博物馆征集。该印铜质,印面为正方形。朱文刻三行10字,印文为“蕃落第四副指挥使朱记”(图一),印文为九叠篆。长5.4、宽5.2、厚1.5厘米。有橛纽。带纽通高4.6厘米。印背以纽为界左右各阴刻铭文四字,右“天圣五年”,左“少府监铸”,印纽顶部阴刻  相似文献   

12.
1979年,在距离芦山县城15公里的龙门乡,出土一颗制作精致的龟钮铜质“关内侯印”,全高2.3厘米。龟钮高1.3厘米,甲壳脊背两侧和周缘有嵌金纹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鎏金印台为正方形,高1厘米,边宽2.2×2.2厘米。印文系嵌金篆体,笔画方平正直,为汉印风格(现藏县文物管理所)。(图一、二) 这方印不是作钤盖用的印章,而是作凭验的封印,其制法与一般不同,印文笔划是以厚薄匀整的金片嵌入印面上的,能显示出金字,  相似文献   

13.
张驰 《陇右文博》2001,(1):63-65
买地券,又称“墓Bie”.当地人俗称“楦砖”.为丧葬时随葬之冥器。宁县境内屡有出土,但因其属于“阴间”所用之物,人们望而弃之,随见随抛,收藏不多。宁县博物馆成立以后,加强了物征集工作,对因修庄建院、水利改土而出土的买地券,一经发现,一般都能收集起来,  相似文献   

14.
董远成 《收藏家》2012,(9):31-32
长沙市博物馆藏有一枚西汉“闵都君印”金印,1976年出土干长沙市复兴街。金印高约0.9厘米,直径1.3厘米。印体呈半球状,球状的顶部横贯一穿,孔径0.15厘米,可用以系纽绶带;印面圆周以阴线勾勒出一圈边栏,栏内阴刻篆文的“闵都君印”四字非常清晰。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九年九月,荆门城区白庙街道办事处的农民陈维祐耕田时,捡到一枚元代铜印,现收藏于荆门市博物馆。铜印由印部和印柄两部分组成。通高6.6厘米。印面正方形,微弧,边长6.3厘米,厚1.5厘米。扁平柄,近梯形,上窄下宽;高5.3厘米,宽3——3.9厘米,厚1.2——1.8厘米。整个造形与亦思麻儿甘万户府印相近。印背阴刻草书汉字,竖行排列。右边一行为“峡州路总管府经理司印”左边两行分别是“中书史礼部造”和“至元十四年五月口日。”印面阳刻八思巴蒙古字四行,据扬耐思先生拼写为汉字“峡州路总管府经理司印”,自左至右排列成四行。第  相似文献   

16.
1989年4月1日遂宁市博物馆征集到一枚佛教铜印。该印是去年8月,吉东乡八村一农民在观音庙遗址锄地时发现。 印呈正方形,边长5.5厘米,厚0.3厘米,纽呈长方形,通高3厘米,宽2.8厘米,厚0.5厘米,背面纽右刻有一个“上”字,纽左刻有“冯合造”三个字,均为阴刻楷书印面铸朱文“佛法僧宝”四字。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博物馆馆藏印章中,有几方汉代时期的县级官印,是当时一些“县令”和 “县尉”的遗物,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归德尉印”。印为正方形,边长2.3厘米,通高1.8厘米,瓦形钮,铜铸。印面为阴文纂刻“归德尉印”四字(图左上)。  相似文献   

18.
晋代青釉谷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乡博物馆藏有青釉谷仓,高46.3、底径14.5厘米。顶部微残。上部各有两层建筑物,顶有两层四阿阙。上下两层分别堆塑人物,上层每面两人,共八人。下层一对称面各有三人和四人。另一对称面各有二人。其它两面,一面三人,一面二人,中间是龟驼碑碣。碑  相似文献   

19.
一 广陵王玺的出土 1981年2月24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甘泉乡出土了一方罕见的汉代诸侯王金印—“广陵王玺”。此印系纯金铸成,制作精工,光灿如新。印台呈方形,上立龟钮。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字体端庄凝重,刀法遒劲老练。龟钮的背上铸有六角形图案组成的龟背纹。龟甲的周缘、双眼、四肢等部位,均錾有小圆圈形的花纹—俗称鱼子纹。经笔者用精密量具仔细测量,测得“广陵王玺”的印面长为2.372厘米,宽为2.375厘米,台高0.945厘米,通钮高2.121厘米,重122.87克。(见图版八)。  相似文献   

20.
西汉金“诸国侯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秋,山东省即墨市王村镇小桥村村民在农耕时发现一枚金印,现收藏于即墨市博物馆。该印呈扁正方体,有龟形纽(图一、二)。边长2.5、通高2.1厘米,重96克。印面凿刻白文篆书,为“诸国侯印”四字(图三)。印文布局严谨,似为急就之作。龟纽背部隆起,龟首向前探出,四肢外伸呈站立状,龟尾内收。龟甲饰六角纹,甲缘饰一周圆圈纹。四肢均饰鱼子纹。小桥村一带为汉代墓葬区,曾出土过西汉时期的彩绘陶壶和陶鼎。据《汉旧仪》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