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丽琴  韩连赟 《旅游》2016,(4):46-49
有一种花,专属新疆,那就是"布谷鸟翅膀花",维吾尔语称之为"玉波甫纳卡娜提古丽"。然而,此花非花,却是一种丝绸,一种新疆维吾尔族女性老少皆爱的标志性服饰的织锦面料——艾德莱斯绸。维吾尔人用充满春天气息的布谷鸟的翅膀上的花纹,浪漫、形象地比喻艾德莱斯绸轻若行云、薄如羽翼的品相,真是恰切极了。"艾德莱斯"意为"扎染","艾德莱斯绸"意即"扎染绸",即"扎经染色的丝绸"。在中亚地区最大的巴扎——乌鲁木齐大巴扎,纹样古老神秘而富含"艾德莱斯元素"的披巾、领带、双肩包、运动鞋、家居饰品等,令人怦然心动;在一些反映新疆风土人情的大型舞台剧目中,面料为艾德莱斯绸的演  相似文献   

2.
艾德莱斯绸     
~~艾德莱斯绸@韩连赟~~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到过新疆,定会被这里的艾德莱斯绸所惊艳,七彩流光的绸缎披在身上尽显妩媚与高贵,那么,您能想象得到身披艾德莱斯绸的峡谷是怎样一幅壮观的画面么?坐落在新疆伊犁州塔城地区乌苏县巴音沟牧场辖区内的乌苏巴音沟大峡谷就是这样一条集奇、险、艳为一身的地方。乌苏巴音沟大峡谷并没有被完全开发为旅游景点,她的壮美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样貌,也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艾德莱斯绸     
《新疆地方志》2002,(4):64-64
艾德莱斯绸色泽艳丽、手感好 ,穿在身上很舒适。其图案大都模拟花卉、枝叶、巴旦杏、苹果、梨以及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饰物的图形 ,还有一些则是镰刀、锤子、锯子、热瓦甫乐器的变形 ,极具地方特色 ,体现了新疆瓜果之乡、歌舞之乡的特点。图案大都呈长条形 ,排列错落有致 ,纹样飘逸自如。与新疆维吾尔人热情奔放的性格相吻合 ,同时也与西部环境色彩的单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表现出维吾尔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蚕桑丝织技术很古就传到新疆 ,并被当地人接受 ,融入他们的审美观和文化品位 ,从而创造并形成艾德莱斯绸的制作…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族离婚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通过此调查笔者发现尼勒克县苏布台乡维吾尔族离婚现象比较严重;离婚对该地区妇女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及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该地区的高离婚率是伊斯兰教文化,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及婚姻制度的演绎,探讨离婚妇女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特别是妇女服饰中的图案艺术,对于维吾尔族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色彩等形式语言,还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中图案装饰艺术的题材、形式、工艺等方面探讨其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赶巴扎     
在和田,巴扎永远都具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如同是神灵的召唤,无论男女老少,更无论是地里的农活有多少,我要去巴扎!是维吾尔族群众的共同心事。当巴扎到来的时候,维吾尔族群众穿上漂亮的衣服,坐上毛驴车,快快乐乐的赶巴扎。驴车上坐的是一家老少,在乡村道路上,时常可以看到上千辆毛驴车首尾相连绵延几千米的壮观场景,欢歌笑语声和叮咚的驴铃声洒了一路,诉说着他们赶巴扎的欢快心情。他们或者是去巴扎上出售农产品,或者是购买生产生活用品,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事,只是想到巴扎上逛一逛,吃上几串烤肉、一顿抓饭、一碗酸奶,和新朋旧友喝一杯酒聊一聊隔日的心里话。巴扎上摆满了地毯、果脯、手工刀、艾得莱斯绸等各色商品……  相似文献   

8.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说明的,就是根据苏联揭发出来的新材料,证明了张格尔的反清活动是一种反动的性质,因之课本上把张格尔的活动称为人民起义的看法是不妥当的。我们知道,张格尔的反清活动,是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进行的。首先,在十九世纪的前半叶,封建剥削在中国加剧起来,特别是在清帝国的边陲新疆,满清统治者不仅贪狞的进行经济上的掠夺,而且更公开凌辱维吾尔族的妇女。与满清相勾结的维吾尔族的的王公、伯克,更是为虎作伥,歙派民户。所有这些就都引起了维吾尔族人民底强烈不满,因而曾不止一次地汇合成为反对满清和本地王公、伯克的公开起义,这种情况,就给张格尔实现其政治野心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9.
王志东 《安徽史学》2011,(3):124-126
<正>泽潞地区是指明清时期泽州府、潞安府所辖的地区,该区被太行、太岳、中条山环绕,因煤铁资源丰富、勤纺织,潞绸业和潞铁业成为当地的主要乡村手工业。潞绸因质量上乘、花色鲜美,获有"西北之机,潞最工"、"潞绸衣天下"的美誉。因潞铁的兴盛,当地被誉为中国北方冶炼中心。本文拟对潞绸业、潞铁业兴盛的泽潞地区乡村手工业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在历史上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是中西通商的必经之地,历来商贸交易颇为活跃,自然也就成为多类货币交汇之所。战国(秦)半两,汉代五铢,新莽货泉,唐代开元通宝,当地自铸的高昌吉利钱,突骑施钱,高昌(西州)回鹘钱,察合台汗国银币,叶尔羌汗国制钱以及享有国际货币地位的波斯银币等在吐鲁番均陆续有所发现。2000年的五·一期间,笔者偶然在一家首饰加工店,喜获一件“恰西坦干”(维吾尔族妇女头上戴的银制饰物)。这件发饰挂件正中挂有一枚华丽的波斯银币。据银匠称是一位火焰山的维吾尔族妇女要打制手链和戒指的。这位银匠也知道一些钱币知识,碰到…  相似文献   

11.
从手感粗糙、外观粗扩的细,到手感光滑、色泽鲜亮的绸,细(绸)这种深受庶民喜爱的平纹织物,实现了华丽转身。织机的变革演进,带给绸升级的动力,也让它成为了丝织品的通称。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族禁忌习俗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吾尔族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的描述维吾尔族生活中禁忌来源,现实的表现形式,其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禁忌的影响,对维吾尔族禁忌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麦西莱甫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西莱甫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特有的、集歌唱、音乐、舞蹈、游戏于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民间,已成为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  相似文献   

14.
木制工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是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手工文化之一,也是新疆木质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疆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的基础性研究对新疆民间传统工艺文化体系的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理解五二五二组传统文化因素及其艺术审美价值,从而对维吾尔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有更深刻的研究。论文以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的相关背景、制作工艺、装饰部位、装饰纹样等进行了详细的归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图片资料一级史料,对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和装饰中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因子,进行了逐层深入的研究。通过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的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的基础性研究,得出结论: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是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产物,它的存在于发展与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相适应,其造型、装饰及制作工艺呈现出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谙合着民族审美取向和文化艺术价值的独特风格。本文期望此研究有助于理解维吾尔族文化艺术价值,提升人们对维吾尔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识,为新疆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体系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姚焕录 《丝绸之路》2012,(16):54-55
伊斯兰教自传入新疆以来,在新疆境内众多民族中,尤其是维吾尔族文化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维吾尔族物质文化,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均受到伊斯兰教的众多影响。归纳并分析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诸多文化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挖掘维吾尔族文化的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族饮食文化是维吾尔的智慧结晶,凭借其民族文化底蕴、民族风情、族群代兴,其研究价值不可替代。通过实地调查,我们从当下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饮食习俗特色、成因与保护和传承三个方面,探讨维吾尔族民间饮食文化,以期得到大众对其的关注及思考。  相似文献   

17.
蔡琴 《东南文化》2015,(2):96-102,133,134
外销绸专指18—19世纪前后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的、用中国织绣技术生产的、专为外销而设计图案款识的丝绸织绣品。与其他种类的中国丝绸不同,外销绸的收藏与研究大多在国外。中国丝绸博物馆经多年努力,有了一定的藏品积累,种类包括外销绢画、外销织物、手绘外销绸、外销服饰、外销家纺等,其中不乏精品。它们既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散发出浓郁的西洋异国情调,是当时中西海外贸易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和对话,具有很高的艺术、学术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维吾尔族现有五百九十五万人,是新疆十三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维吾尔族人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这里是著名的丝绸古道必经的地区。维吾尔族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塔里木盆地的中央是世界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气候干燥、雨量稀少,风沙危害严重,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一代一代地和大自然搏斗,战胜了风沙与干旱,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绿洲,使塞外变成了江南。在古代,维吾尔族人就种植了棉花和桑树,发展了养蚕和纺织业,由于新疆盛产优质的蚕丝、棉花与羊毛,这就为地毯编织生产提供了最…  相似文献   

19.
喀什,南疆重镇,是维吾尔族人的聚居地。著名的喀什大巴扎(商品集市)每周举行一次。每逢周日,喀什老城区方圆数十公里的大街上满是买卖人,因而这里又有“中亚第一巴扎”之称。在巴扎上,维吾尔族人的日常生活、生产所需的商品应有尽有,维吾尔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在这里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0.
臧慧 《神州》2013,(3):30-30
维吾尔族的舞蹈最具新疆音乐特色,内容丰富多彩,舞姿矫健柔美,体现一种热烈奔放的柔和美感。维吾尔族的舞蹈以它细腻深情的舞蹈肢体语汇,展示出维吾尔族人民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分析体现出了维吾尔族舞蹈在新疆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