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粘对”     
《古代汉语》诸多读本的“诗律”部分,唯“粘对”一词的定义纷法各异。这得从王力先生的“粘对”说说起。解放前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研究诗律学成绩最大的当推王力先生。但王力先生对“粘对”说的理解前后有别,概言之,表现在下列几种_L。见诸《汉语诗体学》(卫%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六节。第十节;出句州系从头,对匈必须是平头;出句如东平头,对句必须是厌头。这叫做“对”。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厌头,下一联的th句必须也是厌头。这114做“粘”(“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  相似文献   

2.
黄复 《旅游》2001,(12)
严冬的陕北黄土高原常常是山舞银 蛇,银装素裹。此时的黄土地看起来虽严峻、冷寂,但却孕育着希望、观乐和热情的燥动。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的场面,处处是欢乐兴奋的人群。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里有许多节日,俗话说:“七大节,八小节,还有二十四个渣渣节。”人们逢节必过,每个节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过法。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过年对黄土地的百姓来来说可说是件大事,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所谓过年,严格地讲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这里实际上从一进腊月一直到正月十六,人…  相似文献   

3.
冬节大如年     
林生花 《湖南文史》2012,(12):67-67
在侨乡闽南和彼岸的台湾,习称冬至为冬节,是一个充满乡土味、海峡情的节日。故有民谚:“冬节大如年”、“年夜没返没某(妻),冬节没返没祖”,意思是出外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争取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冬节前,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米浆。到了冬节前夜,家庭主妇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厅堂,把滤千的米浆揉成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搓起冬节圆(即汤圆)。  相似文献   

4.
戏如人生     
海阳 《南方人物周刊》2013,(34):110-110
1990年的夏天是如此平凡,平凡得一如从未发生。一个下午,满身泥巴的我放学后在山上追了半天松鼠刚进院儿,隔壁家的老小突然在篱笆那头探头招呼我:“喂,快来看,电视里演孙猴子呐。”那时节在这个东北小村,电视还是稀罕物,我们半个村儿只有赵大婶家才有一台14寸的“金星”。兴冲冲跑过去,映入眼帘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她头戴珠翠,身着绣袍,眼圈儿微红唤着“御弟哥哥”,黑白画面看不清她脸上的颜色,但是那含泪的双眼却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5.
冬节大如年     
在侨乡闽南和彼岸的台湾,习称冬至为冬节,是一个充满乡土味、海峡情的节日。故有民谚:“冬节大如年”、“年夜没返没某(妻),冬节没返没祖”,意思是出外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争取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冬节前,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米浆。到了冬节前夜,家庭主妇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厅堂,把滤千的米浆揉成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搓起冬节圆(即汤圆)。  相似文献   

6.
曾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他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了头。“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地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涩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今年元旦节前后,我们与朋友相约一起到贵州榕江县新华乡高排村参观苗族传统的“鼓藏节”(或“牯脏节”、“吃牯脏”)仪式。高排是一个很大的苗族村寨,又不通公路.十三年举行一次的“鼓藏节”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传统礼仪也保存得较好。我们在高排逗留了数日,高排村的“鼓藏节”  相似文献   

8.
“拨头”考     
“拨头”是与“兰陵王”“踏谣娘”同类的唐代歌舞戏,但“拨头”究竟是一种曲目,还是一种表演形式,一直存疑。本文联系日本唐乐中的“拔头(ba tou)”舞以及日本法隆寺“拔头”假面实物资料加以考察,确认“拨头”是以拨头甩发为主要特徵的龟兹乐舞表演形式的类名。并辨析了《通典》和《乐府杂录》二书记载的差异及其原因,认为此戏能在玄宗千秋节上演,可能与开元年间关注猛兽的对策有关。  相似文献   

9.
文部温泉位于海拔4516米的一个半山坡上,周围雪山林立。从停车处到泉眼,不到100米的距离,我却走了二十分钟,那真是一步三喘。温泉泉眼只有一处,由山体中渗出,碗口粗的泉水“哗哗”地往下淌。当地人在下面挖了两个坑,一大一小,用碎石头简单围起。大的围墙较深,四壁光滑,中间有一个小洞供水溢出,此池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三中全会20周年,我写了一篇《三中全会前中央工作会议追记》。在写完其中第27节“散会”之后,觉得有必要写下自己参加会议后的体会,于是就有该文的第28节到33节。我认为这个会议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将近六十二年中出席和列席的、不算少的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中开得最好的,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在我补写的这后六节中,我概括地指出这个会议是“强调科学思想的会议”、“充分发扬民主的会议”、“倡导改革的会议”。“积极建设的会议”、“宽厚团结的会议”、“善于引导的会议”。现在我把其中有关强调科学…  相似文献   

11.
四赋赤水     
我似乎有割舍不断的贵州情绪,每每踏上这方水土,总能被它感动。这一次吸引我的是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那片因在长征中留下了神来之笔而闻名的地方──赤水。豪情篇 卧铺车开始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我知道我们已从重庆进入到了“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地界.而标志当然就是这种一上下翻飞“的感觉.记得几个月前我从黔东南去广西时。也是躺在这样一个卧铺车上当我的头不再撞击车顶时驾驶员就说了一句“终于到广西地界了”.其实。这次我们本来不必享受这样的“礼遇”,因为现在从重庆到赤水的车大都先走高速到沪州。再有两个小时到赤水,…  相似文献   

12.
“苦扎扎”是哈尼族一年一度的重要传统节日。我在考察哈尼族民俗及其传说时,哈尼族各个支系的老人都说这个传统节日是从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中产生的。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哈尼族各支系,过“苦扎扎”节的方式大同小异,但“传说”的内容却各不相同。有与农业祭祀有关的,有人类同鬼魂作斗争的,有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有神人联姻的,等等。研究同一民族中同一习俗传说故事的演变,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出文学、习俗与宗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找到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下面,将我收集到的“苦扎扎”节的各种传说和有关情况作一介绍,为研究哈尼族民间文学的同志提供一点资料。 1.有关农业祭祀方面的: 绿春县大水沟区普石寨哈尼族支系期地人过“苦扎扎”节,传说源于一个《神  相似文献   

13.
贵州的省名是怎样来的,外省人多不知道,贵州人也未必说得清楚。“贵州”这个名称,原先专指今贵阳一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州,可是到了明代却变成了省名。说贵州省名因贵阳而得,恐怕许多人都难以置信,但事实的确如此。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节节紧逼,国民政府却采取步步退让的不抵抗方针。在民族危急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曾经是坚决反蒋派的冯玉祥痛心疾首,开始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力主动员全国军民,抗日救国,以武力收复失地,对蒋介石奉行的不抵抗主义,他极端痛恨,曾在日记中写道:“如蒋稍有人心,万不至将国事弄到如此地步也。今日将成为如何情形?真是伤心万分,愧对国人万分矣!”开始身体力行地做抗日救亡的工作。 当年11月22日,他给薛笃粥、邓哲熙的信中,在谈到如何对待当前政局时说:“(一)对国内者,中国革命应…  相似文献   

15.
遗忘的角落     
杨敏 《神州》2012,(18):346-346
早上一走进教室,便觉察到了一股不太对劲的气氛。每个人的头都埋得低低的,不安分的眼神并未盯着课本,而是不时地互相交换着什么意见。王老师面色凝重地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两三页纸沉吟。我悄悄溜到自己的座位上,胳膊肘撞了同桌:“Whathappen?”同桌头也不抬地指了指后面。我回头,瞧见沈嘉的位子是空的。她病了?我猜测着,同时也想,她太沉默了,每天说的话几乎不超过五句。  相似文献   

16.
最近,海洋里的小动物都不敢随便出门。因为不久前发生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海龟妈妈路过海底森林时,碰见了一条只有头没有身子的怪物鱼,吓得海龟妈妈赶紧去海洋侦探所报了案。“我才不相信有怪物,一定是妈妈看错了!”胆大的小海龟和小海蛇来到了海底森林。“我也不相信!”小海蛇也摇摇头。“唰!”一个黑影突然在岩洞口闪了一下。“谁在那里啊?”小海蛇和小海龟吓了一跳。它们小心翼翼地游了过去。“哗!”只见一条只有头没有身子的鱼出现在它们面前。“啊!”它们两个吓得尖叫了起来。怪物鱼的眼神也充满了惊恐,一转身就逃走了。“我们快去…  相似文献   

17.
《神州民俗》2010,(5):60-64
端午漫话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午节、端阳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传统三大节日。端,开始的意思,“五”与“午”音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就是午月,所以初五也叫“端午”。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也就是“端五”了。因为在农历中,五月的别名称“午月”,  相似文献   

18.
乔蕊 《文史天地》2002,(9):63-63
孙中山旅日期间,日本右翼浪人头目头山满邀请他和陈少白到东京的一位朋友家聚会,并找了些艺妓作陪。孙中山既不喝酒,也不谈笑,总是埋头看书。“您觉得在座的女人哪一个最漂亮?”头山满问他。“都很漂亮。”孙中山漫不经心地答道。“其中谁最漂亮?”头山满再问。“都一样漂亮。”孙中山又答道。这时头山满指着坐在孙中山旁边的女人说:“是不是这个最漂亮?”孙中山再三端祥后说:“我想,10年前她一定比现在更漂亮。”终于,孙中山巧妙地摆脱了“美人计”。(摘自《思维与智慧》2002年第6期)孙中山“选美”@乔蕊  相似文献   

19.
程阳花炮节     
到程阳的第二天是正月初七。本来,程阳的“花炮节”应该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三举行,不知何故今年推迟到了我们到来的这一天。这使得我们能够巧遇上了侗家一年一次的传统节日“花炮节”。  相似文献   

20.
双面张家界     
《中国国家旅游》2012,(12):40-69
旅行总是充满变数,越是声名远扬的“经典”之地,似乎越能带给人一些“意料之外”。就像在巴黎遭遇一个严肃、严谨的法国人,或是在柏林遇到一群随性、浪漫的德国人,本是平常际遇,却因为完全不符合“预期”,其反差被人为放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