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是四川大学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该所自2006年成立以来,秉承百年名校史地研究传统,汲取巴蜀文化精华,在徐中舒、蒙文通、冯汉骥、缪钺、任乃强等国学大师史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四川大学已有专门的历史地理学研究队伍。20世纪90年代中期,四川大学开始历史地理学专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高校共设有22个古籍整理研究所,共有专职研究人员245人,兼职研究人员258人。这些研究所分布在13个省、市、区的22所重点大学和地方大学之内。此外,一些院校设有古籍整理研究室。这些研究机构已形成为我国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骨干力量。各研究所概况如下:(根据1984年各校提供的有关材料汇总)  相似文献   

3.
2000年5月26日至29日,由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持、浙江人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承办的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及专业主任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联系的二十所高校古籍所、四个古典文献专业、一个研究中心的二十多位所长、主任出席了本次会议。线装书局王人路先生、中华书局熊国桢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李梦生先生、浙江古籍出版社萧尚兵先生、江苏古籍出版社吴迪女士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古委会秘书长杨忠先生本持。古委会主任安平秋先生传达了教育部长陈至立1999年11月 19日…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大学的历史地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学术传统。早在新中国建立以前,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已开展中国西南边疆史地研究工作。新中国建立后,方国瑜教授与尤中教授、朱惠荣教授在云南大学继续从事历史地理的教学与科研。在负责《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南部分编绘工作的同时,方国瑜教授主编了大型丛书《云南史料丛刊》,完成了《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等经典之作。尤中教授成果众多,代表作有《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云南地方沿革  相似文献   

5.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简介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胡承祖在秦岭山脉西端茫茫林海的边缘,耸立着一座中外闻名、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麦积山以其奇特的山形。秀丽的风光、迷的烟雨、多姿的雕塑、古老的壁画、神奇的传说,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骚人墨客...  相似文献   

6.
<正>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起步甚早,是在西北地方史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黄文弼、顾颉刚、阎文儒、何乐夫等学者,均在本校任教或讲授有关西北史地课程。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本校将西北地区历代开发、水利建设、历史上的环境变迁、边疆社会治理等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陈守忠、王宗元、马瑞俊、侯丕勋、李并成等学者均在其相关领域有所贡献。尤其是陈守忠、王宗元等对甘肃、宁夏境内战国秦长城遗址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李并成对西北史  相似文献   

7.
正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科是在1932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前身)设立的历史专修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广西著名民族学者黄现璠先生就已开展了广西民族地区历史地理的调查与研究,带动并培养了一批从事广西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学者。之后,他与粟冠昌、张一民等老一辈学者,不辞辛劳,多次奔赴广西民族地区,开展瑶、壮等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地理的田野调查工作,取得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成立于 1 980年 ,其前身是华侨大学华侨史研究室。 1 986年升格为华侨研究所 ,1 995年改名为华侨华人研究所 ,是直属于学校的科研机构。现任所长为蔡振翔副教授。华侨华人研究所的研究范围颇广 ,涉及到华侨华人的历史、现状、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 ,但是教学与科研的工作重点 ,则一直是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与海外华文教育两个方面。多年以来 ,华侨华人研究所先后讲授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专题》、《海外华侨华人史》、《海外华文教育概论》、《侨务政策研究》、《台湾社会研究》等研究生或者本科生课…  相似文献   

9.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是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直属事业单位 ,成立于 1 984年 2月 ,是全国性的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的学术机构 ,下设办公室、研究室、编辑室三个处室 ,另有涉侨藏书具一定规模的资料室。林晓东女士现任本所副所长 ,主持日常工作。近 2 0年来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已在中国侨务政策、中国侨务法律法规、华侨华人历史、华侨华人人物、华侨华人社团、华侨与抗日战争、归侨侨眷、客家人以及留学生与新移民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所人员独立或合作、参与撰写的有关著作共有 2 0多部 ,撰写的论文有近百篇。《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0.
11.
12.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历史研究所简介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包括历史系和历史研究所。历史系迄今走过了将近60个春秋,其前身是在1938年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属下的历史系,现在的历史系下面分为7个教研室。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现在共设有...  相似文献   

13.
在眼下来谈古籍整理与四化建设这样的命题,确乎有相当的难度:一是牵涉方面太广,涉及到的诸如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及其与当今的改革开放现实关系等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略加追寻,乃至可以上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或更早的近代史上的中西文化关系的论争.众说纷呈,莫衷一是.真  相似文献   

14.
古籍整理出版,是一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关系子孙后代的事业。新中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从1953年起步,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遭到严重破坏。1976年“文革”结束后,陈云对这一事业非常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发表有关讲话,并于1981年专就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发出重要指示,使这一饱受摧残、完全停顿的事业重现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籍整理要面对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古籍整理的目的说:“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六、七年来,由于党中央的重视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先后在各高等院校成立二十几家古籍整理研究所,专业人员已达五百多名,促使古籍整理工作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建国后古籍整理的最佳时期。但是“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的目的究竟实观了多少?恐怕不仅一般关心古籍整理的人士说不清,我看连从事古籍整理的专业人员,心里也不一  相似文献   

16.
戴震与古籍整理陆忠发戴震(1724~1777),字东原,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童年的戴震在家乡私塾读书。①二十岁后,戴震曾向程恂、戴瀚、江永、方如诸儒请教,并在家乡教学、著书。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如《筹算》、《六书论》、《考工记图》、《转语二十章》...  相似文献   

17.
惠栋与古籍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栋(1697——1758年),字定宇,一字松崖,元和人.乾隆十五年(1750)被召举经明行修之士,未及进而罢归.惠氏三世洽经,其祖周惕,父士奇,咸有著述,尤精汉《易》.栋为士奇次子,自幼笃志向学,家有藏书,日夜诵习,自子史杂说及释道二藏,靡不钻研穿凿.归田后更潜心经学,一生著述丰富.有《周易述》、《明堂大道录》、《禘说》、《易汉学》、《春秋左传补正》、《九经古人》、《后汉书补注》、《古文尚书考》、《松崖文钞》及《松崖笔记》等.  相似文献   

18.
19.
正四川大学根植于巴蜀文明沃土,汲取蜀学文化精髓,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独具巴蜀文化特质的学术精神。校园曾汇聚了徐中舒、蒙文通、冯汉骥、缪鉞等一批国学大师,他们对历史地理、巴蜀古史、民族宗教、博物、考古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诸多丰硕成果,为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所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历史地理、巴蜀史地、地方史志的研究,尤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大学博物馆为四川大学的重要教学、科研机构,其前身是西南地区建立最早、影响较大的华西大学博物馆(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Museum),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14年,华西大学理学院教授戴谦和筹建了华西大学博物馆。经几代中外学者数十年的努力。华大博物馆早在三十年代即已成为规模初具、海内外知名的重要博物馆。它最早把西方近代博物馆的理论和模式介绍给成都和西南的学术界,当时报刊评论它为“西南最完善之博物馆”,“已成为本市(成都)重要名胜之一”,是来成都的“达官要员、国际名士”必慕名而游的地点。全国解放后,在1952年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华西大学改建成四川医学院(现名华西医科大学)。华西大学博物馆的全部文物标本、图书资料、人员设备均拨归四川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