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军对南京佛教事业的破坏与利用,是日本侵华史的组成部分,是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内容,也是日本文化侵略的内容。本文基于史料,重点分析战时日军破坏南京佛教古建筑、杀戮与迫害佛教信徒、掠夺佛教文物、摧残佛教文化事业、将日本宗教纳入战时体制、扶植伪化宗教、导演“佛事”闹剧诸方面,揭示日军摧残与利用南京佛教的本质及危害,以深化我们对...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上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近代日本走上侵略道路后,不惜采用种种卑劣手法,掠夺我国文物。特别在1931——1945年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中,侵华日军一面姿意摧残我国文化事业,一面又大肆掠劫我国文物,造成中国文化事业的巨大损失。本文仅就中国政府对日劫文物的损失调查和追索工作作一简要的叙述,以期史家更深入地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强占了我大片国土,陷我城市930余座。在这广大的沦陷区内,图书古物艺术品多为敌人掠夺。战时要对被劫文物的数量作出准确估计实非易事。就图书而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南京图书典籍损失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国祥 《民国档案》2007,(3):112-119
日军对南京图书典籍的破坏和掠夺,是日本摧残中国文化的典型案例。关于南京图书损失问题研究,已逐渐为学术界所关注,见之于报刊的专题论文就有十数篇之多。由于种种原因,研究中多存歧见。为注重研究的科学性,本文就研究中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图书损失数量、被掠夺至日本的图书数量、战后南京图书损失统计的计算方法及可信度等,加以考证和辨析,以期识者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4.
有关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对华中矿物资源的掠夺,国内外至今的研究都集中在煤炭和铁矿石等上,对于浙江萤石有些文章尽管有所言及,但也只是停留在开采的数量和对劳工的酷使上。萤石在日本国防工业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日军侵犯浙江与萤石有多大关系?诸如此类问题均未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大量史料重点分析了萤石在日本制铝工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具体论述了日军两次侵犯浙江与萤石的关系以及"开发"萤石的过程,认为浙江萤石对战时日本来说是稀缺的战略资源,直接左右了日军飞机制造的产量,日军两次侵犯浙江都与萤石关系密切。日军掠夺浙江萤石是"以战养战"的典型之例。  相似文献   

5.
江苏教育发达,藏书丰富,近代图书馆建设颇具规模.抗战时期,由于日军掠夺和破坏,江苏公私图书损失严重.战后,省府虽制定<江苏省公私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目录>,但统计缺漏甚多,损失数量失之偏少.由于种种原因,迄今尚无关于江苏图书损失的专题研究.本文发掘史料,对照战后省府的初步统计,梳理和考证各类图书馆及民间藏书、学校图书损失,探析战后损失统计不足的原因,为准确理解<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目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华北的大片河山被日本法西斯侵占,日本侵略军依靠刺刀在华北建立殖民统治,疯狂掠夺华北地区的人力资源,给广大民众带来空前的浩劫和灾难。本文拟通过揭示与剖析日本侵略军对华北地区人力资源掠夺、摧残的罪恶行径,使人们进一步认清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野蛮性和残忍性。(一)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掠夺与摧残中华民族的人力资源,既包含贪婪的剥削欲望,也包含阴险的政治野心。首先,在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战争的总体设想中,占有和掠夺中国东北、华北及其他地区的丰富矿产资源、广阔市场和雄厚的劳动力资源,藉之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10年来我国关于日军南京大暑杀、细菌战、毒气战、对劳工的掠夺和迫害、"慰安妇"、"集团部落"和"无人区"、经济掠夺、对文物典籍的掠夺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破坏、对后方的大轰炸、贩毒和毒化政策等罪行,以及关于中国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日军暴行产生的原因、战争遗留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作了比较全面、详细的概述,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占才 《民国档案》2005,29(3):95-101
摧毁中国抗战的经济基础.对中国进行最大限度的经济掠夺,是日本侵华的主要目的之一。日军对中国比较富庶的华中地区的进攻、占领与掠夺、统制,即为日本实践这一侵华意图的突出体现。战争初期,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地区遭到日军的洗劫,日军掠夺物资,掠夺税款,发行军票,占领华商工厂企业(对其实行“军管理”)。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军“以战养战”、“现地自给”,对华中沦陷区进行“清乡”,加紧对敌后封锁;禁止物资移动,加紧矿产和物资的“开发”与掠夺;组建华中振兴公司,对产业严加“统制”;为笼络华方人士,“诱致资本”,提出“发还”军管理工厂,但实际进展却非常缓慢。随着战争的进程对日本越来越不利,1943年开始日本实行所谓的“对华新政策”,在物资掠夺方面,变直接掠夺为由“商统会”等伪组织出面的间接掠夺;在产业方面,日本宣布不再“独占”,对“国策公司”进行“调整”,同时“发还”军管理工厂有所进展;在金融方面,“统一货币”,不仅用伪中储券完全取代法币.而且用其回收军票,但伪中储券从此完全军费化。  相似文献   

9.
1938年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迟滞了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的进攻势头,推动着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后,陷入长期作战泥潭的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整侵华策略.在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方针的同时,着眼于更大规模、更有组织的经济掠夺,“在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化”①.通过最大限度地榨取沦陷区内的经济资源,达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罪恶目的.湖北沦陷区工业遭到空前的摧残和掠夺.  相似文献   

10.
日本侵华时期,对中国的丰富资源和民族工业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摧残。华北工矿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本文拟对日本掠夺华北工矿资源的情况作一概述和分析。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北工矿业的经济渗透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此,日本的垄断资本完全控制了东北的工矿业和运输业。但其贪欲没有止境,在攫取东北以后,它又把手伸进华北,掠取这里的资源,占领这里的市场。  相似文献   

11.
李占才 《史学月刊》2005,1(12):66-70
华中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占领富庶的华中攫取以战养战的战略物资,控制中国经济枢纽,摧毁国民政府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排斥其他国家在华中的资本势力,便成为日本侵略华中的经济根源。日本侵略华中之初,在速战速决战略指导思想下,对华中地区大肆掠夺的同时进行疯狂地破坏和摧残;战争持久化以后,日本加紧对华中沦陷区的经济统制,试图把华中经络成为他们以战养战的经济基地。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中国高校的内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军侵略中国,除在乡村实行“三光”政策外,还对医院、学校进行摧残和破坏。当时中国各大城市的高校都不能正常上课,被迫内迁。  相似文献   

13.
在连云港云台山临海的山坡上,依次建有十三排房子,人们称为“十三道房”。这是日军侵占连云港后,面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略物资匮乏,加紧推行“以战养战”方针,利用陇海铁路和港口疯狂掠夺中国资源,强迫中国人服苦役,敲骨吸髓,残酷摧残中国劳工的一座人间地狱。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长期侵略中国吉林乃至东北的过程中,不仅在军事上以武力野蛮屠杀,在经济上进行疯狂掠夺,同时,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抗日精神,对广大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政策。日本对我国东北的文化侵略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极其野蛮、残酷和不可忽视的。在十余年的殖民统治岁月里,日本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总是伴随着文化渗透和文化专制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日本军队是从不同区域中编成,侵华战争也是在多个区域中展开的。这些区域既包括日本国内作为军队编成和驻屯地的固定区域,也包括日军在国外侵略占领并遭到抵抗的各个区域。近年日本学界基于日军按区域编成和驻屯地固定的特征,通过对地方行政单位、军都、自然村三个层面中军队与地方关系的分析,从区域社会角度关注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战争体制的形成过程和军队活动。通过对乡土部队——联队的研究,揭示日军中的区域色彩与战斗力特征,有利于细化对日本侵华战争体制与日军的认识。同时,日本学界关于战时中国东北、华北、西南、东南地区日军侵略和中国抵抗的研究,揭示出不同区域的抗战特点,进一步拓展了日本侵华史和中国抗战史研究。本文对以上两方面研究做一初步梳理并据此对如何继续深化抗战史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贞勤 《文史精华》2012,(10):16-20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炮响,日本侵略军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以战养战",他们大肆掠夺中国宝贵的黄金等战略物质和资源,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招远是中国著名的"金都",自然成为日方的觊觎之地。日军占领招远后大肆掠夺该地的黄金,而胶东中共党组织及八路军则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相似文献   

17.
七七事变与华北煤铁工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主要指向煤铁盐棉等战争资源。尤其煤铁,在七七事变前后的日本对华北经济掠夺计划中始终占居前列。但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没有采取在伪满实行的那种由特殊会社垄断的政策,而是使日本特殊资本和财阀资本瓜分了华北战争资源。煤炭掠夺就分成六大集团,外加满铁控制的集团。日本不断加强掠夺,竭力增加对日供应。从1943年起因海运受阻,在人造石油、铝和生铁等方面推行“原料产品化”的掠夺方针。大肆修建小高炉和收掠“土铁”,但战时经济已走向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国图书损失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戴雄 《民国档案》2004,13(3):113-119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明古国,数量浩大的图书献系统地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自1931年9月日本侵略的铁蹄踏上中国领土,直到日本战败投降止,侵华日军长期以来对中国各地图书献进行有组织的抢夺和破坏,造成了中国图书事业乃至整个中华化的空前灾难,抗战时期中国各类图书损失数以千万计,后果无法估算。  相似文献   

19.
进入日据后期(1931-1945年),附属于日本的台湾殖民地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台湾成为日本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经济侵掠的重要基地.与侵华日军的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较为隐蔽.为配合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台湾总督府于1936年推动设立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简称"台拓").随后,在台湾总督府及侵华日军的共同支持下,台拓对中国广东、海南等地实施了一系列经济侵掠.日军占据广东、海南后,其经济侵掠的重点在于对广州、汕头等沿海地区近代工业的掠夺和物资的严格统制,以及对海南岛物产资源的"开发".在此一过程中,台拓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台拓攫取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充当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经济帮凶,具有鲜明的殖民侵略性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在海外的殖民教育和奴化教育,是其对外侵略扩张罪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建立“大日本帝国”长远国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比军事侵略更深层次的侵略。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区,以武力为后盾,积极推行奴化教育,为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对中国的教育事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摧残,是中国教育史上黑暗的一页。其危害更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