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通》虽是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但可旁通和资鉴于方志。可借鉴和引申的主要观点:史志应注重立意,赋予史料以灵魂,但要防止"过度立意"可能带来的主观之蔽;怀疑是对待史料的应有态度,地方志编纂中尤其要重视"疑初",警惕文献和事实之间的可能距离;《史通》申名的义旨,述名之转合,可借鉴于志,同时应看到名实之乱的消极作用,防范被名所囿;史志离合兴废为正常,外观时势大体,内辨自身利弊为顺应之道;史志编修因工程浩大,众手势在必然,但必须正视其弊,以求调和之道;"书事记言"和"勒成删定"是史志编纂的基本形式,需要"博闻实录"和"俊识通才"来配套,地方志编纂或可在变通制宜中求得两全;《史通》注重亲见、"本事"和采访的史学编纂思想,有助于认识当代修志的优势,并为观察地方志编纂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泰安市第八次党代会和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把“要做好地方史志工作 ,务求历史资料的客观翔实”和“要重视地方史志工作 ,编纂好第二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分别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报告分别对史志工作提出要求 ,特别是党代会的报告对史志工作提出如此高的要求 ,体现了泰安市的领导对史志工作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说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全市史志工作的期望。泰安市把地方史志工作写入“两会”报告$泰安市史志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历代史志学家都非常重视史志编纂人员业务素质。唐代刘知几提出 ,史学家必须有才、学、识三长 ,清代章学诚指出修志也必须有三长 ,即“识足以断凡例 ,明足以决去取 ,公足以绝请托。”蒋则说 :“妙运用之谓才 ,闳记览之谓学 ,精鉴别裁之谓识。有此 ,则书成名著 ;否则 ,经济虽充 ,徒为糜费 ,材料虽富 ,适滋芜杂。”民国时期 ,吴宗慈先生更具体指出 :“方志工作岂易事哉 ?从作方志之人选言 ,其最低限度 ,非有三十年以上之旧学 (即掌故学 )根柢 ,不足以应付过去事物。非有现代化各科科学之充分常识 ,不足以融通现在之事物 ,而为未来事物植根基…  相似文献   

4.
应注重方志档案资料的归档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资料的归档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各级史志编纂部门,在修志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大量资料,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系统地记载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其地域之广,年代之久,门类之多,容量之大是一般资料无可相比的。因此,把方志资料的归档工作做好,对于方志资料的保管和利用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首先必须增强全体编纂人员的档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方志与韩国、日本、台湾及欧美等国与地区的史志编纂情况相比,后的方志类作逐渐趋于“史”化或史志合流,而中国方志因其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基因仍作为化并不断发展;方志化由于视野的开放与深入、自身的变革与创新而具有较强的生机;同时,近代方志化在吸收借鉴西方外来化后,加强了它的固有形态并在新时期经过扬弃后具有更加稳定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钱伟 《中国地方志》2008,(12):38-43
读罢张世民先生的《论史志同源及其他——读〈仓修良探方志〉札记》一文(载《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5期),深为其独特的学术源流探究角度、考察方式和演绎逻辑所迷惑。文章对方志、方志学、起源、传统历史学等最基本的概念理解不清,反而用“史志同源”、“源流互引”、“高位整合”等似是而非的时髦词汇大加发挥,因此在方志的名称、起源、性质、特征、发展阶段以及史志关系等方面都作出了错误的论断。张先生认为,方志不仅多源,而且史志同源,“传统历史学和地方志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并将古诸侯国史、周秦时期的邦国文献以及郡县文献、纪传体通史《通志》、典制体史书《日本国志》、地理总志、日本地方史等统统“整合”成了地方志。可见,张先生所谓的“史志同源”论,其实质就是方志无源、史志不分,等于否定了方志学科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历代史志学家都非常重视史志编纂人员业务素质。唐代刘知几提出,史学家必须有才、学、识三长,清代章学诚指出修志也必须有三长,即“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以绝请托。”蒋皤则说:“妙运用之谓才,闳记览之谓学,精鉴别裁之谓识。有此,则书成名著;否则,经济虽充,徒为糜费,材料虽富,适滋芜杂。  相似文献   

8.
史志区别一直是方志界研讨热点而又未取得共识。此一问题不仅是方志学与历史学学科关系的重大问题,更是关乎地方志基础理论和编纂实践极为重要的问题。研究史志区别首先要明确定义史志概念,分析史志区别的具体对象为史志载体即史书与志书之区别,落脚于编史与纂志的区别。破解史志区别难题,可从史志是不同宗旨的两种体裁这一角度入手。横、竖写法及线、片写法之分,并非史志体例区别的绝对特征。本文以《明史》《大明一统志》对比及《三湾史略》之体裁为村史而非村志为例,阐述对史志区别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志》2012,(2):24-24
2011年12月25日,是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成立暨洛阳市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3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盛世修志30年”座谈会在全聚德大酒店召开。市委、市政府给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发来贺信。河南省史志办副主任王中华,洛阳市委常委、  相似文献   

10.
方志评论,又叫方志批评.“明志观之是非,定志材之真伪,别志法之臧否,别志言之宏鄙,鉴志德之崇庸”.它是方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方志编纂向纵深发展,促进方志理论进步和整个方志事业繁荣昌盛的原动力和创造力.是实施“精品战略”,全面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措施.它可贵之处在于借助外力对已出版的志书编纂实践进行总结和评论,肯定成绩,指陈利弊,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是给续修方志提供编纂经验;二是给方志理论研究提供论据.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方志评论的属性和特征,坚持正面引导,重在建设,充分发挥其“宣传、提高、总结、促进”作用,提高方志评论质量,为  相似文献   

11.
提高志书可读性,既是老话题,又是新问题。方志学鼻祖章学诚“四要”中就有“简”、“雅”二要,直接关系到可读性问题。目前,经过全国广大史志工作者努力,首届新方志的编纂已取得大批成果,不少地方已开始第二届方志的续修准备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探讨提高方志可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对此谈几点认识。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方志的可读性。志书作为“地情书”、“资料书”,它不可能像通俗小说那样情节曲折跌宕,悬念无所不在,引人入胜,老少皆宜。也不可能像传奇、演义之类那样受人青睐,让人爱不释手。因此,提高志书的…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方志这个概念是涵盖从方志编纂到方志接受或从方志实践到方志理论的全过程。那么这个全过程的核心要素则是方志文本(或作品)。笔者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故曾给方志作过这样界定:“方志就是一项以编纂和使用各类方志文本为中心的基础性学术文化事业。”(拙文《方志主客体关系论析》,《黑龙江史志》1996年第6期)传统方志学对于方志文本问题也曾有不少论述。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著名学者章学诚,不仅是杰出的史学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方志学家。他主张方志应是一方全史,编纂形式应符合史裁;方志既要成为有独断别裁的一家著述,又必须为国史提供充备的资料,一方之志,要同时立“志”、“掌故”、“文征”三书,各为一书,相辅  相似文献   

14.
<正>"史之为务,必藉之于文"(《史通·叙事》)——这句话不但体现了锤炼语言对于文章的重要性,更指出了锤炼语言对于史志的重要性。我们之所以说方志语言的重要,不仅是因为它是方志内容记述的直接载体,是体现方志资料性的唯一手段,更是体现方志语言风格的重要途径。丰富、鲜明、准确的语言形式是记述史实的基础,而"严谨、朴实、简洁、流畅、通俗"的方志语言的风格,更是对方志编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国以来.从事方志的研究者大多着眼于方志学的研究,或有讨论方志与史学之关系;或有讨论方志为史书或地理书之论;或有讨论方志之体例者等。此类论述多集中于中国方志基本理论、方志编纂理论、方志论辨评价、方志的序跋凡例、方志源流及发展史、方志考证与校勘、方志的整理利用、方志目录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沧桑》2011,(5):133-134
刘树波在《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20期发表文章指出,新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是由方志性质决定的。1.依法性。《地方志工作条例》是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修志工作的基石。2.思想性。编纂志书必须反映正确的指导思想,做到观点鲜明,符合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3.求实性。一方面要确保入志资料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7.
王熹 《中国地方志》2012,(4):6-10,3
<正>二会议提出的新命题与拓宽研究领域的问题以往方志界对方志文献的研究,注重方志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的探讨,而忽略方志载体与众多相关文献载体的横向比较,眼界不宽,综合研究不够;注重编纂管理过程的研究,而轻视志书的收藏管理和开发利用;注重方志体例形式创新等问题的研究,而对方志文献与社会需求及传播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日地方史志比较研究的角度,对日本地方史志编纂情况及编纂成果、编纂契机与目的、编纂机构、史志种类、史志体例、史料编设置等六个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其中提到,日本地方史志的编纂已有1200年历史;地方史志的编纂在日本已盛行到无地不修的地步;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地方史志的体例从20世纪前期起出现了由“志”到“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当代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档案是其重要的资料来源。形象地讲,档案是志书编纂的供应站,志书编纂这个“满汉全席”离不开档案这个供应站提供的各色食粮与副食品等。据不完全统计,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资料来源80%取自档案。为此,一些地方将史志工作与档案工作合在一起,成立史志档案馆,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编纂志书离不开档案,档案是志书的动脉血源。一笔者最近偶读《新疆通志.环境保护志》(以下简称《环保志》),除了深深地感到档案与志书的亲密关系之外,也为该志成功地使用档案资料而感到赞叹!《环保志》是由《环保…  相似文献   

20.
刘树波 《黑龙江史志》2012,(18):9-10,15
<正>编纂地方志,制定篇目是首要环节。篇目设计必须为志书体例和内容服务。篇目拟定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志书编纂过程和整体质量。一、篇目的作用篇目是志书总体设计的蓝图,是志书的框架和结构。历代方志学家都很重视篇目设计。方志学家李泰棻在《方志学》中说:"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