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根贤 《神州》2011,(2X):13-13,19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定居前长年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深处从事迁徙的游猎生产,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刻绘在桦皮上的图案设计就成了他们表达生活情趣和精神诉求的重要形式,这些图案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体现了鄂伦春人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以“鄂伦春民族桦皮工艺的图案设计”为课题,从图案的题材分类、构成形式、造型特点、象征内涵、象征内涵等几方面对鄂伦春桦皮工艺的图案进行分析,探讨鄂伦春族桦皮工艺图案中的审美情趣,能为现代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元素,而且对鄂伦春民俗文化的研究和现代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铁器的金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是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中叶的鲜卑族墓葬,自1992年以来已进行5次发掘,共清理墓葬400多座,而每墓必出铁器,主要有农具、工具和兵器,特别是出土的全套甲骑具装更引人注目。作者对该墓地出土的32件铁器进行材质及制作技术的研究。这批铁器质量较好,制作技术较成熟,不排除原材料有来自中原地区的可能。研究表明,鲜卑族大规模使用铁器是在南迁西迁以后,在迁移过程中逐渐与汉族接触、交流,得到铁器或者铁器制造技术,并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铁器文化。  相似文献   

3.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山林里面住着勇敢的伦鄂春……”当知青时,我们与鄂伦春人是邻居,听说了不少关于猎人的故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他们对孩子的训练。鄂伦春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放在皮口袋里,挂在母亲的身上。当他们能够拿枪时,狩猎生涯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铁器时代应起源于西周晚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铁器时代始于何时,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问题之一。由于凭借的材料不同和对铁器概念的认识差别,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有商代说,西周说,春秋说多种。本文以为:“铁器”或“用铁”是指人工冶炼铁矿石后所获得的产品,而不是指天然陨铁的加工,只有使用了人工冶炼的铁器,才是铁器时代的开始,也即铁器的起源。要把最早阶段个别地、偶然地使用铁器与后来阶段经常地、大量地使用铁器区别开来。由此出发,检查已往的研究工作,通过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我们可以得出中国铁器时代起源于西周晚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 1988年4月,三河县错桥村农民将取土中发现的铁质农具、工具、车器等交县文保所收藏。市县文物部门对遗物出土现场进行了调查,并对出土铁器进行了整理,现简报如下: 现场情况: 错桥村位于沟河的西岸,调查时发现村西地表暴露有较多的泥质灰陶罐、瓮、钵、筒瓦等遗物,器表多为素面或局部饰有细绳纹和弦纹,分析当为一处汉代遗址。铁器出土地点在遗址的东南部,土坑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8平方米,距地表深约0.5米发现铁器,坑深约0.8米,铁器摆放无一定次序,均为使用过的旧器。应为与遗址时代相同的窖藏遗迹。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西藏高原的藏族是一个对生活器皿十分讲究的民族,除金器、银器、铁器、玉器、石器、木器以外,陶器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器皿之一。这些陶器出自西藏民间艺人之手。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拿冶铁炼鋼来說就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鋼铁冶炼过程中,有不少独特的創造发明。我国在公元前七世紀的春秋时代就知道如何冶炼生铁了。公元前三世紀战国秦汉时期,冶炼生鉄的技术已普遍应用,許多工具,特別是农具都是用生铁鑄成的。解放后发現了大量战国到汉代的铁器,鑄造这些铁器已經使用单合范和双合范。我国古代在冶铁技术上的革新突出表現在鼓风技术  相似文献   

8.
试论楚国铁器的使用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出土的早期铁器大都集中于楚国,目前出土的楚国早期铁器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10余件增加到40余件,时代上限从春秋晚期上溯到了春秋中期。楚国最早的铁器发现在今鄂西,开始使用的铁器主要为农具,还有一些小型利器。至春秋晚期,楚国已有了锻造的铁器。楚国铁器,从战国初开始容器变大,刀剑变长,新器形大量出现。到战国中期,精工铁器和铜铁合铸的铁足铜鼎流行。楚国大约从春秋中期开始冶铁、用铁,到春战之交,社会已进入了铁器时代。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易县燕下都、吉林榆树老河深和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等遗址出土铁器的金属微观组织和制作技术研究结果,讨论中国东北地区的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问题,指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铁器的使用和发展是与居住其上的民族在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中原地区的接触和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铁器或者铁器制造技术,接触并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铁器文化,并创造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其铁器的制作工艺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并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贴钢和夹钢制品、可能为灌钢的制品和第一件具有砷偏析组织样品等,表明东北地区的古代钢铁技术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冶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于目前尚未在本地区发现冶铁铸造遗址,所以进一步探索东北地区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历程需要考古学家的支持与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冮官屯遗址位于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冮官村,该遗址为辽至元代的北方重要的窑址群。遗址内出土数量较多的铁器,主要分为四大类: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马具等。出土的铁器与窑场的生产活动存在密切关系,特别是与窑址有关、用途明确的铁制工具,如粉碎釉料的夯锤、修整瓷器坯胎的刮刀、分离瓷器的铁撬等。遗址内出土的这批铁器种类较多、锻造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正>法国年鉴派宗师布罗代尔说:"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学。"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大进展,几乎均以理论、史观的变革为先导,关于中国历史上铁器制造和使用问题的研究即是一个典型例证。这一问题在近现代学术史上一度备受关注,受到章太炎、胡适、郭沫若等众多学者重视。铁器研究的诞生和发展,与新理论的引进和援用息息相关。西方考古学的史前三期说将铁器问题带入近代学者的视线,直接启动了对古代铁器的研究。唯物史观的导入,使铁器研究由古器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同时也受到地理、经济、习俗、迁徒的影响。比如在中国的通古斯民族中所保留的“撮罗子”与北美印第安人的“梯皮”就极为相似,但又不尽相同。这种文化现象吸引着我们去比较和探究它的存在和原因。中国的通古斯族,包括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等。其中鄂伦春、鄂温克居住的“斜仁柱”,系鄂伦春语,意为“遮阳光的房子”。汉族称它为“撮罗子”。它的基本特征是圆锥形帐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地揭示出二龙湖遗址铁器的金相组织,展示其钢铁技术进步,此次对遗址出土的铁器进行系统的金相学检测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钢铁技术信息。所检测的铁器种类包括铁钁、铁带扣、铁镰、铁刀、铁凿、铁镐、铁剑和铁环钉,均为铸造成型。包括麻口铸铁、白口铸铁、灰口铸铁、铸造后脱碳处理产品韧性铸铁,亦见到有球墨形态存在。在等待考古报告先行发表期间,见有该遗址部分铁器的金相检测及研究论文发表。综合分别进行的检测研究结果,加深了对于战国时期燕国金属工具的性质、东北地区金属文化的内涵以及与中原地区文化及钢铁技术之间渊源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关中地区汉代铁器工业的工作和讨论不多,2010年发现的邰城遗址铸铁作坊,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本文在对作坊出土铁遗物全面整理的基础上,选择107件样品进行金相组织分析。结果显示,废弃的铁遗物中,多数为白口铁和灰口铁残块,以及若干铸铁脱碳钢工具和坯料、炒钢工具或坯料、韧性铸铁工具和麻口铁工具或容器残块。此外,还从遗址土壤中筛选出与锻造有关、一般称为"锻造剥片"的薄铁片遗物。遗物的空间分布分析表明这些铁遗物集中回收准备重熔后,因某种原因工匠无法利用而集中废弃。邰城铸铁作坊很可能通过回收附近聚落的废弃铁器重熔生产,但部分铁遗物并非由本作坊直接生产。除铸铁外,作坊还可能以锻造方式生产或修补铁器。因此,对邰城作坊的分析,有助于认识汉代关中地区县级聚落中铁器作坊的运作和资源流通分配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三峡地区东周至六朝铁器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情况,探讨了三峡早期铁器的特征和发展变化,提出了巴系铁器的概念,进而对三峡铁器的起源、三峡铁器与农业等问题进行了剖析,从多角度对三峡早期铁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介绍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鄂伦春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明显东北内陆特色的鄂伦春族文化。其中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受其宗教信仰的影响较深。"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是"山岭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释为"使用驯鹿的人"。他们大部分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地区。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铁器和铁器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铁器和铁器工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本文基于考古发现的铁器实物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的系统梳理,初步揭示了隋唐时期铁器的种类及社会应用、钢铁技术和铁器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库房环境中出土后的馆藏铁器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本文对带锈铁器的腐蚀机理、防护措施进行了讨论,得出的结论是:铁器矿化的程度是决定腐蚀是否进行的决定因素;铁器的表面状态及附着物、库房环境的湿度及其交替变化、污染物质是影响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给馆藏铁器营造个干燥,无氧气,纯净,温湿度恒定的保存环境来对铁器进行防护无疑是最符合“最小干预原则的”,同时对腐蚀严重,存在腐蚀因子的铁器进行清洗,磷化,钝化、封闭、加固、气相缓蚀等保护措施也是有益的,能明显降低铁器再腐蚀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白云翔先生所著的《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这是第一部对先秦两汉铁器进行系统考古学研究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八章61万字,对先秦两汉铁器进行了两个层面、三个层次的研究。第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即结合铁器的科学分析和冶铸遗存考察,对冶铁技术和铁器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即将铁器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因素而对其产生、发展、作用,以及社会变迁进行研究。在三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是运用考古类型学等方法对资料做系统梳理,通过形态学、类型与组合、空间分布和编年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女真人社会中使用铁器由来以久,早在肃慎时期即已有之,经过辽金到明末,铁器已有相当发展,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为了扩大农业生产,加强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开始使用工匠,大批量生产铁器,推动了女真社会经济在军中发展,所以,明王朝和朝鲜开始采取对女真人铁制品供应与交换的限制政策,到后金明末公开宣战时,完全停止,但后金政权通过战争掠夺及自己生产,已经基本上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