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孔陶埙     
三孔陶埙1994年6月,在巩义市芝田镇宋代官窑遗址发掘出土一件三孔陶坝,编号94GZ72④:1,6.3×6.5厘米,厚3.9厘米,呈扁圆形,灰陶,素面,边缘较薄,中间略鼓,中心有一小坑,为坝的正面。边缘处并列三孔,中间者稍大,为吹孔,左右二孔略小,为...  相似文献   

2.
孔望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锦屏山东北,高程129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前,它一直濒临"海口"。秦汉迄唐宋,孔望山与锦屏山皆以"朐山"为名。相传孔子曾登此山以望东海,故明人称为"孔望山"。  相似文献   

3.
秀山发现三国古迹孔明洞刘发生,刘济平以“戌夷野祭”为特征的三国古迹一孔明洞,近日在四川东南边睡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被人发现。三国时期,蜀汉军师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234年),一生清正廉洁、鞠躬尽瘁,尤其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优抚和番”政...  相似文献   

4.
1977年5月,哲里木盟科左后旗阿古拉学校学生路经阿古拉坨子时,发现一件陶罐。将罐打碎后,见其中有一金器,被通辽市人民银行收购,后按出土文物拨交吉林省博物馆收藏。藏品号为3606。据银行测定:此牌饰和贴片共重36.30克,成色70%,含纯金量25.41克。此牌由透雕和贴片计二件组成。贴片为椭圆形,周边有六孔。透雕为兽形,其头、尾、前后脚部也有六孔,与贴片上的孔恰好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为缓解中国的反日情绪、营造亲善表象,日本利用尊孔手段大肆开展对华文化侵略。1932—1935年,斯文会负责整修东京汤岛孔庙,并召集中国儒者与圣裔参加儒道大会,成为全面抗战前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一个高潮。日本的文化侵略是促使国民政府走向全面尊孔的直接外因:出于加强文化上之国防、防止日本挟持圣裔的需要,国民政府克服内部分歧,于1934年恢复祀孔,大修孔庙并优待圣裔。与此同时,为改善中日关系,国民政府以中央名义派员参加孔庙落成典礼暨儒道大会,配合了1935年的中日邦交调整。凡此举动,均在国民党尊孔史和对日关系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沔城孔圣庙     
两城孔圣庙,坐落在沔阳古城十字街与东门街交接处,即现在回民小学与纸品厂的所在地址,坐北朝南,宏伟壮观。据童承叙的明嘉靖十年《沔阳志》载:“沔阳府学在城内西南,元朝毁于兵.遂迁东北。”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诏建学,五年二月(公元1372年)始创修庙学。六年四月创大成殿,廊庑戟门,东西二庑,明伦堂,洪武九年定为州学。文庙中为大成殿,两翼为东西点,前为戟门,门之前为泮池,拱桥,桥前为棂星门。嘉靖十年,改为先师庙。六十年前所见,孔圣庙占地三十余亩,大成殿后有崇圣祠,棂星门两旁有棚。门前有泮池,儒学学堂在孔…  相似文献   

7.
1、延续了二千五百五十四年的古老家族   孔子是孔氏家族的始祖.孔子的子孙七世单传:   孔子、孔鲤(儿)、孔伋(孙)、孔白、孔求、孔箕、孔穿.   至第八代孔谦时生三子:长子孔鲋(其子孙传八世,后绝传).三子孔树(其子孙传六代,亦绝).只有次子孔腾(第九代)于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受封为奉祀君.此为祀事封号之始.从孔腾开始,孔子子孙绵延不断.……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5月,黑龙江省双城市文物管理所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团结满族乡连丰村老房身遗址中采集到一副石磨。石磨为圆形,外缘直径均为38厘米;花岗岩材质,分上下两扇,上扇厚12.3、下扇厚12.5厘米,中央有磨脐孔;上扇底面和下扇上面围绕磨脐孔呈辐射状均匀雕刻着6组斜线形磨齿。石磨上扇中央的磨脐孔直径3厘米,进料孔(即俗称的磨眼)距其2厘米,料孔直径2.5厘米;料斗深4.5厘米,直径是25厘米;上扇有呈半  相似文献   

9.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除了唐代前后的佛教造像外,有少数为道教与世俗内容者,其雕造时代与佛教遗像有别。本文所要提出讨论的是摩崖中三尊最大的石刻造像。 这三尊大型大刻,曾有数文进行过论证,但由于考察方法不同,对其内容尚未统一认识。《文物》一九八一年第七期《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调查报告》只是笼统地将其与周围佛教造像混为一淡;同期发表的《孔望山摩崖造像年代考察》一文,俞伟超、信力祥同志根据《东海庙碑》认为是道教造像;步连生同志在《文物》第九期《孔望山东汉摩崖佛教造像初探》中又认为是佛教造像;同期上,李洪甫问志在《孔望山造像中部分题材的考订》中,则论为世俗内容,并进而考证为“西王母”等。  相似文献   

10.
1984年7月,安徽省庐江县轮窑厂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一件完整的影青瓷熏炉(见图)。炉盖作博山状,高7.1厘米,有三层镂孔,一、二层各有六孔,顶部有一孔。盖底圆形,子母口,内径7.3、外径9.1厘米。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的孔学界,批评孔子已不怎么时兴。因为文革中曾经批过,所以谁要再批,就有瓜田李下之嫌。于是,孔子一下变成神,竟至“赛马翁”(指马克斯)。而五四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的举动却受文革诛连,成为错误。韩达同志在《打倒孔家店与评孔思潮》一文中说:“打倒孔家店”是一概打倒,突出地反映了吴虞、钱玄同废孔灭儒的极端主张。文化大革命前,评孔中的极左思想,特别是“四人帮”掀起的反孔高潮及其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虚无主义态度,就是与“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一脉相承的(见《百科知识》1982年第八期)。他的这个观点在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五年两次孔子讨论会上反复提出,笔者不敢苟同,特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2.
圭窬小识     
《文物》1983年第5期《浙江海宁东汉画像石墓发掘简报》图二、图九所示隔墙上的上圆下三角形洞孔(图一、二),我以为乃是"圭窬"或"圭窦"、"闺窦"、"室孔"。上部圆孔为向外窥望之用,《简报》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屯氏”三孔币与相关问题发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发现的“屯氏”三孔币与相关问题发覆黄盛璋1992年10月下旬,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一枚三孔市新品,据了解,系出土于陕西神木县。近年神木一带随基本建设的开展,时有古钱币自墓葬或窖藏出土,此枚三孔币出土情况虽无法考查,但经审定,断为真品无疑,《中国钱币》1993年2期发表程纪中、童子玉、马汉民《三孔布新品》,已将铭文拓本和照片刊布,并提出讨论。三孔币面文皆为铸地,已发现见于著录有数十枚,不同的铸地达30种,此枚背文“十二朱十”。“十二朱”表重量,“十”表编号,为三孔币背文所常见,至于面文二字则确为新品,过去没有见过,写法已比较特殊,在已刊布的先秦钱币文字中,没有与之完全相同者。它给先秦古文字提供两个新型写法,但更为重要者,是在历史地理上的价值,不论古文字,古钱币与历史地理都是我多年从事的研究领域,在此谨将这两方面研究结果供研究参考。此钱面文现已有两种不同考释:一是“封氏”,这就是程纪中三人文章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此枚三孔布面文为简笔和异书“封氏”二字。二是“毛(尾)□”,该文后面又指出:“对此市面文释读尚有不同意见,有的先生提出:或可考虑释为‘毛(尾)□’。”此布面文第一宇最为关键,首先排除它为“封”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安国伍仁桥     
<正> 伍仁桥位于河北省安国市区南15公里的伍仁桥村南,为五孔联拱石桥,由北向南横跨于磁河之上。伍仁桥始建于明代,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一追随孙中山,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孔、宋青少年时代到1926年冬,这是孔、宋追随孙中山参加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孔祥熙、宋蔼龄都出身于清朝末年。在孩提时代,他们都受到父辈们维新变法以及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的熏陶,他们也都先后接受了西方教会学校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教育。孔祥熙生于1880年9月11日,6岁时开始读私塾,打下了国学知识的基础。1889年秋,孔患祚腮。孔父送其到基督教会开设的仁术医院求治。此后,孔同西方传教士  相似文献   

16.
乐朋 《钟山风雨》2014,(6):59-60
正名人身后是非多。胡适亦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头顶的帽子就又多又重。其中一个叫"新尊孔复古派"。之所以冠上"新",一来,有别于五四前的老尊孔复古派;二则因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后向右转,坠入尊孔复古泥淖,带些嘲笑味。那么,胡适果真是尊孔复古派吗?指胡适尊孔复古,依据大抵有二。其一,1923年前后,胡适曾为青年学子开过"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且倡言"整理国故";其二,他作于1934年、并于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群自80年代初被确认为东汉晚期的佛、道教造像群以来①,其作为中国最早的佛教造像群,已引起了宗教界、艺术界和考古学界的广泛注意。孔望山,是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市西南郊的一座海拔129米的花岗片麻岩小山丘。在其南麓西端的宽17、高8米的范围内,刻有105躯人物造像(图一)。在这群造像附近,还有巨大的圆雕石像和蟾蜍等。1980年夏秋,为了搞清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性质、内容及其雕造年代,笔者同北京大图一孔望山摩崖造像群实测图学教授俞伟超先生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汤池先生等,先后两次赴连云港对这一造…  相似文献   

18.
孔望山摩崖造像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焯 《文物》1989,(12)
一孔望山摩崖造像自1980年确认有佛教内容后,学者们发表了不少论文。其中,相当一部分把造像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实际上,孔望山摩崖造像内容既不一致,时代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三孔布考辨     
<正> 三孔布是我国先秦货币中极为珍贵的布币之一,因其形制为圆首、圆肩、圆足而且在布首及双足处各有一孔,故后世钱币学者称之为三孔布。自清嘉庆年间三孔布见著谱录后,甚为钱币界所重视。但由于三孔布出土极少和史载阙略的限制,前人对三孔布的研究考证一直未获大的进展,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三孔布的零星出土和发现,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对三孔布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但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逐渐形成三家之说:即三孔布秦国说,赵国说和中山国说。“秦国说”,以三孔布背文用铢两计重,铢两为秦国币值单位,故将其定为秦币(1),或谓秦占领赵邑后出现的混合型铸币(2);“赵国说”,以三孔布币文纪地多是赵国城邑,而且战国晚期使用铢两计重并非秦一国的论点,故将其定为战国晚期赵国铸币(3);“中山国说”,则认为三孔布纪地城邑绝大部分在中山国境内,而且三孔布的货币单位重量较大不象战国晚期之物,故将其定为战国中期中山国的铺币(4)。  相似文献   

20.
张齐 《风景名胜》2021,(6):0166-0167
文章简单分析了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特点,以钻机就位与开孔、正常钻进与终孔、泥浆处理与钢筋笼的制作、二次清孔与浇筑混凝土这些关键工序为切入点,阐述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并针对性提出了斜孔、堵管、断桩问题的控制策略,旨在推动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