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赴朝作战,保家卫国。在杜义德、王近山、王蕴瑞等率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辖第十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曾绍山)和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跨过鸭绿江,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战斗  相似文献   

2.
他是上甘岭英雄,名叫肖登良。他曾经与黄继光、吴三洋一起在朝鲜战场上联手炸毁敌军的暗堡,用鲜血和生命为我军夺取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身负重伤,手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腹部被打破,肠子漏了出来,他在战场上因失血过多失去了知觉而“失踪”。上甘岭战役结束后,部队在战场上为他和黄继光、吴三洋三位震惊中外的“上甘岭勇士”开了追悼会,他们的故事被写进了教科书和中朝军史书籍,收入世界战争史册。但是,作为军长的秦基伟将军始终不相信这位英雄已经牺牲,四处打听他的下落,派人寻找英雄,终于有了结果。之后,将军回国,从此与这位英雄失去了联系,但将军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英雄,几十年后将军想方设法与在农村的肖登良英雄取得了联系,就竭尽全力照顾着英雄的家庭及其衣食住行、生老病贫,直至将军去世前,还托付另一位年轻的将军朱永清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照顾英雄肖登良的心愿的任务。将军的胸怀宽广而博大,将军与英雄的情义深厚而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3.
佚名 《文史博览》2009,(9):39-40
这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狙击英雄,他就是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 张桃芳的军龄很短,年龄也不大。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相似文献   

4.
佚名 《湖南文史》2009,(9):39-40
这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狙击英雄,他就是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 张桃芳的军龄很短,年龄也不大。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相似文献   

5.
刘颖 《文史博览》2006,(4):27-30
我是1951年3月21日随部队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1953年9月底离开鸭绿江朝鲜一侧的志愿军碧潼俘虏管理处,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首都北京。在朝鲜战场先后经历了两年零六个月还多几天。  相似文献   

6.
1936年5月,志愿军英雄王清珍出生在汉口。武汉沦陷后,父母就带着不满6岁的她迁至贵州威宁县城定居,王清珍的童年、少年就生活在贵州。  相似文献   

7.
殷晓章 《百年潮》2013,(10):65-68
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一战成名,4.5万人中就涌现出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等各级战斗英雄1.23万多人。河南省焦作新区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诞生地,1947年8月15日,第15军的前身——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以下简称"九纵")在寨卜昌村成立。如今,这里有保存较好的九纵司令部旧址等遗存,给寨卜昌村留下了一段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8.
1956年公映的电影《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讲述的是1952年10月,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鲜为人知的是,张忠发的人物原型,就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荣立一等功的张计发,今年85岁的他在河南省信阳军分区干休所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9.
善良 《文史月刊》2008,(8):45-49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位苗族农家女子,孤身一人,不远万里,从广西往朝鲜前线寻找丈夫,一路上历尽艰难险阻,后来又投身战火,为抢救弹药,保护人员、车辆的安全,身负重伤。  相似文献   

10.
《环球人物》2013,(21):9
7月29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前往位于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凭吊烈士。以金正恩和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名义敬献的花圈,被安放在烈士陵园和毛岸英的墓前。金正恩与陪同的党政军负责人肃立默哀。金正恩表示,朝鲜  相似文献   

11.
关于60年前那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口述资料非常丰富。但原始文献在民间却极其少见。石家庄88岁的田文江老人,至今保存着一本厚厚的《上甘岭笔记》,是他在朝鲜战场的山洞里亲笔记下的。当年敌军进行了细菌战,我军战士回国时,都要洗澡消毒,把随身物品全部烧掉,而这本笔记却辗转幸存下来,真是奇迹。笔记之详令人惊诧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笔者两次来到石家庄市东风路田文江老人家中,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老人衣着朴素、精神矍铄、嗓音洪亮。很有军人风采。讲起往事,田老双眉上扬,充满自豪。他让老伴拿出一些资料,不仅有田老青年时期很多英姿飒爽的老照片,各种证件、证书、履历、档案也都很齐全,还有亮闪闪的华北解放、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北解放、西南解放、华中南解放、抗美援朝、朝鲜和平、抗战胜利60周年等纪念章和勋章,都是他戎马半生、为国奉献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我参加的太平洋战争中,与日本军队交手,已经不是一次的事情了。日本军队的进攻与防御,虽然表面上看似十分凶猛,但是,实际上却是二种无助的歇斯底里的最后发作!而在朝鲜战争时期,我看到了另外一支完全不同的亚洲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一支依靠"精神力量"的武装,一次又一次挫败"美国将军们"宏伟计划的军队。他们难以对抗,兼顾了"无畏与鲁莽"的特征;装备很差,大多数都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遗留的产物,到后期才装备了约13个师的苏式装备。然而,对比日本军队,他们却是一支具有强悍冲杀力量的队伍。日本军队所具备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康鹏 《文史精华》2012,(9):8-14
每隔4年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百多年间已在世界各地举办了30届。而在60年前的1952年11月,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却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战俘营奥运会”——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战俘运动员参加,历时12天进行了27个项目的比赛。关于这件事,近些年来的一些回忆文章多有涉及,笔者根据采访有关当事人并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写成了此文。  相似文献   

14.
抗美援朝在选将问题上,除了林彪、彭德怀二人外,毛泽东还有一个重要人选——粟裕。  相似文献   

15.
笔者收藏着一本纪念册,题目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碧潼战俘营营际奥运会纪念册》。这本纪念册,使我们经常忆及半个多世纪以前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地区举办的那场特殊的运动会,以及主编这本纪念册的老战友、女翻译应琳。  相似文献   

16.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半岛延续数年的战火终于熄灭。  相似文献   

17.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年,我随十五军第二批入朝作战大军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从辽宁省昌图县出发,跨过鸭绿江大桥,赴朝鲜上甘岭主战场,参加了那场举世闻名的战役。  相似文献   

18.
自1950年10月入朝作战,至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共被俘两万余人。其中6000余人通过战俘交换返回大陆,14000余人则被运往了台湾,另有少数人选择去了其他中立国。为什么大多数的志愿军战俘没有返回大陆而是去了台湾?那些  相似文献   

19.
苗福金 《文史月刊》2003,(10):26-27
1951年5月下旬,在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我所在的志愿军三十一师接到上级指示向北撤退,敌军以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向我军疯狂反扑,突破我军的阻击线,企图分割包围、歼灭我军。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们的战士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就怕遭到自己人的误解。好在这样的“误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