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源声 《文史天地》2003,(8):30-30,33
往日读《冯雪峰评传》一书和《凝望雪峰》一文,冯雪峰和胡风在“文革”中没有对周扬落井下石的一则轶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一想起它,就仿佛有一种正义、豪迈、圣洁的旋律在心灵里不停地回荡。冯雪峰(1903-1976年)和胡风(1902-1985年),都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艺理论家,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他们又同是鲁迅先生十分信任的战友和学生,鲁迅革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建国后,他们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饱尝了无数的屈辱和苦难。冯雪峰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出党,撤销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降工资三级;胡风则被打成“胡…  相似文献   

2.
胡风事件中何干之幸免被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潮》1997,(5)
谈到干之与胡风的关系,还要从三十年代上海文艺界那场笔墨官司说起。当时胡风作为党外进步作家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同鲁迅先生交往甚深。周扬当时是上海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领导人。1936年,鲁迅、冯雪峰和胡风等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受到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党内文学工作者的“围攻”。干之知道周扬与胡风的私人关系不好,但始终认为这桩“公案”应作为革命文艺队伍内部的分歧来解决。干之时任上海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的党组成员,周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周扬、夏衍等,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创建人。在“左联”初期,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算良好,但到了1932年底却骤起风波,1933年下半年周扬担任“左联”党团书记之后,他们间的矛盾不断爆发,至1936年因“两个口号”的论争而尖锐化,互成仇人。对此,周扬等历来怪罪于胡风的“挑拨离间”。其真相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00,(1)
楼适夷与周扬的通信 1979年楼适夷与周扬曾有一次关于冯雪峰的通信。信中所谈内容,对人们研究周扬、冯雪峰的关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现将信转录于下并结合有关材料稍加说明。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鲁迅、茅盾曾致信或致电祝贺,且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一语,即出自鲁迅。茅盾的贺信或贺电。但是,贺信抑或贺电,中央档案馆无此原件,鲁迅遗物中亦无底稿。因此,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或贺电,便成了中共党史和鲁迅、茅盾研究界几十年来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冯雪峰、茅盾对《贺信》的回忆冯雪峰和茅盾都谈到鲁迅、茅盾联名给红军发有贺电或贺信。冯雪峰1951年在《党给鲁迅以力量──回忆片断》中说,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鲁迅和茅盾共同转转折折地送去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  相似文献   

6.
胡风事件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学常 《百年潮》2004,(11):36-41
重庆的胡风给了延安 一个含混的身影 最早,是鲁迅将胡风与毛泽东联系起来.胡风是鲁迅的学生,一直以传承鲁迅精神为己任;而毛泽东,也始终认定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当时商定的治丧委员会名单里,就有胡风和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徐庆全 《百年潮》2000,(3):51-55
胡风在离京服刑前致信乔冠华1966年2月11日,胡风曾致乔冠华一信,乔冠华接信后,随即写信给章汉夫、姬鹏飞并转周扬等,附胡风信。现将二函转录于下,并结合有关材料稍加说明。  相似文献   

8.
周扬、冯雪峰皆为文化名人,1931年在周扬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了长诗《汉奸的供状》。冯雪峰认为这是错误的,并提高到“违背党的策略”的高度。对此,周扬完全不接受。两人因此交恶。历时近半个世纪,直至1975年才“相逢一笑泯恩仇”。《〈汉奸的供状〉与周扬、冯雪峰交恶》一文详细介绍了两人交恶的来龙去脉,论证缜密,资料翔实。  相似文献   

9.
周扬的名字,我老早就知道了,直到1940年6月,在延安的一次集会上才第一次和他相识,但也没有同他交谈。四年之后,党中央决定成立延安大学,下辖行政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和自然科学院三个学院,任命周扬为校长。我于1943年在“抢救运动”后从西北局调到行政学院接受甄别。1944年甄别结束,党组织没有让我回西北局,决定我到延安大学工作,成了周扬的部下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是我与周扬第一次同事。以后又几次相处,但时间都很短。抗战胜利后我到北平办《北平解放报》后,重返延安,参加几个地区的土改,1948年到中央宣传部。1954年周扬…  相似文献   

10.
周扬的悲剧     
刚好在建国初期(特别是“胡风事件”前后)迷上文学的一代人(如我),周扬简直称得上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总是那样敬心诚意地聆听他的声音,按他的指导来“校正航向”。历经这运动那运动,直至顶峰运动──文革,脑袋渐渐清楚,迷信彻底瓦解.又复为他的反思感动,为他的结局震惊。由于这种背景,对李辉的长文《是是非非说周扬》自然倍感兴趣。二十多位知情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评说一个人,歧见纷出,是当然之理。但不约而同地都说到“周扬的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有人着重时代因素,有人着重斗争局势,有人着重政治品质,有人着重…  相似文献   

11.
鲁迅、茅盾致中国红军贺信之发现阎愈新30年代在上海的鲁迅鲁迅、茅盾致中国红军贺信,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和鲁迅、茅届研究界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中央档案馆无此原件,鲁迅遗物中也没有底稿。几十年来,众多学者为探求这件贺信作出了贡献。冯雪峰和茅盾都谈到...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15日,胡风铜像在他的母校南京师大附中揭幕。胡风铜像作,中央美院雕塑家张润恺教授崇敬胡风的人品、文,他所塑造的是受难中的胡风:冷峻深邃、洞若观的眼睛,坚忍不拔、紧抿嘴唇的脸颊,再现了胡风直、不屈的人格特征。铜像正面基座上刻着胡风的词:“学习鲁迅精神”。这句题词出自胡风1981年同题文章。胡风在文章中说:“在我们应该学习、学、再学习的宝贵鲁迅精神里面,有一个本质的核,那就是对于受压迫、受摧残,甚至精神上受着奴的劳动人民的爱。……我们活在一个能够用我们己的手扭转乾坤的伟大时代。这正是鲁迅先生在艰难困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据鲁迅的挚友和学生冯雪峰回忆,1933年底,他因身份暴露不便留在上海,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与毛泽东有了交往。对鲁迅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了解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在一次交谈中对冯雪峰说:今晚不谈别的,只谈鲁迅好不好?冯雪峰告诉毛泽东,鲁迅在读了毛泽东作于井冈山时期的几首诗词以后,认为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冯雪峰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作品,但可以推测是流传甚广的《西江月·井冈山》充满“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朱岩 《纵横》2012,(2):46-47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浙江杭州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七月派”代表诗人,也是卓有贡献的文艺理论家。1955年因“胡风案”被捕并于10年后被判12年徒刑,1967年含冤死于狱中,1980年获得平反。著有长篇小说《南京》(《南京血祭》),诗集《无弦琴》,  相似文献   

15.
30年代初,我在上海读书,又是做地下工作的共青团的基层干部。我爱好文艺,接触过左联的一些人,在福煦路一家专卖左联和进步书刊的小书店里,认识了夏衍、丁玲,还见过冯雪峰等。周起应(周扬)的名字,我听说过,也在书刊上看到过,知道他是左联的领导人之一,但没有见过面。1932年7月,我被捕,被关进苏州军人监狱,从此,高墙和铁丝网把我和外界隔绝了好几年。1937年,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我在这时才被释放出来。第二年初,到了延安。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时候,曾为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写过一部高小适用的《自然课…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1927年的4月12日,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蒋介石对共产党人的屠杀,使上海、北京乃至全国,都处在腥风血雨之中,以致这个应该有美好记忆的春天,竟成为党史书籍中一个令人一看就能读到血腥味道的名词———“四一二大屠杀”。屠杀,使一些人倒下了,但也使更多人加入到被屠杀者的行列。在上海,19岁的大学生周起应,在北京,24岁的已颇有名气的湖畔诗人冯雪峰,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站到了镰刀斧头旗下。由相识到交恶1928年,冯雪峰离开北京来到上海,在柔石的陪同下拜见了鲁迅,从此成为鲁迅忠诚的学生和战友;而因白色恐怖失掉组织…  相似文献   

17.
余广人 《百年潮》2001,(9):44-50
如果要问,中国近代历史上毛泽东最推崇的人是谁,人们可能都会回答:鲁迅。毛泽东曾充满感情地说过:“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毛泽东与鲁迅——两位时代的巨擘,如两座交山巨峰,终生相望却无缘相逢。幸而两“山”之间曾有一“峰”,为他俩架设过一座精神桥梁。他就是冯雪峰。今年,适逢鲁迅诞辰120周年,同时是毛泽东忌辰25周年,也是冯雪峰逝世的25周年。本期发表《冯雪峰:为毛泽东和鲁迅相知架桥》一文,将鲁迅与冯雪峰的交往以及毛泽东与鲁迅心灵的相通的史实告诉读者,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赏识左翼文人胡风的人品才华,对其事业、思想、生活、人际关系等给予细致关心、帮助和教诲。胡风由衷感激,愈发忘我工作。他高傲秉直,平生唯服膺恩师鲁迅,崇拜周恩来。多年后,"因文蒙难"的74岁胡风,狱中惊闻周总理逝世噩耗,如同被情绪寒流冻成了冰雕,久久未动——那些个年代,伟大政治家和率真文人各自"格局"的交集碰撞,至今余音缭绕。  相似文献   

19.
聂绀弩是竹林七贤一流人物,周恩来戏称他为“中国最大的自由主义者”。其人落拓不羁,口没遮拦,处逆境仍吟咏啸傲,却守住一条人格的底线:不卖友求荣,不落井下石。绀弩老人时有惊世之语,或评说三十年代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正确的个人(指鲁迅)和错误的组织之争;或向党汇报自己的思想:把我划为“右派”,开始想不通,现在通了,既然冯雪峰是“右派”,我自然也是“右派”,我是“雪峰派”嘛。不过我不是资产阶级右派,而是无产阶级右派。最让人吃惊的是,他为胡风的文风辩护:有人说,胡风的文章晦涩,别别扭扭,不明白晓畅。我说这些人都不懂得什么是文章。鲁…  相似文献   

20.
人贵有精神     
正1934年初,冯雪峰在江西瑞金苏区与毛泽东聊天,提到有位外国人曾信口说,全中国仅两个半人懂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闻言,毛泽东哈哈大笑。是耶非耶,让历史发话。鲁迅致力思想启蒙,"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逝世后被公认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旗手。毛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