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德星 《世界历史》2000,2(5):25-33
朝鲜战争后,在中美处于准战争的状态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华采取极端的“战争边缘”(brinkmanship)政策。一时间,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东亚上空。本主要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对华“战争边缘”政策的背景,指出在艾森豪威尔“大平衡”思想和杜勒斯“不对称反应”(asymmetrical response)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获取对华最大限度的威慑和防止东亚小国与中国联盟进而破坏远东力量均势这两大战略目标,“战争边缘”政策包括了“边缘  相似文献   

2.
着重写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在如何描写战争的问题上,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人与战争的关系问题。“人与战争”的问题,是战争题材文学的总主题。它包括“人在战争进程中的作用以及战争在人的命运中的作用”这两个相互联系着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4,(1):43-43
解放战争胜利距今已过去60多年。然而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悲剧”。主要理由为:这是一场“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争”;“三民主义依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而这场战争则是“共产主义战胜了三民主义”。其所谓的“悲剧”根源在于,“中华文化中缺少一种现代民主政治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关于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以新闻记的敏锐目光,对“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扶桑社出版的“公民”、“历史”两册教科书的内容予以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类教科书是战争时期《国史》亡灵的再现,并围绕着日本的殖民统治、战争犯罪、日本同周边国家关系、战争与和平等重大问题阐明了作的观点。批驳了“编纂会”教科书中的谬误,同时,针对日本民众中关于战争认识的某些模糊观念,予以了说理式的释明。  相似文献   

5.
周钢 《史学月刊》2005,(9):108-116
1878年发生在新墨西哥领地内的“林肯县战争”,是美国西部开发时期一次非常重要的牧区战争。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这次长达5个月的流血冲突,是圣菲集团支持下的墨菲派与竞争对手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争夺对林肯县经济和政治控制权的必然结果。战争结局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分赃,确保了墨菲家族在林肯县的垄断地位。“比利小子”在这场流血冲突中只不过是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雇用的一名枪手,但在后来的许多传说中,他却成了“林肯县战争”的主角。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比利小子”的历史著作、小说、电影、歌曲和传说不计其数。“圣徒比利”取代了“魔鬼比利”,“林肯县战争”却被人淡忘了,即或有人偶尔记得它,也是从“比利小子”的出场背景中得知的,“林肯县战争”的真相则完全被“比利小子”的传说湮没或扭曲了。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发生在非洲南端的英布战争是英国殖民者旨在南非扩张殖民地,掠夺当地财富资源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学术界对战争的另一方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次战争对于布尔人来说是正义的,是“捍卫自己独立的战争”,“保全国家独立”的“解放战争”,“使布尔人的独立得到确认”,“是民族自卫战争”。另一种意见认为,布尔人参加这次战争也是非正义的,“是为再分割南非领地而进行的分赃战争”,“殖民掠夺战争”。笔者赞同前几种见解,不赞同后两种见解。本文试就前几种观点进行论述,希望得到史学界同行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发明了利用热空气升空的“孔明灯”来进行军事联络。18世纪末,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俩在“孔明灯”的启发下,成功研制了载人热气球。此后气球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及1894年意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的思想舆论界,甲午战争的性质被普遍认为是“开化对保守的战争”、“文明对野蛮的战争”,日本方面将这场获得加入帝国主义阵营的通行证的侵略战争美化成为“圣战”、“义战”,在日本近现代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战争结束之后,一些思想家如内村鉴三转向了和平论,而大多数则如德富苏峰那样走向了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9.
眺望远古的微光──漫读岩画随想(续)刘立波源头的战争战争是人类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远古亦然。据有些考古专家研究,“族”字,由“”和“矢”组成,矢的本意是箭头,可通解为兵器,“族”的组成,反映了远古先民氏族的主要任务是从事狩猎和战争。战争场面在岩画中多...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关于农村战争动员的研究从“天皇制法西斯论”出发,重视法西斯主义与传统村落社会秩序的内在关系,不但从农村运动和村落传统的角度分析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也从村落共同体及其机能组织方面揭示农村战争动员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经历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由于对战争批判的减少和战争责任意识的淡化,加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出现了肯定战时动员政策的“总体战体制论”。虽然这种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严厉批评,但其影响不容忽视。从学术史角度讲,“总体战体制论”虽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与“战后历史学”存在着巨大隔阂,但是在方法论上,将“战前”特别是“战时”与“战后”联系起来考虑,重视战时动员体制及其所引起的社会深层变动与战后历史发展的关联,这给其后的农村战争动员研究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决定追随霍梅尼开展伊斯兰革命的那一刻起,哈梅内伊就开始了一场迄今尚未休止的“反美战争”。这场战争不见硝烟,却远比真正的战争惊心动魄和持久。从小培养“反美情结”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个专门研究外国领导人心理状况的专家小组,曾就哈梅  相似文献   

12.
对自由主义史观与司马史观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日本右翼自由主义史观出台的社会背景,分析了司马史观与自由主义史观的本质区别,认为:司马辽太郎论证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连续性的侵略战争,战后殖民地的独立并非是日本带来的福音;自由主义史观代表人物藤冈信胜歪曲日本军队强征“慰安妇”、“通州事件”、“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实,宣扬“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司马史观也有荒谬之处,即认为日本没有攫取领土之意,而且有意回避天皇的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13.
李凯 《四川文物》2007,(2):83-85
新近公布的柞伯鼎铭文,提到了虢仲与“昏”地。铭文中的这场战争,应是西周晚期周与东国淮夷的战争;“昏”地在山东,不在南国。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发生了三次事变。第一次是日本拉开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第二次是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七七事变”:第三次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束——“黔南事变”。  相似文献   

15.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采用天皇制与武士道相结合的政体,为后来走上军国主义侵略道路埋下了祸根。丰臣秀吉等提出攻略台湾、朝鲜和侵占中国为主的“大陆政策”,遂不断发动侵华战争,日本靠侵华战争而成为“暴发户”。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而全面侵华战争,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企图以“南进”的胜利来压迫中国屈服,中国的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16.
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的性质如何?史学界普遍认为:“继续北伐”与1926年7月9日的誓师北伐,“性质完全不同”,是一场“新军阀取代旧军阀的战争”,是一场“新旧军阀之间的混战”,是“强盗打强盗”的战争。这种论断,实质上把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继续北伐”与以往的直奉、直皖战争以及以后的蒋、阎、冯、桂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同等看待,都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反革命内战。  相似文献   

17.
评乾隆朝金川之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金种之役,包括乾隆十二至十四年和三十六至四十一年清政府发动的两次对金川地区的战争。金川位于四川西部,“地不逾五百里,人不满三万众”①,可是第一次金川战争,清廷“调派京东及各省满汉士官兵,共六万二千五百余员名”,“用帑银七百六十万四千八百余两”。第二次金川战争,“共调集十四省营十八路土司满汉屯土官兵,一十二万九千五百余员名”,“动帑银六千一百六十万两。”②此役是乾隆帝“十全武功”中历时最久、耗资尤巨的战争,原因何在?如何评价?确实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些浅见。一、战争性质金川因促浸(…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受现代总体战争的影响,以及为避免再次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争索赔困境,美国在德国秘密制订、实施了一项特殊的战争索赔政策——“智力索赔”计划。该计划内容广泛、庞杂,主要包括曲别针计划、文件项目计划、科学顾问和技术使团计划三项内容。通过“智力索赔”计划这种隐性的战争赔偿方式,美国不仅索取了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战争赔偿,而且由此也促进了战后美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索赔”计划对战后德国的发展,对探索新的战争索赔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侵略中国和朝鲜,争夺远东霸权,1904至1905年,沙俄和日本进行了一场强盗分赃的火并。这场战争,毫无疑义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霸权的战争,是沙俄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矛盾斗争的必然产物。但是,苏联某些史学家却认为,在这次战争中只有“日本是真正的侵略者”,战争之爆发主要是由于“日本采取了发动战争的坚定方针”,而俄国是  相似文献   

20.
战后初期,日本“战后处理内阁”为了维护天皇制的“国体”,相继抛出了“一亿总忏悔”和“天皇退位论”,旨在把战争责任转嫁在1亿国民的身上,从而掩盖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逃脱联合国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本就这两个谬说提出的目的、实质、影响及其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的“太平洋战争史观”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