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叔父李克元烈士是一位出生、读书、从军在武汉,驻防、空战、击落日机在武汉,牺牲、安息在武汉的抗日英雄。1938年8月21日,他牺牲时,差8天满28岁。叔父在世时我还不到8岁,我与叔父接触前后不到一年,1934年我随祖母到杭州笕桥叔父家中住了几个月,1938年叔父在汉口驻防时又去他家中  相似文献   

2.
“王仲麟先生积极从事抗日工作,德高望重,素为乡里仰重.”这是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戎任胜曾在边区会议上对叔父的高度赞扬.叔父抗战前为国民政府县税务局长,抗战期间是辽县商联会主席、太行区、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抗战胜利后,1946年被选为左权县参议会副参议长.那时我还小,对叔父的一些记忆是从父亲那里得知的.叔父193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法系.这在那个“多见石头少见人”、只有稀稀疏疏8户人家的穷山沟——起家峪村来说,实属罕见,即便在辽县也是凤毛麟角.叔父弟兄俩,他排行第二,叔父名王国宾,字仲麟,大约就是取其意.  相似文献   

3.
《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所载《热河密札考析》(上)一文,考证了第四、第十一札的寄书者为许庚身。在谈到他的身世时说:“许庚身的父亲许乃钊,也是地方大员,官至江苏巡抚。”这段内容有误,许乃钊不是许庚身的父亲,而是他的叔父,他的父亲是许乃榖。最  相似文献   

4.
原国家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时任部长是冯玉祥夫人、民主人士李德全女士)苏井观是我们的叔父,他离开我们已有21年了。每当我们肃立在叔父的遗像前,总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浮现,他的谆谆教导,犹在耳际回响。  相似文献   

5.
1982年4月18日的深夜,一架从美国飞来的中国民航班机已经飞临北京地区上空。在飞机的头等舱里,有一位老年乘客。这位老人,就是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副厅长、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厅)长、台湾大学文学院哲学系教授范寿康先生。他已经88岁高龄,去国离乡已经37年。1913年,范先生年方18岁,便东渡日本求学,专攻一年日语之后,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医务专业。这里是那时日本帝国大学的预科,郭沫若、郁达夫、夏禹鼎等人都是他的同学。1919年,范先生从这里升入帝国大学文学部,改攻教育与哲学,并于1921年写出论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陈桐生史官文化的概念最初是由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提出来的。范先生在刘师培、王国维、梁启超等入关于学分南北的观点影响下,将崇尚实际、重视人事的北方文化称之为史官文化,而将迷信鬼神、善于想象的南方文化称为巫文化。范先生所说...  相似文献   

7.
柳向春 《收藏家》2014,(2):67-71
张金吾,生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卒于道光九年(1829年)。字慎旃,又字五十,别字月霄。江苏昭文(今常熟)人。祖仁济,字傅霖,号敬堂。喜藏书,尤好宋元旧刻,藏书万卷,室名照旷阁。父光基,字南友,一字心萱,早卒。叔父海鹏,字若云,一字子瑜,亦嗜书,以藏书闻名。  相似文献   

8.
<正>在明末的殉国者中,浙江绍兴籍的祁彪佳是著名的一位。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份1954年绍兴祁家捐赠的《祁彪佳绝命书册》,其中有一份祁彪佳亲笔墨书的《别叔婶书》。此份绝笔长28.8、宽27.8厘米,纸本。内容为"别叔婶书:侄男彪佳,遭时不造,为北师聘命所迫,念臣子之谊,之死靡他,今且永诀矣。但叔父、婶母高年在堂,不及奉养,不及瞻别,虽在九原,此心耿耿。望叔父、婶母颐养宽慰,勿以侄为念。吾家累代簪缨,今有侄殉节不为祖宗之辱,此叔父、婶母可以为喜也。已令理孙拨送田十亩,作秋宇府君祭产,少展为孙之意,方伯公墓前望柱,乞叔父成之。吾家祭产多不清  相似文献   

9.
元怀墓志     
元怀墓志是1925年3月出土于洛阳城北张羊村元怀墓中。志高81、宽80.5、厚19厘米。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八月廿日刻。此志楷书16行,行20字,原无题,当题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志。无撰书人姓名。志盖遗失,志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保存完好,字划清晰无损。文曰:“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姓元讳怀,字宣义,河南洛阳乘轩里人。显祖献文皇帝之孙,高祖孝文皇帝之第四子,世宗宣武皇帝之母弟,皇上之叔父也。体乾坤之  相似文献   

10.
正一恩维尔·霍查,1908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的吉诺卡斯特城,他的家族属于伊斯兰教中最虔诚的教派之一。在霍查幼时,他的父亲和大哥跑去美国做布匹生意,留在阿尔巴尼亚的幼子霍查,则处于叔父切宁的托管之下。叔父切宁在当地享有崇高声誉,曾出任过市长,对霍查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切宁是个无神论者,  相似文献   

11.
刘增堃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冀县燕家庄。旧社会在衡水、冀县一带,乡人谋生多有在京津古玩铺从业的传统。刘增堃就生在这样的世家。其祖父刘鸣珂在北京新华街经营字画装裱业,父亲刘自逸在北京镒光阁古玩铺做事,叔父刘曼卿在北京尊古斋古玩店从业。1937年刘增堃13岁时随家人进京,次年经叔父介绍,在北京鲜鱼口王德山铜器修理作坊学徒。王德山系河北衡水人,在京从事青铜器修复业,技术师承有自,且多能发明创新,对推动北京古代青铜器修复业的发展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4,(2)
<正>张金吾,生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卒于道光九年(1829年)。字慎旃,又字五十,别字月霄。江苏昭文(今常熟)人。祖仁济,字傅霖,号敬堂。喜藏书,尤好宋元旧刻,藏书万卷,室名照旷阁。父光基,字南友,一字心萱,早卒。叔父海鹏,字若云,一字子瑜,亦嗜书,以藏书闻名。月霄年十五而孤,赖叔父若云抚字长成。廿二岁入学,补博士弟子员。尝一赴省试,未售即弃去。月霄自幼熏习书香,年二十许即因企慕乡前辈汲古阁毛氏、述古堂钱氏遗风而笃志收藏,凡见有宋元旧椠及秘不经见者,不惜重价,期以必得,不数年即蔚然大观,与同里稽瑞楼陈揆并称"藏书二友"。月霄尝自谓①:"吾邑藏书自汲古毛氏、述古钱氏后百六十年来,无继起者,至君与金吾而此风复振……"可见其自期之道及自许之态。  相似文献   

13.
《钟山风雨》2013,(5):2-F0002
张书旂(1900~1957年),又名世忠,浙江浦江人,1900年8月6日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张有烈是清朝贡生。父亲张道行是秀才,善诗文。叔父张道垲除诗文外又擅长书画。先生自幼在家庭的教育下,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并在叔父的影响下迷上了绘画。1922年,张书旃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先学西画,后转学国画,拜艺术教育家吕凤子为师。192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金华母校七中任美术教师。两年后,调往福建厦门集美学校任图画教员,后又执教于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14.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季羡林先生很欣赏的一首诗,其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季先生的为人、为学正如陶氏的诗,本色、自然却又真淳。 漫漫求学路 季羡林先生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属临清市)官庄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终年以高粱饼子充饥,一年能吃上一两次白面就很不错了。6岁时,他赴济南投靠叔父,叔父对他很严  相似文献   

15.
我的经商路     
1941年月12月,我出生于一个商贾世家。父家陈国栋在大商埠汉口统一街开设了成记山货行、成大香烟号,圈内小有名气。叔父陈国钧已公派到美国华盛顿海军军官研究院深造。  相似文献   

16.
马祭泰是剑川地区民间流传较广的一个传奇人物,大约生活在明末、清初年间。他抑强扶弱、大义凛然、胆识过人、机智勇敢,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抱牛练出大力气传说马祭泰出生在剑川东乡桑岭村,从小父母双亡,一直由叔父抚养长大。叔父性情暴戾,经常对马祭泰不打则骂;婶婶偏心眼,把自己的孩子照管得好好的,对年幼的马祭泰则不管不问,饥寒冷暖从不关心,有时还冷嘲热讽,恶语相骂。叔父的几个小孩见父母对马祭泰如此,也鹦鹉学舌,对马祭泰老大不恭。马祭泰从小就饱一顿、饿一顿地度日,衣服经常破衣拉花,烂旧得不能遮体。冬天北风呼呼,霜雪遍地,马祭泰仍然赤着脚出来汲水、洗菜……有几次,他还被故意找茬子的叔父打得不敢回家,只能在草堆、破  相似文献   

17.
有幸跟蹇先艾老学习;交往近50年中。绝少听他主动谈及他的家世和亲属。文革浩劫之后,偶尔有几次,他才简略地谈起了他嫡堂叔父蹇念益的一些情况,说他叔父对护国运动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可是却鲜为人知。70年代末,我从大方调到贵铝工作,一个星期天,我从远郊赶来看望他。其时,这位著名作家刚从牛棚迁回,住到省文联后院的小楼上不久。谈话中,他告诉我,说由于他叔父和梁任公(启超)的亲密关系,1926年4月他在《晨报·诗镌》发表了新诗,任公看见后,曾给了很大的鼓励;还亲自为他书写了一把摺扇,写的是被誉为“词家之冠”的北宋词…  相似文献   

18.
《湖南文史》2014,(10):11-14
不当亡国奴艰难流亡路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仅三个月,上海沦陷,南京告急。叔父带领全家回安徽老家避难。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传来日军大屠杀的惨闻,我家虽有幸避过,但我小学同学及家人就有遇难被害的,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此后,日本兵舰常游弋到长江安徽段,炮击两岸村庄,我家住在长江边,深受其害和威胁。日本人要打到安徽来了,叔父说:“我们不当亡国奴,绝不给日本人做事。”  相似文献   

19.
不当亡国奴艰难流亡路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仅三个月,上海沦陷,南京告急.叔父带领全家回安徽老家避难.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传来日军大屠杀的惨闻,我家虽有幸避过,但我小学同学及家人就有遇难被害的,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此后,日本兵舰常游弋到长江安徽段,炮击两岸村庄,我家住在长江边,深受其害和威胁.日本人要打到安徽来了,叔父说:“我们不当亡国奴,绝不给日本人做事.”  相似文献   

20.
一 1908年我出生在江西宜黄的一个贫穷家庭。兄弟姊妹多且小,能做活的少,我的父母勤扒苦做,正常年景还可勉强糊口, 一旦遇灾荒年,则只能糠菜度日。 11岁那年,我到南昌投奔叔父。在叔父的帮助下,我进入乡村师范读书,之后又读南昌高中。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贺龙将军的司令部正好设在我们学校。受革命思潮的影响,当起义军于8月5日撤离南昌之际,我们几十名学生崽经贺龙允许, 随部队南下。我们这些学生崽沿途找向导,协助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因为我们这些学生崽热情勇敢,受到部队干部多次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