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华  张弛 《考古学报》2021,(2):297-316
目 次 一 居址中的动物遗存 二 墓葬与祭祀坑中的猪下颌骨分析 三 结论 八里岗遗址位于河南邓州市区东约4公里的白庄村北,该遗址是南阳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仰韶、屈家岭和石家河等文化的动物遗存,并发现少量前仰韶时期的动物骨骼.本文主要通过仰韶文化时期动物遗存和前仰韶时期动物遗存的研究,探讨这一时期的生业和葬仪等问题. 八里岗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动物遗存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出土于地层、灰坑和房址中,这类遗存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性质上属于"生活垃圾",与人类的生业活动直接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仰韶时期的动物生业模式,包括人类获取动物资源的种类与方式、家猪饲养状况等.第二类集中出土于墓葬和祭祀坑中,一般认为此类遗存与人们的仪式性活动密切相关,反映了动物的社会意义或文化意义,八里岗遗址此类遗存十分丰富,墓葬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猪下颌骨,为探讨猪在仪式性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仰韶时期家猪饲养状况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雕龙碑遗址第三期遗存是该遗址发现的最丰富的遗存,其特征与前两期遗存明显不同。本文根据目前所发表的雕龙碑遗址第三期遗存及相关材料,就这类遗存的年代、性质、渊源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这类遗存是屈家岭文化早期流行于汉水中游和汉东地区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即"雕龙碑三期文化"。它是在"油子岭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仰韶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后被屈家岭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史前文化     
1999年广富林遗址和2005年钱山漾遗址的重新发掘是近年来浙沪地区重大的史前考古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和研究视角。本刊此次集中刊发的由发掘和研究者撰写的相关研究文章,对这两个遗址的有关遗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遗存》一文认为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遗存的年代处于良渚文化结束阶段,相当于山东龙山文化中期偏晚阶段,以往研究者很少注意到良渚文化这个阶段的遗存。《广富林遗址广富林文化的分期和年代》和《广富林文化初论》两文都认为广富林遗址晚于良渚文化的…  相似文献   

4.
2010年9~10月,为配合新疆中泰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厂和电厂灰场的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两处厂区用地所涉及的西沟墓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遗址2处。出土铜、陶、骨、铁等文物近200件。遗址为青铜时代遗存。墓葬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墓葬为早期铁器时代苏贝希文化的遗存。晚期墓葬为公元7~8世纪的遗存,出土文物反映出多样化的文化因素,弥补了天山北麓地区唐以后考古材料的空白,为该地区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郧县三明寺遗址的发掘获取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通过对遗址不同时期的房屋基址的发掘,揭示了该遗址房屋构筑方式的演变。遗址包含的下王岗一期文化、西阴文化和朱家台文化遗存,基本反映了鄂西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6.
郧西归仙河遗址2009年度发掘获取了一批石家河文化、汉代、唐代、明代遗存,其中石家河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丰富了鄂西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内涵。归仙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和郧县青龙泉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文化面貌纯净,遗址中仅见石家河文化遗存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不见青龙泉遗址中出现的仰韶时期及龙山时期的其他文化因素。因此归仙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对于鄂西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界定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柳庄遗址进行试掘。柳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柳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商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夏商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江汉考古》2021,(1):42-49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等单位对宁波市奉化区下王渡遗址第Ⅲ区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初步确认该地点的文化堆积以河姆渡文化遗存和良渚文化遗存为主。通过发掘,我们认为该遗址为完善宁波地区史前遗址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大营子冶炼遗址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五分地镇大营子村南侧的大山的北坡上,包含东西两区冶炼遗存。东区冶炼遗存年代较早,至迟在公元前1 400年已开始冶炼活动。铅同位素、微量元素示踪研究显示大营子冶炼遗址东西两区均使用了来自林西县大井古铜矿的多金属共生矿石,直接冶炼铜砷锡三元青铜合金。大营子冶炼遗址东区冶炼遗存的年代测定,获得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年代测定结果,为探讨辽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变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正>目次一研究缘起二类型学分析与文化面貌比较三三星堆文化对十二桥文化的影响四峡江地区精品房阶段遗存分析五余论一研究缘起本文所说的十二桥文化早期遗存,专指以成都金沙遗址郎家村精品房地点出土商时期遗存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初期阶段遗存。金沙遗址精品房地点的发掘者认为,遗址出土商遗存属三星堆文化,年代约属三星堆遗址二、三期~((1))。江章华将精品房地点出土遗存归入金沙遗址第一期,认为该期具有十二桥文化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进行浊漳河流域早期文化考古调查活动中,对屯留柳行遗址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时期遗存。该遗址的遗物主要出土于灰坑H1和H2,两个单位所出的陶器在器类、质地、纹饰、制法上相同,表现出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阶段的典型特征。该遗址出土数量众多的尖底瓶残器,形态大多为锐角尖底、口部重唇,且两个部位的形态变化较小,应该代表了一个时间较短、面貌变化不大的文化发展阶段。总体来看,该遗址属于内涵单一的庙底沟文化中期阶段的典型遗址,出土陶器与晋南地区同时期陶器面貌基本一致,而与晋北同时期陶器差别较大,反映出仰韶文化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因距离和地理环境而造成的面貌差异。柳行仰韶文化遗存为深入认识山西东南部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小南山遗址出土遗存划分为小南山文化和新开流文化两种文化遗存,对二者的年代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对查海遗址的分析,建立起兴隆洼文化及该文化玉器发展的年代标尺,为相关考古学文化年代的判定树立了参照系。继而讨论了塔布敖包遗址、哈克遗址第一期遗存及北山洞遗址第三期遗存的年代,明确了三者的年代晚于小南山文化,而与兴隆洼文化共时。梳理了公元前5000年以前东北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玉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齐家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一支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以尕马台、宗日、高渠顶等遗址为代表的齐家文化遗存,分布于黄河上游共和盆地及周边,在与其他地区齐家文化面貌总体特征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独特之处,这种大同小异应当是文化内部的地域性差异。该地区分布的齐家文化遗存当属于齐家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可称之为“尕马台类型”。其年代跨度较大,以高渠顶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不晚于齐家文化中期,并有可能进入到齐家文化早期晚段,上限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以尕马台遗址和宗日遗址为代表的遗存年代较晚,属于齐家文化中晚期。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形成应是东部地区齐家文化向西扩张并融合了部分土著因素的产物,去向暂时不明。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非常丰富,形成各自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序列,与黄河流域其它地区和海河水系同时期的文化类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长城地带的原始文化互相影响,由于地处与农业交界地带,受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影响颇多。与中原地区相对照,主要的文化遗存包括相当于仰韶文化早、中期的白泥窑子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仰韶文化晚期的庙子沟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以阿善三期为代表的遗存,与西王村二期至庙底沟二期相当;以老虎山遗址和永兴店遗址为代表的遗存,相当于龙山文化早、中期;还有与龙山文化晚期相当的客省庄文化系统的遗…  相似文献   

15.
张家山遗址是江汉平原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包含有新石器时代的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这几个文化一脉相承。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和考占学文化谱系提供了一批新资料。  相似文献   

16.
1959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巫山大溪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科学的考古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200多平方米,嗣后经对该遗址发掘资料的整理,研究者初步判断,其遗址的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出土的各类遗物,其文化面貌独特、新颖,不仅为以往在长江上游发掘的遗址中所不见,甚至在整个长江中游地区也还没有发现过如此类似的遗存。  相似文献   

17.
陶志远 《东南文化》2021,(5):100-111
黄鳝嘴文化是在考古材料不断丰富的情况下为考古界所确认的新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之间的平原地带.该文化距今约6200-5700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以塞墩遗址该文化墓葬早期遗存为代表;中期以黄鳝嘴遗址墓葬遗存为代表;晚期以塞墩遗址该文化墓葬晚期遗存为代表.黄鳝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在黄鳝嘴文化早期已然发生过直接或间接联系,可相互之间的影响却较小,但这微弱的互动却是大汶口文化向该地区不断施加影响力的滥觞.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龙川县的山中埂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古代遗迹16处,出土一批陶、石器遗物.遗址可分为两组不同的文化遗存,第一组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虎头埔文化特征;第二组为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粤东北地区的考古资料,对认识岭南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元地区是现今蜀道保存最好、遗址数量最多、遗存类型最丰富和最重要的地区之一。2011年7~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组队对蜀道广元段及相关遗存进行了考古踏查,将蜀道广元段分为北、中和南三区,并将发现的文化遗存划分为关隘遗址、铺驿遗址、古道遗存、墓葬群、城址、生活遗址、宗教遗存7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广东博罗银岗遗址第二次发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此次发掘是继1996年之后对该遗址的第二次发掘。在广乐地区,与银岗一期文化内涵相似的遗存一般称为“夔纹陶类型遗存”,与银岗二期文化内涵相似的遗存一般称为“米字纹陶类型遗存”。此次发掘再次证明了两类遗存的早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