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舟 《黑龙江史志》2021,(6):41-43,61
宫女是古代社会中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深居后宫,其生平事迹鲜为人知.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大量唐代宫女的墓志拓片,是研究唐代宫女的重要材料.这些宫女墓志有着明显的格式化书写方式,这种书写方式体现出唐代后宫的管理制度,也反映出唐代宫女身上共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献中对食词义有二:一作普通词,指"面对食物"或"共同进餐";二作历史专用名词,特指古代皇宫内部宫女与太监之间,甚至宫女与宫女之间结合成"夫妇"的特殊历史现象。在历代史书中,"对食"大多是作为普通词出现在文中,在没有特别的证据下,对"对食"的理解不宜作为第二种情况处理,以免流于荒诞。  相似文献   

3.
泽川 《文史月刊》2011,(7):30-30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按制度,宫女的衣服要整洁华丽,以前各朝宫女衣着统一用绸缎,开支很大。朱元璋为了节省费用,下令宫女一律用纸做衣服护领,  相似文献   

4.
刘亮 《文史月刊》2012,(3):20-20
在古时候的宫廷中,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单以唐代为例,只有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才有成为嫔妃的资格,而身份卑贱的宫女一般来说是无缘博得皇上宠幸的。有少数貌美的宫女即便得到皇上青睐,甚至生下皇子,也未必就能“翻身农奴把歌唱”。因为宫女们生下来的皇子算是“庶出”,很难被立为太子。所以,宫女们的境况比起后妃来要凄惨得多,她们只能悄无声息地熬过一天又一天单调而苍白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清朝皇宫的女性以宫女居多。当时清政府规定:"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也就是说每三年一次八旗选的是秀女,主要为妃嫔、贵人等,有的也为宗室子弟选福晋;每年一次内务府属旗选的,官书也称秀女,实际是使女(后来也称宫女),她们主要从事服侍、洒扫、杂役等粗活。据《宫女谈往录》记载:女孩子长到十  相似文献   

6.
项羽的传说     
人们一说起项羽,都知道他力大无穷,天下无敌。据说他不是凡人,是西海龙王的女儿生的。现在我就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听。母亲是龙女相传西海龙王的女儿,生活在漂亮的水晶宫里,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珍肴美味,身边宫女仆人成群。倦了,她就躺在象牙床上休息;闷了,就叫宫女们唱歌跳舞;  相似文献   

7.
游览昭君墓     
张畅 《文史月刊》2007,(4):F0002-F0002
高达33米的昭君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占地阔大,环境优雅。据说内蒙有昭君墓10多处,唯这一座与史书记载相符合。昭君名王嫱,字昭君,秭归人,汉元帝宫女。当时皇帝按图召幸,宫女皆贿赂画工,昭君自恃貌美,不去贿赂,画工乃恶之。  相似文献   

8.
文史精萃     
哪些人能出入紫禁城紫禁城是皇帝所居之处,除了太监、宫女和王公大臣以外,其他的人一般是不能进紫禁城的。而且王公大臣也只限于乾清门之前的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今年适逢闰八月。忆起慈禧太后的贴身宫女荣儿在我家帮佣期间,多次谈到庚子西逃时宫里一行人在路上过了三个中秋节的情况,现仍以宫女口述形式,连缀成篇,是为前文之补遗。 算起来,慈禧銮驾离开宫里已经一个多月了。听老太后念叨,满想赶到太原府过中秋节,据说山西巡抚毓贤有奏折来,预备好中秋节在太原府接驾。大家都喜滋滋的。万没想到天不作美,连续的秋雨不晴天。没法子上路,  相似文献   

10.
侠影琴声     
一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的父亲清世宗雍正皇帝,靠了“血滴子”的帮助,杀死了许多反清复明的志士和武林豪杰。被害的人常常无缘无故地丢了脑袋,又毫无线索可寻,有时连尸首也找不到,闹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提起“血滴子”三字,无不谈虎色变。但“血滴子”究竟是什么?是一种秘密武器,还是一种融解尸体的药物,还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刺客?那只有被害的人才清楚。后来,雍正自己也不明不白地丢了脑袋,据说是被一名身怀利刃的宫女所杀,这宫女,有人传说  相似文献   

11.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许多是写女子的,这些女子有未嫁之女、已嫁之女及娼门之女。通过白居易这些描写女子的诗歌,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这些一生都处于不幸之中的女子表达出了深深地同情与惋惜。  相似文献   

12.
紫禁城是皇帝所居之处,除了太监、宫女和王公大臣以外,其他的人一般是不能进紫禁城的。而且王公大臣也只限于乾清门之前的范围,至于后宫是不能进的。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王昭君(生卒不详)是一位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她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即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这个美丽的民家姑娘,年纪很轻的时候就被汉元帝选进宫,成为一名普通的宫女。封建社会里,皇帝有三宫六院,嫔妃美人数以百计,因此,有很多被选进宫的美女,一辈子也见不到皇帝。王昭君入宫以后,也和那些不幸的宫女一样,忍受着深宫的寂寞和凄凉,几年也没有见到皇帝。她悲怨,嗟伤,痛苦,身在禁宫。  相似文献   

14.
女子解放与家庭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就静态而言,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衡量女子解放程度、家庭性质及其文明程度的最切实、最具体的标尺,而家庭状况的优劣又是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女子问题解决与否及所处阶段的晴雨表。女子地位与家庭的合理程度互为参照,可以达到毫厘不爽并澄清许多的假象和谎言。以历史运动的眼光看,女子解放与家庭变革在实行上是贯通合一的。家庭变革的问题,总是因女子问题而提出并以女子解放为其起点。因为女子在家庭乃至社会中处于最底层、受苦最深重。女子解放以家庭变革作为其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也是由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所决定的。历史上作为阶级社会基本结构单位的家庭,不仅意味着女性的被奴役,最顽固地维护着  相似文献   

15.
清末,一些进步女子提倡女权,因此刊行了女子报。女子报中有名的是《女学报》和《中国女报》。《女学报》是中国第一张女报,由陈撷芬创办。《中国女报》乃秋瑾所创办,年份较后。  相似文献   

16.
生命麦田里恬静的哀歌者——论晏殊词中的采莲女子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莲"是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农事活动,也是我国文学中一个古老而常青的文学意象。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关于"采莲"的名篇佳作,采莲女子的形象更是千姿百态、千情万愫。在众多光彩照人的形象中,北宋"太平宰相"晏殊词中采莲女子的形象独具魅力。她不是普通的采莲女子,却有着普通采莲女子的美貌和情愁。她诉说和演绎的是一种对生命淳朴而又真实的感悟,为生命的无奈开拓一个睿智的高度,为人生的忧伤提炼一种恬静的气度。  相似文献   

17.
丛小平 《清史研究》2003,13(1):87-97
本文考察晚清女子学堂的发展过程 ,认为在民族主义思潮的鼓动下 ,原属于家庭范围的传统女学向近代女子教育转变。地方改革派士绅及官员积极参与建立女子学校 ,在激进与保守的双重压力下清政府将多种形式的、分散的近代女子教育融入民族国家建设中。国家为培养新国民 ,而借用传统观念 ,强化女子在儿童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建立了官立女子师范学校。作为最高的国家教育机构 ,女子师范不仅提供了女子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而且将女子在社会上的工作合法化。  相似文献   

18.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在世界女子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发端于19世纪的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艰辛历程。研究和分析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子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常氏知耻女子学堂”是榆次车辋富商常氏家族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独家创办的一所私立女子学堂。商人家族兴办新式学堂,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而常氏家族,不仅兴办新式学堂,而且兴办女子学堂,首开女子入学读书之先河,从而丰富了近代山西教育的内容。这对于晋商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新课题。 “常氏知耻女子学堂”的创建 中国女子教育历来为人忽视。几千年来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女子无才便是德”,禁锢了包括女子在内的人们的思想,女子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地处内陆的山西更是如此。即便是少数官宦富商家族的女子能…  相似文献   

20.
傅璇琮  周建国 《文献》2004,(2):60-69
一 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历史名画,历来以为是唐初阎立本所绘.徐邦达先生主编《中国绘画史图录》上对此画是如此说明的:"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宋摹本)","设色画: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西藏使臣禄东赞的一段故事.画中李世民乘坐着'步辇',由四宫女抬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