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榄菊花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代.小榄艺菊之风已盛,每逢菊花盛放之时.人们借菊会友.聚集三五知己,酌酒赏花,对菊吟咏,极一时之盛事。到了清代,这种原本流行在中原地区的菊花民俗文化已在北京及广东小榄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2.
自五十年代至“文革”前夕,北海公园的画舫斋、陟山桥桥西的半山阁和第二美术服务部的二楼和平画店是集中展览当时北京市为数不多的书法名家的书法篆刻作品的固定场所。北京书法研究会是这些老人从事工作的正式组织。在《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张伯驹先生名下有下列文字:“张伯驹,河南项城人……建国后,曾创办古琴研究会、北京书法研究会,任会长。又历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京剧艺术研究社副主任委员等。”  相似文献   

3.
北京天桥的民俗文化 ,它的影响不仅限于北京。国内一些大城市都有类似天桥的地方 ,如天津的“三不管” ,南京的“夫子庙” ,开封的“相国寺” ,上海的“徐家汇”等 ,都属于市井文化 ,它们蕴藏着民间文化的丰厚资源 ,又是最好的文商结合体。我是个老北京 ,30年代中晚期 ,几乎天天扎在天桥 ,第三拨“八大怪”都见过。与“八大怪”同时期的名艺人 ,也看过他们的绝技。掼跤家沈三沈三 ,号友三 ,“八大怪”之一 ,以武术掼跤 (即“摔跤”)驰名于天桥。他是最早设掼跤场的 ,身材特好 ,虎背熊腰。怀有绝技 ,屡屡获奖。他的“双风掼耳”最有名 ,曾被…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20年代,我出生在北京一个没落的世家。回忆起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过年”了。 “送信儿的腊八粥” “送信儿的腊八粥”,是当年老北京人的一种习惯说法,意思是“腊八”一过,过年的准备就要开始了。 从“腊八”以后,拆洗衣被,缝制新衣,这些过年准备,就全面铺开了。  相似文献   

5.
现而今北京城30岁往下的人,面对一幢幢新式住宅楼群和一片片小区绿地,画儿一样的场景,恐怕连想也想不出解放前的旧北京是个啥模样儿。 “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残破的城墙,汪着臭水的护城河畔,缓慢疲惫地走着由打“口外”拉来的骆驼。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铜铃  相似文献   

6.
丁龙嘉 《炎黄春秋》2010,(12):63-69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召开之后,以王效禹为首的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全省“反对为‘二月逆流’翻案的邪风和复旧倾向”,简称“反复旧”。“反复旧”,实质上是1967年“反逆流”的继续。历时半年的“反复旧”,不仅在全省造成了新的动乱,而且波及兄弟省,从而干扰了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引起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注意。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之后,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直接指导下,分山东全省和中央在北京举力山东学习班两条线,解决“反复旧”问题,进而解决山东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北京新街口大街以西,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菊园——洁园。这是先父为从事园艺培植菊花而辟的。先父(1884年-1962年)名文嘉,字任甫,湖北嘉鱼人。他生性耿直,晚年在敌伪盘踞时为避免汉奸纠缠及日寇胁迫,蓄须隐居,种菊自娱,保持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气节。他在北城墙根净业湖畔构屋辟园,莳花艺菊,取“洁身自好,闭门啸傲”  相似文献   

8.
瀛生 《北京文史》2006,(2):34-38
摇会 有一首《京都竹枝词》描写过北京的摇会:“摇会人多笑语喧,凑钱月月典衣裨。风闻严禁齐丢手,最苦白签难诉冤。”摇会又叫醵金会,北京叫写会。这种会是储蓄的一种方法。它没有银行存款的繁琐手续,却有缓急相济之便,办好了可以称为益举之事。习惯上称起会之人为“会头”,按月出资者为“会员”(会员多少由会头决定),约定出资的数目,  相似文献   

9.
菊·竹·民族     
菊篇喜爱菊,喜爱它淡淡的幽香,喜爱它朴素而不华贵的外衣,喜爱它高洁而不庸俗的气质。晋陶渊明独爱菊,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哉优哉的画面,这是他“性本爱丘山”的真实写照。司空图也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诗的意境就是“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而诗的品性则应当是“人淡如菊,淡不可收”。菊,蕴含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性;做人,就应当像菊。竹篇也喜爱竹,喜爱它的参天耸立,喜爱它单纯而不  相似文献   

10.
旧京奇事录     
《旅游》1994,(8)
离了谱,走了轨,一时又难得其解,就为奇为诡。旧北京城里有好多奇诡之事。 “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是真是假 是真。过去,旧京城里这句话广为流传,是把它看作玄不可测的天机:如果潭柘寺被烧了,北京城必定被水淹。因为北京城原是个海眼,潭柘寺修起来,水妖镇服了,海水也就退了,这之后北京城才得以建起来。潭柘寺要是失火,北京城的气数不就尽了吗!水妖不就又回来了吗!不信这个的,自然也就不信会有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事。其实潭柘寺确被火烧过,北京城确被水淹过。 潭柘寺天王殿前,有一口直径1.85米的大铜锅,这口锅早先在东跨院北房的西次间。现在那儿还有一  相似文献   

11.
1914年11月底,国史馆纂修、代馆长王闿运主持馆务的宋育仁匆匆离开北京,他是被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递解回籍”的。  相似文献   

12.
周任静 《神州》2012,(29):36-36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利用文化人类学的原理,通过她自己的“文化模式”思维理论成功解读了日本文化形态之作品,其成就成为各国研究日本文化的经典。“菊”与“刀”这两个原本毫无关系的物体,因为日本走到了一起,它不仅仅代表了日本民族中矛盾的民族性格,更是日本民族刚柔并进文化模式的缩影。本文以《菊与刀》这本书为背景,通过文化人类学视角来研究“刚柔并进”的日本文化模式,并论及研究背后带来的重要意义,以及为以后研究所引发更多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清朝旧事     
潘小平 《江淮文史》2009,(2):171-176
李鸿章送礼 封建旧官场,送礼的名堂是很多的,除一年“三节两寿”的“节敬”、“贺仪”外,冬天有“炭敬”,夏天有“冰敬”。这当然是文雅的说法,说白了,就是送些银子给你烤火、吃冷饮。左宗棠做闽浙总督时,据说每年冬天送给工部右侍郎潘祖荫的“炭敬”银子,照例是1000两,这是报他多年前的救命之恩。  相似文献   

14.
去年夏天 ,我在北京《志书通鉴》座谈会上曾建议 ,不要再用“旧志”和“新志”之称 ,应该改为“历代方志”和“当代方志”。会上有些同志表示赞同。其实这是一个应该弄明白而又偏偏被忽视的问题。“正名”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经过若干时间之思考 ,我感到有必要作短文再作一些说明。“旧志”之说由来已久 ,而且在方志界相沿成习 ,但此说并不正确。前辈方志学家朱士嘉等有《中国旧志名家论选》一书 ,书中所谓“旧志名家”范围是从 1 6 76年至 1 94 0年 ,从顾炎武至黎锦熙。《中国方志大辞典》一书中专设有“旧志用途”一目。仓修良著《方志学通…  相似文献   

15.
旧京的旅店     
自从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北京发展很快。到了明代中期,北京已成了闻名中外的大都市。各地公差、应试举子、商贾经常往来北京,促使北京旅店业兴旺起来。自明至清鸦片战争前,北京的旅店大体分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6.
菊花是美好品格的象征。南宋刘克庄《念奴娇·菊》中说菊“尚友灵均,定交元亮,结好天随子。”天随子是陆龟蒙的白号。天随,语出《庄子·在宥》“神动而天随。”意即精神之动静皆随顺天然。自从菊花有了屈原、陶渊明、陆龟蒙这几位特立独行、洁身自好的友人,便获得精神和灵气,自非凡花闲草可以比拟。  相似文献   

17.
襄阳旧忆     
我于1963年8月生于山西大同解放军装甲兵学院。装甲兵学院的前身,是上个世纪50年代解放军最高军事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装甲兵系。1957年年底,军事院校大发展,军事学院各个系各自单独组建相应的军、兵种学院,装甲兵系扩为装甲兵学院,由南京迁至大同,院长由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员的许光达大将兼任。“文革”时林彪发布“一号命令”,装甲兵学院于1969年解散,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家属都迁往设在湖北省襄阳地区的军委装甲兵襄樊“五七”干校,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蓬勃开展的集邮活动中,全国各大城市都有本地区的特点。北京是文化故都,集邮历史比较悠久,很早以前就出现了陆志韦、袁寒云等著名集邮界人士,也有了“北  相似文献   

19.
昔,潭村、新塘村、长泣村互不通婚。因村名均带“水”,粤人以“水”即“差”解(如:水皮、水斗、流口水),“水水联亲”,则水上加水,更水(差)。  相似文献   

20.
《雪球》和“雪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观琼 《民俗研究》2000,(1):149-152
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为重视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材料提炼、概括和提升出理论性的成果。回顾人类学研究史,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cnc—dict)的《菊与刀》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一部人类学著作,作者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深刻分析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不仅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而且在日本公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八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