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一早在1955年5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就提出:"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共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提起周恩来,人们会立马联想到他在1927年领导了南昌起义、在1936年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1945年参加了国共重庆谈判、在1949年担任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在1954年的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周恩来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外交工作、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一点是——周恩来在对台工作上同样卓有成效,他正是"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提出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3.
吕春 《贵阳文史》2006,(5):60-61
章士钊请缨出使,蒋介石欲动又止50年代中期,台湾的社会政治局势逐步稳定,岛内人民期望和平,与此同时,中共也开始致力于大陆的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在此情况下,中共的台湾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方针。1949年参加过北平和谈的南京政府代表团代表章士钊更是激动不已,向周恩来主动请缨去香港,找他滞留在香港的国民党故旧,去向蒋介石做工作,沟通与台湾的关系,争取实现国共谈判。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了尽早打通与台湾的关系,同意了章士钊的请求。为此,中共中央专门给蒋介…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台湾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会见外宾时几次提到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非会议情况时,也向台湾当局发出了和谈信号,后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决定,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的名义,发表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9条方针政策。正如邓小平所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能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然而两岸关系将来怎么走法?谁能出面沟通两岸联系与对话?这个人至关重要,他既要有一定的威望,又要热心国家统一大业。经长时间的酝酿,各方面的目光集中于一个人———李耀滋。一…  相似文献   

5.
李晓勇 《百年潮》2005,(2):18-25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山城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并为其所左右,而由亚、非两大洲国家自主召开的国际会议,它所诞生的"万隆精神",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和重大的影响.周恩来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成为闻名世界的一流外交家.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于1953年底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推动会议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刊2006年第8期曾刊登了《周恩来南海密晤台湾国民党要人》一文,文章就周恩来1963年12月上旬在南沙会晤台湾国民党要人的史实做了一番探讨,但是具体在南沙的哪个位置,文章并没有交代。在1993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中,1963年12月6日-12日,没有任何关于周恩来公开活动的记载,那么他这几天到底去了哪里?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提到的唐家会谈又是怎么回事?本文作者根据父亲(时任万山要塞区工程指挥部少校副政委)周奎的回忆以及相关的一些资料,认为,周恩来当年"失踪"的那几天,就是在位于广东省中山县的唐家万山要塞(当年直属广州军区,我国四大海防要塞之一,现属珠海警备区),与台湾来的国民党客人举行会谈的。  相似文献   

8.
蔡锦松 《民国档案》2000,5(1):103-108
1949年9月25日、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分别率领国民党新疆军政人员通电宣布起义。新疆实现和平解放;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五星红旗插到承化(阿勒泰)和帕米尔高原上,最终完成了对新疆的历史性进军。 新疆的和平解放,是毛泽东、周恩来亲自部署的。早在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之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润弼时、彭德怀和贺龙就解放新疆问题,与参加会议的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交谈,向他“说明进军新疆的战略意义,鼓励我们发扬红军不怕艰难的革…  相似文献   

9.
张炜 《文史博览》2010,(6):25-26
<正>本刊在2010年第4期刊载了《1963,周恩来在万山要塞"失踪"的那几天》一文,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作者发来信函,阐述自己的看法,本文是其中的一篇。--编者诸多史料表明,周恩来于1963年12月在南海会晤了台湾国民党领导要人,但这个来自台湾的要人到底是谁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4,(1):F0002-F0002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批评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张闻天在会后根据多数人的发言特别是毛泽东的发言,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明确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退出苏区后遭到的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而周恩来为党  相似文献   

11.
万隆相会 1955年,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陈毅元帅随同参加。这是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与操纵的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陈毅结识了西哈努克亲王。  相似文献   

12.
叶炳炎 《古今谈》2005,(2):47-5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主持下,于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力求争取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以利社会主义建设。全会公报首次提出“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昔日的“解放台湾”的提法。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共关系逐步由合作走向摩擦,前后经历过三次"国民党反共高潮":第一次是1939年12月爆发的山西新军事件;第二次是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第三次是1943年5月,国民党准备闪击延安。中共党史著作对此多有叙述,然而往往没有注意到,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共高潮"前后两年多期间,国共关系一度相当缓和,且有过一段较为密切的接触,特别是1942年这一年,蒋介石主动提出要与毛泽东会晤。为此毛泽东多次致电在重庆的周恩来,希望面对蒋介石会商国共关系,后因周恩来的反对,而改派林彪到重庆见蒋介石。最终双方因差距过大,谈判不了了之。此后不久,随着共产国际的解散,国共双方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对抗。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月内四次公开强调因势利导1966年11至12月,针对"文化大革命",周恩来在不到30天时间内四次公开强调"因势利导"。11月19日,周恩来出席谷牧主持的工交座谈会,在讲话中把当时的形势概括为"方兴未艾,欲罢不能,大势所趋,因势利导"四句话,要大家抱着"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的态度,因势利导,挺身而出,保卫党和国家的利益,个人被冲垮了也毫无抱怨。11月27日,周恩来在中央负责人集体接见外地来访师生和群众的大会上讲话,指出目前形势"是大  相似文献   

15.
反对侵略,捍卫主权——周恩来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的斗争余科杰一1950年6月,正当中国人民积极准备解放台湾之时,美国侵略者在出兵朝鲜的同时,悍然下令第七舰队“驻防”台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中国人民不得不暂时搁置解放台湾的行动计划,在出兵援朝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于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在贵州黎平县城二郞坡胡家店铺内。会议由周恩来同志主持召开,中心议题是讨论当时亟待解决的关于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整理先父柳溥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遗物时,发现先父1972年4月28日写给周恩来总理并转中央有关负责同志的一封信。该信是关于28个半布尔什维克问题的。这个问题涉及1925~1930年间莫斯科中山大学内国共合作、国共分裂、共产国际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见分歧和中共内部的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所谓“28个半布尔什维克”问题就是这场斗争的产物。先父在信中悦:“近见《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即中央三办学习班上某某同志发言录音稿,“文革”期间的一种非公开出版的小册子──笔者注)中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怎样战胜王明叛徒…  相似文献   

18.
"1937 年12月12日,蒋介石为何在日军完全包围了南京的情况下,向南京卫戍部队的唐生智军发出了撤退命令?"这是笔者长年来的疑问.<蒋介石日记>是解开这一疑问必不可少的史料.笔者从<日记>中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戒备心理,那时他还在持续探索"中日和平"的可能性.蒋介石在<日记>中首次提及南京被日军占领的惨状是在日中"和谈"中断后的1938年1月22日,在那之后,他开始认真考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时,周恩来(右)、叶剑英(中)、秦邦宪(左)应张学良之邀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为了尽快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后形成,党中央派周恩来同志作为全权代表同国民党代表张冲进行关于国共合作各项具体事宜的谈判。至1937年4月,双方就国共合作框架协议已初步达成一致,只在关于红军改编等敏感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然而蒋介石集团却玩弄“假和平”的阴谋,处处为和平谈判设置障碍。对代表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周恩来,更是恨之入骨,欲置之死地而后快。1937年4月25日,周恩来和张云逸等同志一道,…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之一."一国两制"构想孕育于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对毛泽东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所作的概括即"一纲四目",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直接思想渊源.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到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认"一国两制"的构想,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阶段.1984年6月以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又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且由理论变为法律、变为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