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1952年我国成立了首个国家级民族艺术表演团体——中央民族歌舞团,在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这一阶段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形式为依托国家外交活动进行,附属于国家外交活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有意识地将少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在多种文化样式共存的今天,许多地方文艺团体步履艰难,尤其是以少数民族需要为市场的民族文化团体都面临生存发展的危机。以我省民族自治县表演团体为例,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县、2个享有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县级市,各自治县成立伊始就先后成立了各自不同风格特色的艺术表演团体。但是,截止1996年,以表演民族歌舞为主的10个文艺表演团体,能够坚持正常演出的仅剩下了喀左蒙古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由此拉开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工业到商贸服务业,从小型企业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从企业到事业,从管理体制到运行机制,从经营体制到产权制度.并逐步由经济体制延伸发展到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是其他一切改革的基础和核心,只有经济体制改革改好了,  相似文献   

4.
刘进贤 《羊城今古》2006,(4):F0003-F0003
广州芭蕾舞团成立于1994年1月,是广州市政府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团长、艺术总监是著名舞蹈家、国家一级演员张丹丹女士。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1年为改革的酝酸和初步展开阶段,在这个阶段,改革的任务虽已提出,但由于思想不够解放、改革措施不配套等原因,成效不彰;1992~2001年为改革的稳步推进阶段,在这个阶段,改革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于文化体制改革重大意义和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仍不够充分;2002年至今为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阶段,这个阶段的改革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提速,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年轻的苏维埃俄国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之后,从1921年春天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这是一次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的“非常共产主义”体制的全面改革。根据改革的实践经验,列宁在1923年1月口授  相似文献   

7.
国债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管理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债自1981年恢复发行起至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基本处于恢复阶段,改革的重心以制度重建和调整为主,主要包括发行管理和流通管理。1993年《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正式颁布后,分税制改革开始实施,国债管理改革主要包括对中央财政赤字弥补方式和对国债使用、发行、结构、流通等环节的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财政确立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定位,由此开启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8.
陈劲松 《江淮文史》2008,(5):169-176
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对文化部门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及其管理方式的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繁荣文化事业。从1978年算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曲折历程,从体制改革上考察分析,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杜光 《炎黄春秋》2013,(4):11-14
1988年7月12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大会,宣告了自己的诞生。研究会的宗旨是"广泛联络从事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团体和个人,通过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它虽然自我定性为"全国性的群众学术团体",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这个主题的特殊敏感  相似文献   

10.
陆百甫 《百年潮》2023,(1):24-28
<正>改革调查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首先从安徽凤阳县和肥西县两个地方开始。当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解决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当中“大锅饭”问题。刚开始改革推进得还比较顺利,农民要求非常强烈。1979年、1980年两年,随着整个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村和农业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效果非常显著,可以用四个字来讲,就是势如破竹。到1981年春天的时候,农村改革已经在全国铺开了。当时党中央的态度非常明确,允许农村改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于是中央政策层面上放松了,“紧箍咒”没了。  相似文献   

11.
张琳 《黑龙江史志》2014,(16):36-37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重任。要完成这一重任,改革文化体制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改革我国文化体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艺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文化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显得力度不够,步子不大,缺少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突破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文化体制的转型相对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有其必然的缓慢和滞后性、以及力求渐进、稳妥的策略选择而外,最关键的是国家还没有适时确立文化体制改革的产业化目标。文化产业是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方式进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的市场主体的总称。产业化是相对于事业化而言的。实施我国文…  相似文献   

13.
正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五大事件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鼓励农民发展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和推行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其中土地制度改革从体制根子上解决了农产品供给激励机制缺乏问题,为中国在40年里利用人口红利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难  相似文献   

14.
易振球 《百年潮》2023,(3):24-29
<正>广东江门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初期,江门是广东的老牌工业重镇,拥有一批大中型国营企业,有着厚实的工业积累和沉淀。1983年,江门从佛山地区分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地级市,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和鹤山,变成了市管县的体制。1984年,江门被列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改革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将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在改革的进程中,“三个有利于”标准被引入社会主义价值判断体系,社会主义的本质被确定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相似文献   

16.
龙新民 《百年潮》2012,(8):11-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率先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伴随着经济领域改革大潮的兴起,文化体制的改革也逐步被提上重要议程。今天,  相似文献   

17.
正1979年春到1985年2月,中国农村进行了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体制改革,将农村基层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革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从而使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时我在民政部民政司工作,有幸成为这场改革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18.
士心 《福建史志》2010,(6):17-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省逐步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开始.随后进行以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为中心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计划经济是靠行政力量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是靠市场力量配置资源。市场力量主要工具是价格。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行政决定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市场决定价格,即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改革就是由行政定价改为市场定价。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价格改革是最关键的一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无一不把价格改革放到重要位置。1984年,国家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难度最大的是价格改革,而价格改革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今后5年主要是过价格改革这一关,这一关过好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相似文献   

20.
李娟  刘晓哲 《沧桑》2011,(1):208-210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文化发展百舸争流、各显神通,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仍不到位、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备、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不完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差等。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