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念 《上海地方志》2023,(4):31-38+95
明朝政府提倡“以孝治天下”,在官方引导和贵州儒学的兴盛下造就了明代贵州社会孝亲敬老之风。明代贵州方志中有大量孝行记载,不仅有男性还有女性,其孝行充分体现在病床前尽孝、割股疗亲、舍身救亲等多个方面。明代贵州孝行特点有:多为照顾生病父母、女孝多表现为奉养公婆、孝行多受表彰等。明代贵州孝行促进了贵州重孝风气的形成,但也使得愚孝行为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
王玉贵 《安徽史学》2016,(5):117-130
私有出租房屋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市的私租房改造于1956年初开始试点,1958年"大跃进"高潮中基本完成。20世纪60年代前中期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发动后,房改逐步推向农村集镇,且政治色彩日趋浓厚。"文革"爆发后,在发动"二次房改"的同时,还冲占和低价收购了大量下放户的私有房屋。苏州市私租房改造的基本方面应予充分肯定,但也遗留了诸如自住与改造划留不清、私自降低起改点等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初,房改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抗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是根据地政府领导下的,利用民间戏剧形式进行革命宣传的文化改造运动。戏剧运动中,政府通过组织成立革命剧团、团结教育民间艺人、发动群众参与创作、配合中心任务宣传演出等方式,将文化的改造与根据地社会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戏剧运动,根据地政府不仅达到了以民间文化形式宣传革命、教育群众的目的,而且实现了以戏剧为中介对根据地社会的全面动员和改造,使政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到根据地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全社会开展拥军优属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和优良传统之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党和政府将拥军优属纳入抗美援朝运动范畴,并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庆期间持续组织相关活动。其中,北京市于1951年、1952年、1953年春节期间,密集开展了宣传动员、实物慰问、军民联欢、寄送慰问信、慰劳伤病员、组织赴朝慰问团等一系列拥军优属工作。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春节”拥军优属运动的蓬勃开展,对于鼓舞志愿军指战员士气,丰富抗美援朝运动人民性的形式和内涵,解决烈属、军属的生活困难,提升社会优抚工作质量,巩固军民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历史变迁视角而进行的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私房政策经历了从保护到改造的重大转变。这种认识未重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领导角色这种连续性。从利用私房本身到限制其经营,并最终改造其所有权,这是一种政策的形成而非转变,也较好地回答了"承认"与"保护"、"所有权"与"经营权"、"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等问题。此外,私房改造还改变着房主的生活方式,区分了"合理利润"、"投机剥削"和两种"资料",一定程度上照顾了房主生活。这是私房改造虽有问题但仍能顺利完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921年,在海军部的推动下,民国北京政府设立海界委员会,讨论海界划定及海界相关事项。海界委员会就海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海界划分的原则与方法、各种海域的具体勘划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海界委员会的设立表明,民国北京政府此时已经意识到了海界的重要性。此次海界讨论虽未直接促成民国北京政府颁布领海界线法令,但还是具有积极意义。当然,海界委员会只是一个临时性会议机构,存在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8.
李沛霖 《安徽史学》2017,(6):116-125
本文拟由电信法例保障战时军事通信,电信组织相适战时军事需求,电信建设满足战时军事推进,战时军事发展与电信财务困境等四个维度着力,分层透视其时电信与军事领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段永富 《旅游纵览》2013,(7):217-218
东北讲武堂是民国时期中国四大军官学校之一,张氏父子通过苦心经营,将讲武堂办成了驰名全国的著名军事院校,同时也为奉系军事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东北讲武堂的设立,一方面提升了奉系军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宣扬了爱国主义思想。此外,在学校的开办过程中,张氏父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10.
屠苏酒是汉唐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元日民俗事项,是唐宋时人庆祝元日的不可或缺的节日文化符号。但多数唐宋时人对屠苏酒的起源却不甚清楚。其实,屠苏酒是汉魏时期治疗伤寒疾疫的对症良方。它的出现和流传,与汉末魏晋时期的疾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中国古代疾疫对历史上节日民俗发生影响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1949~1956年,我国对私立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使私立学校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度退出历史舞台。从北京地区对私立学校的改造来看,当时国家改造私立学校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但党和政府对私立学校的改造是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按部就班地推进的,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私立学校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这种改造是"因地制宜"进行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共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扫除文盲运动。江苏省积极执行中央政策,在农村和城市中广泛进行扫盲,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掀起了扫盲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福建地区六朝墓葬是研究当地社会经济的重要资料。墓葬的分布,反映六朝时期福建地区先后形成了闽北建瓯、闽东闽侯和闽南丰州三个区域经济中心。墓葬分西晋、东晋、南朝前期和南朝后期四期,反映出六朝时期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墓主身份有少数官僚士族和较多平民阶层,墓葬规模、随葬品的等级差别不十分显著,反映不同阶层人们的经济关系差别并不明显。随葬品的种类与器别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农业以精耕细作的稻作生产为主,瓷器生产本地化并开始外销,而铁器、铜器等则多由汉民南迁携带而来或从江南贩运而至。  相似文献   

14.
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是新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活跃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大力举办了农贷。这一时期,国家农贷在规模上是逐年增加的,在发放对象上倾向照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贫困农民,在贷款利率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贷款用途上绝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生产困难。总体上看,国家农贷作为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代广西农民的贫困问题,本文利用民国时期的一些统计与调查资料,以实证分析方法,从耕地和劳力使用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造成近代广西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过少、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以及农村剩余劳力找不到转移方向致使无法有效利用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6.
周滔  吕萍 《人文地理》2008,23(1):25-31
研究目的:基于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的演替过程定量分析其空间分异性状,并基于此构建相应的改造模式.研究方法:信息熵模型分析.研究结果: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的空问分异可以通过信息熵进行度量,基于度量结果,可以将其分为4种类型.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分别设计相应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造,以达成土地高效、合理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研究结论:居住用地的发展趋向是在时闻函数作用下不断增加着熵值.通过外界能量的输入即居住用地改造可改善土地利用状态,改造措施必须有一定的可行性、较低的费效比和一定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7.
陈明胜 《安徽史学》2022,(5):143-152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期间中共开辟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在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通过改造乡保政权巩固根据地是中共采取的重要举措。中共对乡保政权的改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创初期,为了站稳脚跟、打开局面,中共在沿用旧有乡保制度的同时,主要改造乡保长群体;随着根据地的日益巩固,中共推出新乡制,试图通过乡选完成对抗日根据地乡保政权的彻底改造。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实现抗战与民主的共赢是中共制订乡保政权改造政策的出发点;策略性与战略性相结合、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是中共成功改造乡保政权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李美荣 《沧桑》2015,(2):30-35
金代文化虽较辽代有所发展,但比起和其同时的宋朝臻于至盛的文化成就而言,则显得黯淡无光,往往不被学者所重视,尤其金代的文化传承更是少有人注意。李纯甫作为金末西京的著名学者和文坛盟主,所折射出的文化象征意味极为丰富。对他的文化传承的考察无疑可以起到管窥有金一代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也有利于发见金代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从而全面了解和把握金代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促进我们对它进一步的研究,真正做到"了解之同情"。  相似文献   

19.
唐代刑罚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有新的调整,其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先后制定了有别于律文规定的先决杖、脊杖、臀杖、重杖等杖刑,在《唐律》之外,形成了一个刑罚补充体系,以格的形式颁布实施。它们和各种主刑相结合,成为唐代刑罚体系的新内容。大中七年出台的折杖法,只是作为笞、杖刑本刑的执行刑,而笞、杖刑仍是五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被废除,依然是唐朝在行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20.
吴春梅 《民国档案》2006,2(4):120-125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四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晚清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在全国农业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农业改革拉开了序幕。流域的农业改革涉及到各个层面,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宣传农业科学知识,发展社会教育,提高农民技能,形成了民国时期淮河流域农业新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各级农业改良组织的建立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思想观念,开化了社会风气,推动了淮河流域农业改革的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