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志 《民俗研究》2010,(2):213-223
"会道门"一词成型于民国年间,前身系以秘密状态长期蛰伏于社会底层的民间教门。在其演化过程中,由于大量吸收融合了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成分,如巫术、符咒、谶谣、揭帖、禁忌、占卜、扶乩等,逐渐构成清末明初独具会道门特色的教门文化。从民俗信仰和民间文化的视角解构会道门,可以发现其自成一套亚文化体系,在民国年间急剧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下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因不再囿于教门早期拼凑的儒释道文化体系而逐渐变得庞杂和宽泛,并因会道门中的枪会组织和刀会团体更贴近乡土社会的文化生活,因而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政治、军事舞台上频频亮相,大起大落,构成了独特的社会风景。  相似文献   

2.
会道门组织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演变述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会道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的带有宗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几百年来曾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抗战时期,面对全民族统一抗战的时代大潮,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会道门组织也在这一时代潮流的影响下发生了与前期不同的变动、分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中共采取了政治说服、宽大为怀和打击消灭等策略方针,对会道门组织进行了改编,成效显,表现了灵活的政治原则和高度的智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志稿政治质量应重视几个问题:民族问题,即56个民族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民族称谓与民族之间的战争问题,中国的称谓;宗教问题,即分清反动会道门与宗教的区别,宗教内部事务与依法管理,宗教的本质和功能;正确记述义和团和传教士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前线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殊死搏斗,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开创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在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广大军民一面坚持与日寇进行战斗,一面则在根据地内推行了许多新政策、新制度,从而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抗战初期,由于特殊的时代和环境,给封建会道门的繁衍创造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各种会道门组织在华北地区大量繁衍,形形色色的封建势力结会结社,秘密或半公开地进行活动。这些会道门组织,利用广大百姓无…  相似文献   

5.
2009年以来,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中央加大了对黑社会的打击和惩处力度。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曾对帮会、会道门等秘密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和取缔,帮会滋生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复存在。这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6.
良友 《巴蜀史志》2000,(4):47-48
会道门是以民间宗教形式结成的社会团体的总称,民间旧称“道门”。作为民间信仰形式之一,其与中国传统化和正统宗教有密切联系,尤与道教关系为甚。  相似文献   

7.
1.调查摸底 北京市取缔一贯道工作,从解放后到1950年底,经历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调查准备工作。首先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正如罗瑞卿同志在第五次全国公安会议上所说:“由于会道门主要是利用群众迷信落后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利用操纵山东会道门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抗日战争期间,山东的政治、社会均出现了极为混乱的局面。为维护在山东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曾竭力利用、操纵在民间拥有相当势力、历史悠久的会道门。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给山东乃至全国的民族抗战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宋国庆 《文史天地》2013,(12):40-42
所谓会道门,泛指带有宗教异端和封建忠义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它们大多形成于明代中后期,意识形态和社会构成十分庞杂,在社会底层民众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纵观历史,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它们会与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发生联系,其政治属性和社会影响很难一言以蔽之。  相似文献   

10.
半个多世纪前,作为各种反动会道门之首的“一贯道”曾经喧嚣一时,如今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充满了罪恶的邪教组织被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中,不为人所知。本对它的来龙去脉作翔实揭露,告诉人们这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正当中国北方爆发的义和团反帝运动如火如荼之时,远离战火硝烟数千里之外的河西走廊的尽头——敦煌莫高窟,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非常偶然地在一个洞窟甬道的墙壁中发现了一个古代废弃的耳窟,其中装满了从公元4—11世纪的古代遗书与物。震惊世界的敦煌遗书由是出世。这个洞窟,后来编为第17窟,就是举世闻名的藏经洞。  相似文献   

12.
13.
张研 《清史研究》2001,(4):1-13
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之一是"家国同构"。经过宋元明清数百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三大系列基层社会组织纵横依赖、士绅官僚上下流动的双重统治格局。本文通过考察19世纪中期战乱以前安徽上下层统治结构的相互依赖和双重统治结构中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独特的政权结构、统治秩序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标本。  相似文献   

14.
15.
16.
关于青花起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青花的起源,长期来一直有中国起源说和外来技术影响说两种意见。本文着重从低温釉陶生产技术源流和对青料的使用出发,论证了最早出现在巩县窑的唐青花瓷器,只是北魏以来低温釉陶生产技术在新条件下的新产物。认定唐青花的出现是外来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术影响中国艺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滥觞于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长达十余年之久,且给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以巨大的冲击,把历代的农民起义推向了最高峰。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场农民运动尚不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19.
曹魏景元元年朱书镇墓文读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全民 《考古与文物》2007,(2):30-32,92
2005年5月,西安高新区新型工业园区广丰公司基建工地(位于长安区郭杜镇)清理了一座三国曹魏时期墓葬。该墓出土的一件灰陶镇墓瓶,小口外敞,平沿外斜,圆肩鼓腹,平底内凹,肩上钤有一枚印文,已模糊不清,瓶内尚存少量蛋壳残片。口径11、腹径27.5、底径19、高21.5厘米(图一)。其上朱书铭文有所脱落,尚有许多清晰可辨,或隐约可见,或可根据有关资料补上所缺之字(图二,封三)。尤为可贵的是纪年明确,为墓葬的绝对年代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同时也为研究当时的埋葬制度、信仰和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该镇墓文书体古朴娟秀,多具有楷书特征,尚存隶书意味,也为了解当时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现将这些资料一并公布,并试作解读。  相似文献   

20.
贵州曾是旧中国的鸦片主产区和外销地,鸦片给贵州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十分恶劣,罄竹难书.30年代中后期,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贵州再次开展禁烟运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文分析30年代中后期贵州禁烟运动的由来,认为禁烟运动的开发既寓有断绝黔省军阀的财源、消除割据势力的一面;也包含改造黔省、建设抗战后方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禁种、禁运和禁贩三个方面着手,介绍其措施的演变、作用,以及成败得失.最后,影响贵州禁政的某些因素.政治的原因是:1.地方势力没有什么反抗的力量,禁令推行较为顺利;2.民族地区种植现象不甚突出,缺乏有“组织“的反抗,解决偷种问题比较容易;3.推行禁种的步伐较为稳妥,对社会经济的触动力度不大.经济的原因是:1.避免与烟商争利,谋求其积极支持,消化存土,积累资金,投资新兴产业;2.积极实施作物替代,促进经济的发展,转移支付收入,弥补禁烟后遗留的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