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五代时期省试落第举子再试仍需要取解,但相对容易,且取解地点要求不严格,还有拔解现象。五代、宋落第举子一定举数后,可以享有免解特权。梳理省试落第举子再试问题,是对科举落第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太平广记》所载的举子游丐资料为基本素材,探究唐代举子游丐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地位,进而从另一个侧面对唐代士子阶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耿承山 《旅游》2003,(4):46-47
会馆起源汉代.当时仅为进京朝觐的外地官员临时居宿。明清会馆的兴起源于科举会考。每到大比之年赴京赶考的士子很多,客店趁机提高房价.狠宰各地举子.即使伴随举子来京贩卖文具的商人.也付不起昂贵房租。各地举子商人希望初次来京就能找到住处,并得到同乡的照顾.于是各省、府甚至大一点的县纷纷在京集资建会馆。由于清朝不许汉人住内城的规定.所以会馆大都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举制度在宋代的定型与完善,大量读书人投身考试来获取功名,但是进京赶考的费用却构成一笔沉重的负担。那些贫寒士子往往通过借贷、干谒,甚至是典卖田产的方式来筹措旅费。有监於此,政府通过公券、鹿鸣宴、贡士庄等形式给予进京赴考的举子以某种程度的资助,尤其在南宋末期的江西地区,贡士庄的设立有常规化的趋向。与此同时,举子们也自发地以“义约”这种经济互助组织形式来筹集赴考费用,举子间的“义约”不仅分布地区广,而且构成形式也相当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文一些篇章与安南史地有着密切联系。懿宗朝举子《刺安南事诗》与皮日休《三羞诗(之二)》即为其中的两首。有学者误将懿宗朝举子理解为安南士人,将上述两诗视为两首作品,或以为一诗两传。实际上,从皮氏科考经历、唐朝与南诏在安南的战争和《皮子文薮》的写作等方面考察,懿宗朝举子即皮日休,《刺安南事诗》创作在先,后修改定型,才有了《三羞诗》。《全唐诗》以两诗著录,一些史籍著录也有歧互处。越南学者关注《三羞诗》,但并未发现其与《刺安南事诗》之关系。  相似文献   

6.
嘉庆年间,福州有个年轻水手,名唤陈春生。他是海蛟号船老舵手陈友德的独生子,外貌俊秀,心地忠厚,为人诚实。18岁那年,他与丫环出身的春香结婚,两人形影不离,伉俪情笃。三个月过去了,海蛟号要开往天津去运货,陈友德突然病倒,无法上船,只好叫儿子春生代替。临...  相似文献   

7.
郭建 《文史天地》2013,(9):8-11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是元代著名剧作家郑廷玉的作品,广为流传。到明代,又有剧作家沈璟改编为传奇《桃符记》。连环套的杀人案件《后庭花》这个包公戏剧目的故事比较复杂,描写了两个各自独立、又互有关联的杀人疑案。先是廉访使赵忠(德万)被皇帝赏赐了一个丫环,名叫王翠鸾,还把翠鸾的母亲也赐予赵忠作为服侍。可赵忠是个惧内的,床头枕上,都要和大老婆张氏商量。即便是皇帝赐予的丫环,也要先询问夫人的意见。他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文艺大观园里,影像始终是正房和小妾,音乐是丫环。去戛纳的记者都跟去萨格勒布捍卫国球的记者一样多了,可惜这回电影没像乒乓球一样为国争光。至于“前卫”  相似文献   

9.
《大清律》规定:“(科举考试)考试官同考官,及应试举子,有交通、嘱托、贿买、关节等弊,问实斩决。”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的会馆,兴起于明,盛于清。大致分为试馆、行馆和仪馆三类。行馆,是为了同乡协调同行业商务活动的需要而设立的。仪馆,主要是为同乡旅京死亡者,暂时停放灵柩用。而试馆,顾名思义是每三年一次的京城会试,为各省举子旅居备考之用。据史载,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考试终止,先后在北京举行科考201科,各地进京应试的举子达120多万人次。每逢考期,试馆就人满。所以,三馆之中,试馆最多,占了会馆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旧京的旅店     
自从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北京发展很快。到了明代中期,北京已成了闻名中外的大都市。各地公差、应试举子、商贾经常往来北京,促使北京旅店业兴旺起来。自明至清鸦片战争前,北京的旅店大体分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2.
徐吉军 《民俗研究》2002,(2):137-146
在宋代,人们外出远行是十分常见的事,如商人出外经商、文人举子出外游学、官员外出当官、将士到边关镇戍、僧道外出巡礼等。  相似文献   

13.
《文史月刊》2011,(8):41-4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  相似文献   

14.
清代硃卷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杰 《文献》2002,4(2):232-241
硃卷,原指在清代乡试和会试中,为防止考生舞弊,将举子用墨笔所写的试卷弥封后,交誊录生用殊笔重新誊写的卷子.  相似文献   

15.
唐代落第诗作为研究落第士人的重要资料,史学界一直利用不足。本文旨在挖掘落第诗在经济史方面的史料价值,通过与其他文献对比,客观评价唐朝落第举子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里有道菜很特别,叫“荷叶儿莲蓬儿汤”,因为调逗王夫人丫环金钏而挨了贾政暴打后的宝玉首先想吃的就是它。这道菜的味道如何暂不管它,但做菜的器具却很特别:“原来是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  相似文献   

17.
辛亥这一年     
《文史月刊》2011,(4):43-4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18.
辛亥这一年     
《文史月刊》2011,(8):41-4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闲。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19.
清代福建育婴事业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溺婴恶俗的形成 福建溺婴由来已久.早在北宋时期.即因“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而闻名,为杜绝此恶俗,在地方官员倡导下.闽各地普遍设立了“举子仓”.赈贷贫家举子者,开罪不举者.同时还设立慈幼局收养被遗弃的婴儿.初步建立了育婴体系.并在元明二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随着清初农耕经济的繁荣和摊丁入亩政策的施行.福建人口数量激增.人多地少矛盾日益突出.“溺婴”之风再炽.所溺者以女性为主。据《八闽通志》记载:“凡贫民生子弗能养者.多溺不举而女优先。”福建溺婴呈现出普遍性、大众性、严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辛亥这一年     
《文史月刊》2011,(10):3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