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一代,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相当于内地县一级行政单位———道,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有蛮夷曰道。”《后汉书.百官志》亦云:“凡县主蛮夷曰道。”根据《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后序,西汉末年“道三十二”,但同书在所述各郡之下,共记“道”仅三十:翟道(左冯翊)、夷道(南郡)、营道、冷道(零陵郡)、甸氐道、刚氐道、阴平道(广汉郡)、严道、湔氐道(蜀郡)、僰道(犍为郡),灵关道(越嶲郡),故道、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辩道(武都郡),狄道、氐道、予道、羌道(陇西郡)、戎邑道、绵诸道、略阳道、豲道(天水…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道论突破了先秦虚化的道体,赋予了具象的意义。由“道始生虚霩”到“道始于虚霩”的一字之变,可体察《淮南子》道论的学术转向。从道与器关系看,道散万千,而其皆着道性;从道与人的关系看,德性成为道的表现形态,也是达道的具体路径。通过透视真人、至人与圣人之道的显著差异,在看似醉心真人、至人理想境界的表象背后,实则属意重治世操作的圣人实践之道。还原秦汉之际的学术语境,重回历史现场,分析刘安的矛盾心态,可提示刘安编撰《淮南子》“务于治”的道论基点。  相似文献   

3.
唐朝与宋代初年的灵州,是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枢,也是丝绸之路灵州道穿越的大都市。唐宋时期穿越灵州有两条道:一是唐太宗时期的“参天可汗道”,即回鹘道,它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太宗平定突厥民族后,漠北各民族要求开通“参天可汗道”,以实施与中原的交往与贸易。唐太宗亲往灵州会见铁勒诸部首领,并赋诗勒石以记其事。在平息安禄山叛乱的过程中,唐肃宗以灵州为大本营,丝路灵州道仍起过重要作用。二是宋代初年的长安凉州道。晚唐、五代与宋初,由于长安凉州道受阻,灵州道成为中转、集散的交通枢纽。灵州道有两条走向:灵州凉州道是捷径,灵州甘州道走草原丝绸之路。宋夏对峙后,灵州道受阻,西域、中亚向宋朝的朝贡改道,秦州路取代灵州道。  相似文献   

4.
刘晓燕 《沧桑》2009,(4):226-227
庄子承袭并发展了老子“道”的思想,从“道”的高度俯视社会、人生,以道法自然的原则观照当世,试图解救陷于乱世中的困顿生命,找到了通向精神自由的法门,那就是知“道”、学“道”、体“道”,与道为一,与道契合,实现精神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清代方志修纂之风很盛,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地方志的纂修。在现存方志中,以道为单位主持修纂的道志很少见。道志在内容上与其他方志并无大的不同,但相较于省、府、州、县等志,人们对道志相对陌生。清代的道志数量并不多,文章主要列举了四种:乾隆《湖北下荆南道志》、光绪《归绥道志》、光绪《新疆四道志》和《朔方道志》。道志虽少,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学界应加以重视,以便更好地利用道志。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设置郡县对北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治理,依据统辖模式不同,可分为三类,郡县地区,如朔方郡等;属国建置,如上郡属国、安定属国、天水属国、西河属国等;初郡、道设置,如北地郡及其除道、略畔道、义渠道、陇西郡及其狄道、氐道、予道、羌道、武都郡及其故道、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将郡县、属国、初郡道均放置在郡县统辖模式下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两汉对北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营策略。郡县设置后在两汉时期削弱了匈奴对东胡、乌桓、丁零、乌孙等族的控制,河西四郡的设置为张骞出使西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陈郑云 《中国地方志》2022,(4):36-47+125-126
道志作为以道为行政单位修纂的特殊方志类型,是地方道制变迁的产物。道在名称上不能保持独立性和稳定性,故道志有“直接以道命名”和“不以道命名”的两种情况。由于道的辖区与道员职掌的特殊性,清代甘肃出现乾隆《重修肃州新志》与乾隆《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两种不直接以道命名的志书。从表面上看,道志的编纂首先以其所属的州县卫所为纲,然后分门别类地叙述该区域的历史和现状,各纲(州县卫所)之间互不统属,看似与道无关。其实,从书写实际来看,因道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划,故修纂者在书写中巧妙地将道的建置与道员任职等史事包含在其驻地(州县)的叙事之中,可称作“以地存道”的书写方式,既由道制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修纂者“折中”的“志识”体现。  相似文献   

8.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113-113
商道,是赚取资本之道,获得人心之道,共享财富之道;而在目前的信息时代,商道更是信息通达之道,沟通交流之道。作为新时代的商道英雄,手机自然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工具、通往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  相似文献   

9.
民国建立后,北京政府确立了省道县三级区划的地方行政制度。本文即以吉林省道级行政区为中心,考察了各道行政区划的变迁,各道公署组织结构及其职权的变革,以及道公署的运行体制,总结了道级政区行政体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刘苏利 《沧桑》2011,(2):59-60
老子的"道"有多种意义,我们大体上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宇宙本源、本体的"道",另一种是表示万事万物规律性的"常道"。老子将本体之"道"与万物喻为母子关系",道生万物"。既然"道"是"万物之母",那么"道"的本质特性就是女性或者阴性,因此我们说老子的哲学是女性哲学,老子的"道"是尚"阴"之"道"。老子将作为世界两大法则之一的"阴性"法则发掘出来,并从哲学高度阐述了它的伟大作用和力量,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道     
道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始于秦汉时期。两千年来,随着历史的演变,道的设置及职能亦几经变迁,到民国时期则全部取消。在明代,道的设置是空前的。据《明史·职官志》记载,全国总计约有二百余道。其中有分巡道、分守道、督粮道、提学道、兵备道、督册道、清军道、抚治道、招练道、屯  相似文献   

12.
龙腾 《成都文物》2008,(2):45-48
西南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到临邛后,有青衣道、旄牛道两条不同走向的道路的说法。笔者经过查阅文献,实地徒步考察,作《青衣道与旄牛道考》一文,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学说中,"道"是核心理念。老子对"道"有不同层面的解说,实存意义的"道"、规律性的"道"、生活准则中的"道"等等。而无论哪个层面,"道"的属性不变,那就是自然之道。老子的"自然"与现代语境中的"自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是一个具体概念,老子所说的"自然"则应理解为"事物本身的样子或规律"。而追求"自然之道"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有了"自然"的理念,才有了"无为"的基础,才会有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冯道(882—95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史称“官场不倒翁”),字可道,五代时人,自称长乐公,心胸宽阔,随遇而安,一生过得算是快乐。一日,冯道的一位学生到他家读《老子》,当读到书中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时,忌于师讳,不敢往下念了:“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则不以为然,呵呵一笑,你道吧,想咋道,就咋道吧。  相似文献   

15.
刘满 《敦煌学辑刊》2005,(2):264-269
古陇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本文讨论了文献中与陇山有关的道路,如东西穿越陇山的陇坻道、瓦亭道、鸡头道和番须道,以及陇山东麓南北走向的回中道,同时考证了与此有关的交通路线和地名。  相似文献   

16.
王卿卿 《沧桑》2013,(5):37-39
1843年建立的卫斯理循道宗联合教会是从美国循道宗教派中分离出来的废奴社团。循道宗教会内部的废奴主义者因激烈的反奴隶制言辞和行动被官方教会所排斥,官方教会经常阻止他们的活动或禁止其公开出版著作,迫使教会内的废奴主义者从作为内战前美国新教的第一大教派美国循道宗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教会。本文从卫斯理循道宗联合教会分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三方面来分析。卫斯理循道宗联合教会的建立是美国循道宗内废奴主义者抗议循道宗主教制教会与美国奴隶制体系和解的产物。该社团也树立了一面美国循道宗坚定的反奴隶制旗帜。  相似文献   

17.
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幅古地图,已经有许多同志写了研究文章,我认为有的问题还需要补充、商榷,下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关于"道"的解释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和《驻军图》中,标名为"道"的有四处,《地形图》中有"冷道"、"齕道",《驻军图》中有"箭道"、"复道",它们虽然都名之曰"道",但意义却不一样,"冷道"和"龁道"是汉代县一级的行政单位。《后汉书·百官志》说"凡县主蛮夷曰道"。当时的所谓"蛮夷",就是  相似文献   

18.
渤海政权对外有六条交通道路,即通往中原的营州道和朝贡道,通往周边民族的契丹道和黑水道,通往朝鲜半岛的新罗道和通往日本的日本道。本文在以往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献记载和近年新的考古发现,分别对各条道路的走向及沿途的重要遗迹进一步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必要的论证。  相似文献   

19.
韩卓 《黑龙江史志》2013,(16):40-40
<正>二、民国时期黑龙江省的行政建置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1912年1月成立中华民国,黑龙江省名称和行政区划沿袭旧制不变。同年7月黑龙江省因财政困难,决定裁剪各级官厅经费,撤销兴东道,于原道署设置萝北厅设治局;将瑷珲道移驻黑河,改为黑河道;撤销黑河府,其地方事宜归瑷珲厅管理,并设呼玛厅设治局和肇东、龙镇设治局。呼伦贝尔由于沙俄策动宣布"蒙旗独立",呼伦道废。1913年初,北京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奉天省原西南路道改为辽沈道,下辖30县;东路道改为东边道,下辖20县;北路道改为洮昌道,下辖12县。吉林省西南路改为吉长道,下辖11县;西北路道改为滨江道,下辖9县;  相似文献   

20.
唐代宰相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称梁将王神念"别开乾路",即唐时通行的子午道新线。后人遂认为西安汉中间的子午道新线为南北朝时王神念所开,笔者对此曾两度提出质疑。先是认为南北朝时子午道分属南北两朝,即令汉中属南朝时,梁将王神念也不可能修通子午道,只能对南朝境内的子午道南段进行修改。但南段非只一处,而又归属多变,未能确指其地。稍后即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论证王神念离魏仕梁期间,西安汉中间子午道新旧两线均属魏境,梁境子午道南段的位置已能精准确定,而竟忽略未提。今补论王神念"别开乾路"是就西安安康间子午道南段作局部整改,而非在魏境新开西安汉中间的子午道新线,且与北朝时开辟的子午道新线并非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