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刻着痛楚印记的往事,几十年来一直缠绕着我,挥之不去。1955年8月,暑假中的一天。当时,我在南京新华日报社任社长室秘书、总编办公室秘书(还兼任共青团支部书记)。那天上午,楼下传达室打来电话,说有一个中学生要求见总编,说有重要事情,很需要得到报纸总编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伊里 《炎黄春秋》2005,(1):56-61
在我做党史人物研究工作之前,很早就认识了这两位慈祥的长辈。李正文同志朴实儒雅,和蔼可亲;陈蕙瑛同志开朗直率,待人真诚。这对党内高级知识分子老夫妇,无论是住在原来段祺瑞执政府旧址里的老楼,还是搬到高教部大院的小单元,都是乐呵呵地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让人怎么也猜不到他们曾经是我们党内功勋卓著的秘密情报人员。我带着疑惑去问李正文同志,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骆绮兰《春闺》曰:"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风筝艺人张保成,居于南京市军农路,这里满眼是破旧的老楼、幽深的巷道,不见繁华都市的气息,这很符合人们对民间手工艺的印象。这是南京老手工的聚集地:捏面雕的、剪纸的、雕玉器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单独的工作室,由一位民间艺人坐镇,成为南京老手艺的大本营。而我们要寻找的风筝艺人张保成,就是其中一员。一个人,一房间,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他坚守着一门老手艺的同时,也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亦如元代谢宗可所言:"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博得飞翔纤指  相似文献   

4.
黄健 《文史春秋》2009,(5):61-62
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路北,有幢于1918年建成的砖木结构的5层老楼,墙体用红砖砌就,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红楼。  相似文献   

5.
天际  子子 《旅游纵览》2013,(5):52-55
<正>清代骆绮兰《春闺》曰:"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风筝艺人张保成,居于南京市军农路,这里满眼是破旧的老楼、幽深的巷道,不见繁华都市的气息,这很符合人们对民间手工艺的印象。这是南京老手工的聚集地:捏面雕的、剪纸的、雕玉器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单独的工作室,由一位民间艺人坐镇,成为南京老手艺的大本营。而我们要寻找的风筝艺人张保成,就是其中一员。一个人,一房间,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他坚守着一门老手艺的同时,也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亦如元代谢宗可所言:"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博得飞翔纤指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二姐夫杨殿甲在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曾与迟浩田(后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同窗共处,交往密切。二姐夫与我情同手足,他在南京学习期间特地来信邀我赴宁一叙。信上说,他已奉命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姐姐与两个外甥女也已由山东老家接到南京,因为多年兄弟未谋面,要我去南京见见面。此次卫岗(军事学院驻地)之  相似文献   

7.
对南京的印象,是被冥顽的记忆剪辑成南京上空的一枚月亮了。那枚横穿亿万年风雨的大月亮,永远悬在六朝古都的眉际,也永远悬在我的脑际。于是,南京·月亮·我,便奇妙地定格在一起。目光攀援着永恒的月亮和永恒的南京,我也试图走进永恒。  相似文献   

8.
我于1957年秋从家乡扬州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从那时起,至今在南京已经生活了整整40年。南京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总想为南京做点什么。 古都南京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成为一片血染的土地。在1937年12月开始的举世瞩目的血腥屠杀中,30万以上同胞惨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历史使我选择了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我国对南京大屠杀的系统研究,最早系由南京大学历史系高兴祖教授于60年代初开始进行;1979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一书。1983年,南京市政府成立了由省、市有关方面和驻宁部队代表参加的编写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班子。我奉派代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参加。该写作  相似文献   

9.
2003年春节晚会主持人身穿南京云锦制作的礼服,我见了非常高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我和南京云锦就有了接触,而接触的媒介,便是南京云锦织造工人中派生来的一些南京白局的演艺人员。现在,我借着云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明文化遗产的时机,来说说与之有关联的南京白局。南京白局是说唱艺术,应属曲艺范围,但不同于南京白话,白话以说故事、讲笑话为主,白局以唱小曲为主。清末以来,在南京老城南云锦工人聚集的地区(沿内秦淮河一带),每到春、夏、秋季,在街头巷尾,均能听到云锦工人在劳动之余的歌唱,歌词是填进江南民歌小调里的,大多用来抒发胸中感…  相似文献   

10.
燕平 《旅游》2006,(6):90-93
澳门的路都非常的窄,路边的店面是从各种中西式老楼中派生出来的,巷头巷尾四通八达。拿出悠闲的架势,在小巷间游走,踏着用葡萄牙碎石子铺就的地面,从黑白两色拼出的波浪花纹图案上欣赏着自己晃动的影子。澳门,黑白鲜明,动荡有序。  相似文献   

11.
在人治的社会里,任何荒唐的事皆有可能发生。只有回到宪政的轨道上来,社会才能有序、良性地运行。我是1975年5月由南京石膏矿调入南京跃进钢铁厂的(该厂后更名为"宝钢集团南京轧钢总厂"),我调入"跃钢"后,在二车间三工段当行车工兼产量核算员,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76年初。1976年春节过后,我开始"时来运转"。由于当年我记忆力比较好兼之尚能"紧跟形势",所以我在工作之余能刻苦  相似文献   

12.
姜悦 《南京史志》2009,(11):21-21
当我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我的家乡是南京,而秦淮河,就是南京的母亲河。 秦淮河就像一个温柔的母亲,把南京城轻轻揽在自己温暖的臂弯里,哺育着金陵子民,见证着古都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苡 《名人传记》2022,(12):55-59
母亲来南京陪罗沛霖去上海,是在母亲他们回天津前在南京小住那段时间。1947年4月,母亲和杨敏如、罗沛霖他们一家到了南京。前面说过,复员返乡不是件容易事。回南京,中央大学是比较早的一拨,我哥他们编译馆迟了好久,我姐一家和我母亲不是跟单位而是自己走的,那时抗战胜利已快两年了。他们的行程是地下党孙有余安排的,在重庆时母亲对罗沛霖的事很支持,把钱都交给了地下党做活动经费。  相似文献   

14.
八路军南京办事处和中共南京代表团,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后来的国共和谈时期,中共中央派驻的特殊机构。我于1937年8月到南京,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1月底撤退;1946年6月我又到南京,参加中共代表团,次年3月7日和董必武、钱之光等被迫撤回延安。当年在恩来同志和董老的领导下工作,时间虽只是几个月,但紧张的战  相似文献   

15.
1949年4月23日深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渡过长江后,浩浩荡荡开进南京,南京宣告解放。时光飞逝,五十年漫长岁月似在转瞬间度过。在战火纷飞捷报频传的1949年,我在南京亲身经历了中国共产党的三次重要活动。往事历历,记忆犹新。值此欢庆南京解放五十周...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南京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学之都"称号。这是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也是唯一的一个。当时记者采访我,我说不仅作为现在的南京市民我很激动,我想曾经的那些南京市民,比如说谢安、谢玄、王导、顾恺之,包括李白、王安石,包括曹雪芹、汤显祖,他们可能不是生于南京,却和很多人一样,从远方来到南京,可是在这个城市里,他们生活过,他们高兴、悲伤,他们倾吐心声,他们留下传世之作。那些诗文、那些杰作,他们在这里写就,无论是《牡丹亭》还  相似文献   

17.
1928年初,我在上海遇见了时闲赋在沪的小同乡潘毅(伯豪),潘出身保定军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科,曾任奉军李景林部参谋长,后来做了中央骑兵学校的教育长。潘毅告诉我,他不日将去南京,谒其老上司李景林,邀我与之同行。是年3月,我随潘到了南京。  相似文献   

18.
江南寻梅     
李玉祥 《旅游》2008,(4):60-63
说来正好一年整.去年也就是这个时候.春寒乍暖时.回南京带父母去南京东郊梅花山赏梅。在梅花山,我恰巧碰上从北京自驾车来江南赏梅的著名国画家陈平.对梅花十分钟情的他竟然如此抓狂.带着夫人和孩子一同来赏梅.他的举动也就促使我再次将江南几处赏梅区从新巡礼了一次。我赏梅的线路自然从我的家乡南京梅花山开始.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金秋,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我的故乡南京召开了。今天,当你来到我的身边,东西展望,你一定会为我的容颜而赞叹:齐岸楼榭、平台曲栏与花园广场相接,银光颤影,碧波荡漾,游船画舫穿梭其间的美景尽映于水镜之中,别有意趣,赏心悦目……历经世纪沧桑,千年风雨的我如今又青春焕发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千百年来,我用清清的河水洗净了南京每一寸土地,我用粼粼的波光映照着南京每一个巨变。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0.
日本投降后,我于1945年9月,由军统安徽站选派为先行还都人员前往南京。我到南京时,日本投降部队尚未撤离,街道上徒手的和拉平板车的日本兵,随处可见。他们服装不整,神情颓丧,大都在清扫垃圾。见了中国军人,便立正道旁,举手敬礼。昔日大日本皇军已成为残兵败卒,使我很有感触。我径到中山东路357号军统局南京办事处报到。办事处主任李人士,副主任刘启瑞。李是陆军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