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家港第一砖瓦厂位于枝江县城关镇以西约16公里,南临长江,是一处高出地面约5米的土岗,周围由于烧砖取土形成高低不齐的土堆,并由农田环绕。此地楚墓分布密集,一般可见封土堆;另有少量汉墓、东晋墓分布于此。1972、1974年,湖北省博物馆在这里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1984年,宜昌地区博物馆进行了第三次发掘。1987年4月至1988年1月,砖瓦厂在取土时又发现了一些中小型墓葬,宜昌地区博物馆和枝江县文管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第四次抢救性的清  相似文献   

2.
1974年3月,姚家港古墓发掘小组在当地交管站院内征集到六块画像砖。后来又征集到一件残块。据调查,这批画像砖同出一砖室墓中,曾被用来砌水池,致使部分画面漫漶不清。该砖均为灰陶,模制。制作时,砖内外用细泥,中间填塞小块生土。砖背面为平行细绳纹。画面内容共五种,浮雕高1厘米余,其画面内容简述如下: 一、导车二块。砖长39厘米,宽38厘米,厚6厘米。画面中部有横栏。上部为右行四步卒,均戴帻,长衣长袖,着裤,裹腿  相似文献   

3.
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为配合水利工程,在1977年至1978年期间,在当阳赵家湖的金家山墓区清理的两座墓葬(编号为当赵金M43、M45)中,分别出土番国和许国的错金铭文铜戈,较为重要,特简报如下: 两墓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南北向。发掘时墓口都因取土损残。M43墓底长3.92、宽2.66、深至墓口1.26米。墓口略大  相似文献   

4.
湖北枝江百里洲发现春秋铜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2,(3)
1969年8月,湖北省枝江县百里洲八亩公社社员,在王家岗挖沙时发现一批春秋铜器。宜昌地区文教局派人到该地进行了调查,宣传党的文物保护政策,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大力支持,并立即派专人将发现的全部文物送到宜昌地区文教局。后来,湖北省博物馆又派人前往调查。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7年8月11日,枝江县问安镇文化站向本馆报告关庙山遗址发现锏器情况,县文化局及本馆立即派员进行处理。铜器出土点在关庙山大溪文化遗址西南边缘外,东北距6公里处即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山楚墓群分布区,东距季家湖楚城址10公里。铜器系土窑场工人取土挖出。经实地调查,出土点是一座长方形土坑墓,墓西壁尚存,  相似文献   

6.
继1985年7月1日在陕西省旬阳县雪茄烟厂基建工地(旬阳县城北1公里小河北)首次发现战国楚墓之后,1988年3月25日和4月2日,又连续在同一地点发现两座战国楚墓(编号为旬阳2号楚墓、旬阳3号楚墓)。这两处楚墓均系施工中无意发现的,墓室毁坏严重,未能进行科学清理,仅将现场获得的遗物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7.
1975年以来,宜昌地区配合农村水利建设,相继在当阳赵家湖的金家山、曹家岗、杨家大山、枝江姚家港等地发掘了三百多座中小型楚墓。这里仅就出土的青铜剑,予以介绍如下: 截至1989年为止,当阳楚墓共出土铜剑70余件,赵家湖墓区共出士64件,枝江楚墓出土铜剑10余件。根据这些铜剑的首、茎、格、剑身等可分为春秋剑和战国剑。  相似文献   

8.
江陵楚纪南城北垣水门外的朱家台,不但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而且是一处东周和明代的墓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90年冬对该地的发掘中,发现了两座具有打破关系的小型楚墓(图一),编号分别为6号(90·江·朱 M 6)和7号(90·江·朱 M 7)。现将这两座楚墓的资料简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寺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东南六十公里的丹江水库西岸,它的西部丘陵起伏,丹江从东南流入河南境与淅水相汇合,然后折向南,经下寺东侧注入湖北的汉水(图一)。丹江水库建成蓄水后,湖水上涨,常冲刷库岸。1976年冬在下寺北部的土岭(又名龙山)上发现古墓一座。接着进行调查和钻探,发现古墓数十座,从而得知此地是一处古墓群(图二)。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冬季,上蔡县砖瓦厂在县城西4公里的土岗上挖土时发现一座楚墓,出土随葬铜器29件。地、县文化主管部门得知后,立即派人进行了清理与钻探。这批铜器现收藏在上蔡县文化馆。该墓葬因破坏严重,墓室结构已损毁,现简报于后。一、墓葬形制该墓南北向,长约3米,东西宽约2米。漆棺已朽,仅存黑、褐色破碎的漆皮于墓土内,上有红、黄、褐三色彩绘花纹,纹饰清晰鲜艳。棺木四周的封土,均用青灰色白膏泥夯筑,厚约50厘米,十分坚硬。墓葬四周经钻探未发现其它遗迹。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从1975年冬至1979年8月,配合当阳县河溶公社的水利工程,在赵家湖的排灌渠道线上,共清理周代楚墓近三百座(图一),其中以金家山墓区的九号墓保存最好,随葬器物也较为丰富,简报如下: 金家山位于赵家湖南岸,西距沮漳河仅1公里,东离楚都江陵纪南城30公里,南去10公里为季家湖楚城;近邻的余家榜、杨家山、磨盘山等地发现多处周代的居住遗址。在赵家湖周围的丘陵岗地上,分布着密集的  相似文献   

12.
江陵马山十座楚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南城西北约8.5公里的马山砖瓦厂地处一片土岗丘陵,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于1982、1983年曾先后发掘了厂区内一号、二号二座楚墓。在配合马山砖瓦厂取土工程中,我们于1984——1985年又发掘了8座楚墓,编号马砖M10——17。与此同时,在砖瓦厂西边约1公里处的联山林场渠道边,发掘了二座楚墓(图一),编号马联M1——  相似文献   

13.
湖北江陵武昌义地楚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8年元月,湖北省博物馆纪南城考古工作站和江陵县文物工作组,在配合江陵九店公社纪城大队武昌义地修渠时,清理了小型楚墓13座,编号M1—4、6、8—15(另有两座已被破坏,本文不作介绍)。武昌义地是一处高出周围地面约1—4米的土岗,东西长400、南北宽150米。南距楚都纪南城北垣60米,东南距雨台山约2公里,朱河从西南流入纪南城与龙桥河相汇(图一)。岗西是一片低洼地,岗东较平坦。墓葬分布于岗地东端和北部新挖的水渠内(墓葬发掘区长260、宽9米)。现将清理  相似文献   

14.
一、葛陂寺34号墓江陵葛陂寺,在县城西北约五公里,东北距故楚郢都——纪南城约一·五公里,西至八岭山约四公里。1962年底,发现了一批棺槨保存较完整的楚墓,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随即前往清理,共清理了其中的十四座,今就保存最完整、出土虎座鸟架鼓等器物的一座(编号为63 JGM 34)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当阳金家山春秋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9月,当阳县赵湖乡在金家山村修鱼塘时,发现8座楚墓。宜昌地区博物馆派员进行了清理。8座楚墓中1座已被破坏,其余7座只墓口遭到一点破坏,棺椁尚保存较好。金家山是一片蜿蜒的丘陵岗地,东去30公里为楚郢都纪南城,南距季家湖楚城8公里,西近沮漳河,北临赵家湖。与荆门三界冢、江陵双冢祠、马山等墓葬群相望,并连成一片面积120平方公里的墓区。其间还分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西关三座春秋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9月,南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市商业公司八一路基建工地进行文物钻探。共钻探出古墓葬40座、车马坑3座、汉代砖井1眼。履行报批手续后,我队于同年10月下旬开始进行发掘,1989年5月发掘工作结束。该墓区位于市八一路西段南侧(市九中东隔壁)。东距古宛城约1000米,东临梅溪河,西距三里河约500米。此地旧称“五顷四”(一块五百四十亩地的台地),是古代墓葬  相似文献   

17.
淅川县和尚岭春秋楚墓的发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尚岭墓地位于淅川县城南约50公里丹江口水库西岸的龙山脚下,仓房乡陈庄行政村东沟村东南1公里处,西去0.4公里为下寺楚墓群(图一)。1989年,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和尚岭楚墓被盗。淅川县公安局在仓房乡党委、县文管会的协助下,对盗墓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并收缴了一部分文物,其中有铜编钟、铜方壶、铜簋、铜鼎等。1990年2月28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前往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从3月2日开始,至3月19日结束。这次共发掘清理古墓葬4座,其中2座为春秋楚墓,2座为汉墓。现将2座楚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两座楚墓(编号 HXHM 1、HXHM 2)  相似文献   

18.
荆州砖瓦厂位于江陵县荆州城西门外4公里许,东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10公里。由于砖瓦厂施工取土使大部分墓葬都暴露出来了。2号墓分布在砖瓦厂东北角的高地上,距1号墓约100米。荆州地区博物馆于1982年1月7日对该墓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19.
荆门黄付庙楚墓位于楚都纪南城东北。本次发掘30座楚墓是襄荆高速公路考古发掘主要收获之一。它们的发掘,丰富了该地区的楚文化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0.
郧县砖瓦厂位于郧县县城东部约一华里,是一处东临汉江的高坡地,唐时称为马檀山。过去在这里曾发现唐濮王墓。1984年底,该厂扩建窑场,用推土机平整土地时,又发现了一批古墓葬。该厂的干部、工人及时向上级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并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停止施工。有关单位闻讯后即先后派员到现场勘探。1985年3月24日至28日,省、地、县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共同清理了其中两座东汉墓,编号为M_3、M_4。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