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我回忆起在近几年间三次回家乡广安探亲,两次参观邓小平同志故居的情景,印象深刻,记忆犹新。这使我更加怀念、更加崇敬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2.
傲然伟立的拱宸桥,是运河近代几百年历史的真正见证者,岁月的沧桑,没有在它的身上留下老态龙钟的印记,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多年来,尽管一次次走近拱宸桥,但这座老桥给我最鲜明的记忆,依然是最初见到它时的一些印象。  相似文献   

3.
哪怕只有一次也够了 春晚结束后我回了趟台湾,然后带家人去了杭州。前年,我在杭州主持过节目,对那儿印象不错,带他们看看我呆过的地方,感觉挺好。元宵节前两天,又飞回北京,参加晚会,拿回歌舞类一等奖的证书。没有觉得很激动,是很自豪的平静。因为这是大家很认真投出来的票。  相似文献   

4.
谢富饶 《丝绸之路》2011,(17):65-67
我叩拜的这个地方,不是家乡,不是母校,不是名胜,也未发生过重大事件,只因亲属机缘,儿时曾到这里数度做客。这是南方一个规模较大、较为富有的村落,平畴沃野,湖面广阔,绿树遍布,景色秀美,它的名字叫蚕石吴家。这个村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村边有座高大的家族祠堂,以后所见此类祠堂多多,规模都不能与之相比。仅此,就一直牢记心头。这次叩拜是一次寻踪之旅,也是一次另类的旅游。模糊的方位,游移的线路,依稀的风  相似文献   

5.
我叩拜的这个地方,不是家乡,不是母校,不是名胜,也未发生过重大事件,只因亲属机缘,儿时曾到这里数度做客。这是南方一个规模较大、较为富有的村落,平畴沃野,湖面广阔,绿树遍布,景色秀美,它的名字叫蚕石吴家。这个村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村边有座高大的家族祠堂,以后所见此类祠堂多多,规模都不能与之相比。仅此,就一直牢记心头。这次叩拜是一次寻踪之旅,也是一次另类的旅游。模糊的方位,游移的线路,依稀的风  相似文献   

6.
桥啊桥     
我是走黄土路长大的. 后来,告别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在柏油马路上混生活了.这是1996年考上大学的事,从家乡杨家岘来到省城兰州,负笈求学,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大的转折.后来,回天水工作,家乡杨家岘渐渐成了我偶尔探亲、扫墓、踏访土塬民俗的地方.世事流转,谁也不知道你明天会去哪里,就像我当年穿行在天水的街巷时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迁居南方,走过一座又一座桥. 前几年在萧山,走得最多的桥,是城河上的六座桥.无事可干的时候,心情郁闷的时候,就会一座座地去走,顺着城河看两岸的市井生活,还特意写过一篇《城河;六座桥》的散文,收录到《客居萧山》的集子里.2015年初夏,我迁居吴中,我的生活还是离不开桥.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世界旅游组织的国际专家来济南考察,我们向其介绍,随着泉水申遗的进程和保护体系的建设,未来大家将看到一座"中国的威尼斯"。而国际专家却说:"我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威尼斯,我希望看到中国的济南。你们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这件事对我印象特别深刻。济南的泉水是泉城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泉水与城市是共生共存的。我们的泉群影响着一座城,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形态,这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8.
陈东曙 《文史月刊》2005,(4):F002-F002
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一座著名的城市。在我的印象中它诞生诗人和艺术家,没想到它还建有美丽的广场,壮观的教堂和不少雕塑杰作,来到这座城市,需要多走,多看,多问,多想,这样才不致遗漏掉什么,  相似文献   

9.
从安徽启程     
周艺 《风景名胜》2015,(2):104-113
我的26岁与旅行结缘。这一年我辞去工作,周游中国。安徽是我途经的第一个省份,我去了徽杭古道和黄山。旅行的开端并不顺利,我在徽杭古道历经艰险,又在黄山追寻日出时一次次失望而回。走在路上才发现旅行也如生活,美好与意外并存,收获与失去同在。  相似文献   

10.
阿坝行     
丁德文 《丝绸之路》2012,(19):33-38
藏、羌、回、汉聚居的川西高原,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奇异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当然还有阿坝人的豪爽热情。迷人的阿坝,美丽吉祥……映秀:一面破碎的大钟离成都并不远,离都江堰更近。若不是317国道转过一片低山,眼前展现出一片四山环抱的开阔湖面,很难想象,这里让两个汉字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如此清晰、如此尖锐——映秀。这个开阔豁朗的水面,是一座水库,这个画面在我印象中十分深刻。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爆发的日子里,我们曾无数次在新闻上看到这幅画面。  相似文献   

11.
在原苏联、保加利亚、乌兹别克斯坦,还有在我们中国,我曾拜谒过七座陵墓(或纪念堂)。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三处。一处是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大教堂,里边摆放着罗曼诺夫王朝九名皇帝的墓地,每座墓长约两米五,宽不足一米。另一处是历史名城萨马尔罕的乌始皇帖木儿家族陵墓,每座乌兹别克皇帝墓地的尺寸,与俄皇墓地所占的面积差不多。这两处陵墓我多次去过,每次都留意观察,拜谒者也好,参观者也罢,他们到那里去,究竟是为了什么?察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花样荷兰     
Yang  刘杨摄 《世界》2010,(4):70-73
五彩缤纷的花田,随风转动的风车。这是人们对荷兰最直观的印象。然而,在这绚烂的外衣下,她还有着充满艺术气息的灵魂。这样内外蒹修的荷兰怎能不为之倾倒?春日里。我到访了荷兰,真切地感受了一回“世界上最美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再迎七一     
李玲玲 《神州》2012,(21):78-78
十五年前,我还是个小学生。香港第一次踏回了家门。我记得香港回来的那天,满街的烟花点亮了仲夏的夜晚。也是在那一晚,很多人围座在电视机前。满眼潮湿地看香港回来的那一刻,那时的我,只是听大人说,又一个孩子回来了,我想,孩子回家是最好的,哪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呢。从那儿以后,我知道祖国又迎回了一个孩子,从此少了一份漂泊,少了两份思念。  相似文献   

14.
李盛仙  徐于飞 《旅游》2000,(12):16-17
地处浙南山区的楠溪江,秀水可与漓江媲美,石峰堪与雁荡争雄.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依偎江畔的一座座历史悠长、充满神秘文化色彩和蕴藏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经济价值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15.
黄飞扬 《神州》2011,(3):44-46
元旦假日,我们编辑部一小伙子带了女友回了家。临近年关时,小伙子不能回家了,要陪同女友回女方家过春节。一日午餐时分,大家聚在一起,谈论回家过年的话题,各自感慨,将如何过年?回谁家过年?"我妈也就我一个儿子,她妈也就她一个女儿。"在中国传统的大节,一年一次,谁都想带着另一半回自己的家团聚,在这二选一的情况下,所有的抉择都是一种妥协。回谁家过年?这似乎成了80后这一代人婚姻"年检"的一关。  相似文献   

16.
怀着敬仰与虔诚的心情,我又一次站在郑州二七纪念塔前。四周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纪念塔巍然屹立于楼群之中,默然无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具有郑州象征意义的二七纪念塔。这座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继承和发扬京汉铁路工人革命斗争精神而修建的现代建筑……”默默地聆听着讲解员抑扬顿挫的解说,我又一次神回那段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历史:1923年1月30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召开在即,大会筹委会忽接直系军阀吴佩孚来电,邀请代表到洛阳面议总工会成立事宜。在谈判过程中,吴佩孚虚与委…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德国之行,我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工作时间及安排,7月初在美国拍摄,想着来不及回国,便定了拉斯维加斯直飞法兰克福的航班,近12小时的飞行时间,落地的时候,拖着行李箱,走过大半个法兰克福机场去提车,感觉自己累到崩溃。这是我继美国的2500公里之后,又一次一个人开车上了路……回忆莱比锡,爱上一座藏身德国腹心深处的小城到德国的第一站是莱比锡,其实来德国之  相似文献   

18.
汤世稼 《世纪》2020,(2):58-58
钓鱼台是我国接待外国领导人的重要场所。我亲自参加了它的修建工作。1958年"大跃进"时我还在外交学院上学,就参加了两次义务劳动:一次是修建两座楼间通道和一座小桥,以增添"小桥流水" 的情趣;另一次是负责擦净一座楼的全部玻璃窗,以迎接十周年国庆正式开幕典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园中最大的十八号楼(即现在芳菲园原址),它首次开放就接待了当年"N0.1好朋友"赫鲁晓夫。可是吃力不讨好,反被第一位国宾指手划脚挑了一番毛病,真是碰了一鼻子灰。  相似文献   

19.
从进入温岭市区的那一刻起,我的思绪变得一片茫然,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是我的记忆出了问题,还是这座城市的变化让我的记忆变得模糊?眼前的景象,使我仿佛感觉又到了另一个大都市。真是沧桑巨变,短短十年,温岭从当年心中的那个偏僻的临海小城,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  相似文献   

20.
碉楼情结     
王永强 《中华遗产》2007,(6):154-154
他们说:“凡是热爱碉楼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这虽是一句极其感性而又普通的话语,但却蕴涵了他们对碉楼的拳拳赤子情怀。4月的南国,我受邀和《中华遗产》的周一渤一起走进心仪和敬慕的碉楼村落,座座碉楼古老沧桑,影射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