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析汝窑的性质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窑自1986年在宝丰清凉寺发现以来,经过八次考古发掘终于取得了中国陶瓷史上的重大突破,找到并确定了汝官窑瓷器的烧造区.本文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献史料记载,结合宝丰的历史沿革,认为汝窑的性质是官窑,其烧制宫廷用瓷时间约在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徽宗宣和末年.张公巷窑址应为金元时期的仿汝窑址.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官窑——关于官窑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窑在中国古代陶瓷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历代学人研究探讨的中心议题之一。《中国陶瓷史》在总结两宋官窑的特性是“为两宋宫廷所垄断,烧瓷全部供宫廷传用,失去商品瓷的性质”。据此进而得出官窑“就是官办的专门生产非商品性官用瓷器的窑场”的概念。这个概念多年来一直是做为讨论官窑问题的基础,既便是在古陶瓷研究中遇到不  相似文献   

3.
古瓷新探     
本文论述了陶瓷史上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古瓷尚青原因;二、“缥瓷”真相;三、黑瓷起源问题;四、南宋官窑;五、越窑与龙泉窑的关系.作者阐明了这样几种观点:中国古瓷之所以以青瓷为著,是出自人们视觉器官的生理本质需求.魏晋时人潘岳《笙赋》中所言“缥瓷”是对当时各个窑口、各种色调青瓷的泛称,而非特指某个窑口或某种瓷器的别名.我国的黑瓷器出现于东汉,其发源地在浙江上虞县曹娥江中游地区.南宋官窑是由龙泉窑和郊坛下官窑组成,后者派生于前者,其设立比前者晚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4.
德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瓷都,德化窑产陶瓷千百年前便已扬名海外,德化窑生产的瓷器在世界影响巨大,月记瓷器作为德化陶瓷史上的代表性瓷器,见证德化瓷史在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辉煌。本文通过对月记瓷器实物的赏析,介绍了德化瓷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02,(8)
景艺堂藏瓷馆是由胡尚德先生创立以收藏景德镇近代艺术瓷器为目标的陶瓷艺术馆。中国制瓷历史久远,各朝各代精品无数,大都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私人要有系统收集谈何容易。20世纪景德镇瓷器作为中国陶瓷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过去并未受到世人的重视。多年来中外学者研究介绍景德镇宋、元、明、清各代瓷器的著作数不胜数、精细全面,但20世纪百年来的瓷器则很少提及,有关著作寥寥可数,难免成为研究中国陶瓷史和欣赏景德镇陶瓷的断层。出于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对景德镇优秀陶瓷匠师的敬重,胡尚德先生竭尽绵薄之力,以景德镇20世纪景德镇艺术瓷为专题收集已将近20年,收藏品达2000余件,多从世界各地及中国各大拍卖行、古董商购得,部分由著名收藏家转让。藏品中有数量稀少的宣统官窑瓷器,有难得见到的“洪宪瓷”民国时期陶瓷大师汪晓棠,潘匋宇等名家作品,其中闻名天下“珠山八友”作品达数百件。解放后陶瓷大师的作品亦在收藏之列,2001年6月从景艺堂藏瓷中精选出近千件作品出版了《景艺堂藏瓷》画册,是艺术界、陶瓷界、收藏界研究20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十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陶瓷生产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专门生产御用品和贡品,民窑生产民用品。从陶瓷发展史上看,五代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就曾命令越窑烧造庶民不得使用的御品,这种瓷器当时称为“秘色”瓷。但严格区分官窑和民窑始于宋代。《饮流斋说瓷》曰:“自宋以来有官窑、民窑之分,官窑由官监制,以进上方,备赏赍也。民窑又名客货,民间所通用者。”至元代对窑业一  相似文献   

7.
毛晓沪 《收藏家》2012,(11):41-49
中国瓷器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大的技术革命。一是在南北朝时期,它由早期胎釉同源的制瓷工艺转变到胎釉分制工艺的新时代,为日后唐宋时期的蓬勃发展和官窑的出脱,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被笔者称为陶瓷迎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8.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8,(1):49-56
被史学家称为清三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陶瓷生产的鼎盛时代。尤其是康熙官窑,因其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非凡成就,更为世人所青睐。考察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背景,追述评点其官窑瓷成就之所在,以及它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万明 《郑和研究》2007,(4):43-46
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典雅古朴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中国,从唐代就产生了青花瓷,但是到明代青花瓷才脱颖而出,黄金时代在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进一步探讨,从海外遗存、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北京出土景德镇瓷器;方面的历史见证,证明了以下西洋为分界,作为大航海时代中外文明交融结晶的青仡瓷,在明代崛起并形成中国陶瓷主流的历史轨迹。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郑和远航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唐代那样昙花一现,或者如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形成中国瓷器的主流,进而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正>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宁绍平原一带的越窑,是人类瓷器诞生的摇篮,世界制瓷技术发明的源头,古代"海上陶瓷之路"贸易主体制造的窑炉,它为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全球化贸易网络构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辉煌不朽的丰碑。越窑青瓷作为中国最早大批量销往海外的大宗贸易陶瓷,它与长沙窑瓷器、邢窑与定窑白瓷一起掀起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成为人类开拓"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1.
齐扬 《文博》2004,(3):88-89
瓷器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西方即称中同为“瓷器之国”。英文中国China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陶瓷、瓷器、瓷料。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6,(10)
正八卦纹在瓷器上是何时出现的?《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中认为八卦纹乃"瓷器纹饰之一。流行于元至清代,常见于鼎炉类器物"。~1此书只指出了其流行的时代,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初始年代。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八卦纹大约在元代开始出现在瓷器上。~2周丽丽在《瓷器宗教纹样、吉祥图案综述》中提到,八卦图(纹)始见于南宋官窑瓷  相似文献   

13.
赵文军 《收藏家》2000,(6):44-46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说明汝窑在接受宫廷指派的任务,烧造汝官窑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  相似文献   

14.
嘉靖官窑青花鱼缸评略张兆祥我国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从早期永乐、宣德奠定了基础,经过中期成化以后的发展,已日臻成熟,到晚期嘉靖时又出现了一番新的气象,不论是制瓷规模还是品种数量,均达到了明代制瓷史上的颠峰。嘉靖后期,由于皇室生活的极度奢侈,嘉靖皇帝...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一个名为“珠山八友”的绘瓷艺人群体在景德镇悄然出现。他们以瓷代纸。在瓷上尽情展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画出了民国最美的瓷器,开创了中国现代陶瓷美术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珠山八友的影响深远重大,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他们是何许人也?他们的作品又有着怎样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干南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上流,一直沿用至今。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法。清代青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最能代表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的仍然是官窑产品,品质精良,主要担负着朝廷陈设和生活用器及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而民窑青花风格上则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17.
黄卫文  蔡毅 《东南文化》2011,(1):105-112,132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明代宫廷的清官旧藏洪武瓷67件,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官窑瓷器特点,器物风格具有鲜明的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景德镇明洪武制瓷历史背景、洪武瓷研究以及其在清宫中的原藏位置,可知清宫旧藏洪武瓷是景德镇洪武官窑受命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反映了此时景德镇制瓷风格处于由元至明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瓷器源远流长,是人类历史上不朽的丰碑,陶与瓷的各种关系也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用现代的科学解释、研究陶瓷;有的人用考古学的观点解释陶瓷。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陶瓷粗浅的研究得出釉陶是中国最早的瓷器,出现在夏朝,南方地区烧制。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40年代始, 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官窑瓷业逐渐呈衰落趋势.官窑在咸丰年间由于战事曾一度停烧,同治朝虽恢复生产,但元气大伤,仅偶有精品出.光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为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寿辰,大批烧造寿庆典礼和赏赐所用的官窑瓷,大雅斋瓷是光绪官瓷的精品.相对大之中国封建社会近二千年、小之明、清官窑五个半世纪的历史,可谓末世流韵.“大雅斋”是慈禧太后的堂名.慈禧太后统治中国50余年,自有一套完备的体制,大雅斋瓷是她的专用瓷,这当然是她的特权.大雅斋瓷几乎都是粉彩品种.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官窑瓷器元素成分数据库建立工作是上海博物馆古陶瓷科学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清代官窑瓷器专业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为清代官窑瓷器的鉴定提供参考。本工作以清代官窑瓷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古陶瓷元素成分数据库建立工作中的相关基础研究,即数据库建立工作中测量点数的选取、测量条件的确认、测量方法精度的验证、清代官窑瓷器瓷釉元素成分含量的均匀性分布特点及含量分类标准等等。并对古陶瓷元素含量数据库建立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