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著《史记》一百三十篇,绝大部分是写历史人物的。其中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当代的汉武帝,这三千年历史中较为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百余个历史人物。历来学者多认为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栩栩如生,称赞不已。司马迁是怎样把历史人物写好的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从历史文学的角度试作探讨。一突出历史人物自身的特点不同的历史人物有其不同的特点。人们日常分各种人物,习惯上是看特点。把握历史人物的特点,乃是写历史人物的基本要点。司马迁写历史人物,不是以主观框框去乱套,任意装扮历史人物,也不是为其开生老病死的清单,或填写其一生的履历表;而是按实际的人物特点去描写。他写张良就是明显的例子。司马迁一再记述和强调刘邦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相似文献   

2.
不像今人,古人多有自己长长的影子,或迫切希望寻觅和找到自己长长的影子。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会尽可能地追溯重要人物的家族历史,尤其是在"本纪"和"世家"中。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一种"崇敬祖先"的信仰传统,一般人也都想知道一个人物的来历。而且那时距世袭社会尚不远,巨人巨室不那么容易横空出世,甚至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后起,后来从边陲夺得天下的秦国,也有自己祖先的长长一段历史。当然,这种追远有时会伸入渺茫难知的传说,甚至掺入神话的因素,这有时是因为古代记录和传播手段受到限制,有时也是出于后人神化祖先的愿望。故而我们对有些人物的准确生活年代不可太当真,但有些基本的线索和事实还是比较清楚的。  相似文献   

3.
李鑫 《沧桑》2008,(6):170-171
《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的倾心巨作。司马迁创建的纪传体写作模式更为后世的史家所采纳,成为传统官修史书的写作体例。纵观《史记》全书,贯穿着司马迁的许多写作理念,如,批判地继承了先秦诸家思想、注重"人"的色彩、在写作人物时保持客观性、力求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分析《史记》的写作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历史写作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研究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国藩是近代人物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认为曾国藩热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现象,不应大惊小怪。对曾国藩乃至对一切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采取简单的“功过分成”法,历史人物在不同时空下的活动很难以数学上的正负加减的方式来判断功过。为适当肯定曾国藩而忽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正当性是错误的,但把曾国藩倡导洋务运动同他镇压太平天国对立起来研究、把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评价其一生事功的前提和基调也不正确。  相似文献   

5.
王秀琴 《沧桑》2009,(2):5-6,12
司马迁一生的游历有三次:一是二十壮游;二是奉使巴蜀以南之游;三是扈从武帝之游。司马迁的行旅实践活动丰富了他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古代文化及旅游文化的积累作了重要贡献。司马迁的史学成果无不与其“游”密切相关,司马迁的人生经历无不与其“游”密切联系,司马迁的学识是在其“游”中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司马迁正是从“游”中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游”使其知识得到印证,使其感情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继承了先秦史学的成就,并且加以大大发展。《史记》著史体系气魄宏伟,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互相配合而成,承载了丰富生动的内容,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从史家的历史观察力来分析,则是由以往单一的视角,发展为多维视角,构成了宏阔的视野。主要包括三项:时间维度;人物活动维度;典章制度和社会情状维度。运用"多维度历史视野"这一新概括,无疑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史记》何以被称为著史的"极则"。探讨这一课题还具有突出的当下价值,能更加恰当地评价《史记》历史编纂成就对20世纪史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审美与诗化——司马迁历史美学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家与诗人的双重气质决定了司马迁鲜明的个性特征,也决定了《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文学特色与学术品位。司马迁在遵循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传统史学原则下,通过自己的史学实践第一次把历史学上升到审美层次,将历史作为客体审美对象予以审视与价值评判,揭示了历史过程中美的存在及其对主体的特殊审美作用,这是在以往的司马迁及《史记》研究中很少有人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从司马迁历史美学思想这一特殊角度进行研究,无疑有助于加深对《史记》深层文化意蕴的认识。故不揣浅陋而试加探索,并希翼学界更多学者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植傑在“诸葛亮论”中,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活动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也提出了应该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的意见。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有关诸葛亮的史料是做过不少蒐集思考的工作的,文章里也有不少确当的论述。这篇文章的主要缺点,在于还没有对于诸葛亮这一人物作出符合于历史的评价,对于有关诸葛亮的历史活动的叙述也有着不少错误,笔者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有关诸葛亮的历史还了解得很不够,现在提出一些问题,以求对于这一问题有深入一步的理解。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诸葛亮呢?“诸葛亮论”的“结语”一节中说:“总之,诸葛亮在封建社会里,应当是属于被肯定的人物,但是我们对于他,不能估计过高,他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人们对于诸葛亮的才能,一向极为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在思想领域里,是春秋公羊学发端并取得正宗地位的时代。这个学说,是一个唯心的神学体系。它据阴阳五行说,全面地编造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世界模式。作为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司马迁对这个学派及其学说的态度怎样,他以毕生精力所作的《史记》和这种学说间有什么关系,不能不是正确理解和评价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问题。我在这里,主要想就司马迁对春秋公羊学的态度谈一点看法。严格说来,春秋公羊学并没有什么历史理论,只有附会历史的政治思想。但是,因为它讬史立论,以神意虚构历史,也演绎出一套历史观点。这套历史观点的基础,同整个公羊  相似文献   

10.
张冰 《沧桑》2013,(2):41-42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述往事,思来者"中,冷静刻画人世间的真相;以人为本著史,成就一个个人物传奇。在他的笔下,不仅记述人物做什么、怎么做,还始终关注他们的精神品格,彰显了太史公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让我们透过历史,借一次次"抉择",还原人生的本相。  相似文献   

11.
古代史职的演变经历一个过程,巫师要求具有超凡异禀,掌史职,观测天象,是历史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司马氏家族史学渊源在此。其家族具有掌天官的传统。巫师职掌演变到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是一个巨大进步。杨向奎先生指出太史公父子向往封禅,本来是神→巫→史的职守。司马迁是一位伟大史学家,也是值得称道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2.
关于西欧中世纪庄园和村社组织研究,欧洲史学界先后出现两种倾向。不论漠视村社的存在还是重新发现村社而"撤离庄园",最终都不足以解释该时期繁复的历史现象,必须着眼于整体的、长时段的经济社会史,引入"庄园—村庄混合共同体"新概念,厘清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西欧乡村组织双重结构的分析框架,方能揭示这一时期历史的本来面貌。在这一概念中,"庄园"和"村庄"是平行共存的两种成分,"混合共同体"是对这一组合的定性。封建制下的庄园与久已存在的村社,二者没有一体化,也没有完全各行其是,而是形成既协作又对抗的关系,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这种关系是乡村组织双重结构的基础,也是西欧乡村社会独特的历史特征。中世纪乡村共同体理念对欧洲影响深远,是一笔值得研究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有一句人所习知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而有“轻重”之别,这是一个人生的价值问题。按照司马迁的观点,人除了自然死亡之外,凡遇到外来因素,而在生死关头自己可以作出抉择的时刻,应该慎重地权衡得失,死要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不应该轻于一死。这不是贪生畏死,希图苟全;而是要尽可能地留下宝贵的生命,去完成或实现一个更崇高的目标。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赋予人只有一次。善于对待死,就是为了生得更有意义。千百年来,人们对李陵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非褒贬,各有千秋,而大多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4.
正东汉政权的创建者——光武帝刘秀,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一位风采特殊、贡献独特的政治家。因为东汉政权被视为西汉的延续,刘秀被称为"中兴之主",他的政治事业也被赞誉为"中兴之业";实际上,刘秀是一代王朝的开国领袖。与刘秀同时代的名臣张纯,很有历史眼光,他评价刘秀"名为中兴"却"实同创革"(《后汉书》卷三十五《张纯传》)。南宋事功学派的代表性人物陈亮褒奖刘秀"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龙川文集》卷五《酌古论一》)。明末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有关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和方法,是毛泽东的历史理论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以及他对历史人物所作的具体评价,在他留给我们的巨大思维空间里,探讨与评价历史人物标准有关的几个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启示。 一 以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历史所起的作用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这在史学界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而其中有一种论点认为,历史人物所起的社会作用,归根结底是对于社会生产力所起的作用,由此就将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逻辑地归结到对社会生产力所起的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深远影响的政治思想家。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及其知识分子,都曾对孔子和他的学说作过不同的评价。究竟怎样全面评价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作用和影响?这是一个复杂问题。李大钊虽然没有为我们写下关于批判孔子的专著,但是他是五四时期批判孔子及其学说的主要人物之一。研究一下李大钊是如何批判孔子的,这对我们今天对孔子作出科学的、比较合乎历史的评价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正> 班固是名彪千古的史家,媲美司马迁。范晔撰《后汉书》,称道司马迁,说是“文直而事核”,称道班固,则是“文瞻而事详”。可谓是相伯仲了。范晔还说:“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瞻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这样的称道备至,也只有像班固这样的史学家才足以当之。  相似文献   

18.
正刘莘园将军于1977年辞世,享年86岁。在其挽联中,有一联十分引人注目,联云:"驱清反蒋平倭,陷阵冲锋真将领;论证编史作诗,惊天动地好文章。"这联是对刘莘园一生事功才情的高度概括,是对这位身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有着"反帝将军"、"抗日先锋"、"辛亥革命老人"美誉的政治人物的盖棺论定……陆小受启迪,反清建团体刘莘园,名端裳,字树苑,以"莘园"之号行于世。据其《遗稿》所载:刘莘园出身于贵州仁怀的一个书香仕宦之家,幼时,家庭延师授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关于概念历史人物(Historical figures)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单讲史实,在史实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能动要素。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马艳辉 《史学月刊》2007,(1):123-128
陈寿《三国志》和范晔《后汉书》,都是得到后世很高评价的史学名著。两书在内容上颇有交叉,所记相同人物共有55人。陈寿和范晔在记述和评价这些人物时,行文也有异同。陈寿和范晔对这些人物记述上的繁简、评价上的高低,不仅反映出这两位史家著史之不同的旨趣和史识,而且对于更全面地认识东汉末至三国初的这一段历史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